內容簡介
或許這裡得從晚清的佛學復興說起。真正對整個思想文化界起影響的,不是楊文會等佛學家的傳道,而是康有為、梁啓超、譚嗣同、章太炎等政治家的“以己意進退佛學”。提倡學佛是為了“去畏死心”,“去拜金心”,創造“捨身救世”、“震動奮厲而雄強剛猛”的新民,並尋求自我解放,獲得大解脫大自在大無畏的絕對自由。用章太炎的話來概括就是:“要用宗教發起信心,增進國民的道德。”佛教救國論對“五四”作家有很大影響,魯迅、周作人等人批判儒家,也批判道教,可就是不批判佛教,甚至頗有喜讀佛經者。一方面是以佛學反正統觀念,一方面是借佛學理解西方思想(如自由、平等、博愛)。儘管此後很多政治家、文學家自認找到新的更有效的思想武器,可對佛學仍甚有感情。
目錄
梁啓超惟心
許地山
願
海
頭髮
夏丏尊
無奈
豐子愷
漸
家
魯迅
吃教
隱士
唐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