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部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企業家的成長檔案,一部MBA式中國企業失敗案例全集,23位悲情企業家由盛而衰的全程紀實與前車之鑑。
著名學者、企業家、財經媒體聯合推薦。
內容簡介
![企業家大敗局](/img/c/6cc/nBnauM3X4gzMyEjNxkDN5MTO4ITMxETOyIDMxADMwAzMxAzL5QzL0Q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從1978到2009,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家共同走過了30多年坎坷而曲折的改革之路。在這條承載夢想卻遍布荊棘的道路上,年廣九、牟其中、黃宏生、仰融、褚時健、顧雛軍、黃光裕、榮智健……一個又一個企業家黯然倒下……
他們都是中國商界名噪一時的企業家,創造了輝煌的業績,得到了公眾的讚譽,卻因種種原因,一切成就轉眼之間灰飛煙滅,他們有的已被判刑,有的踏上了逃亡海外的不歸路,有的正在接受調查……
罪與罰的一幕一幕,光明與黑暗的較量,正是對中國市場經濟制度確立和法治社會逐步進化的一個深刻註解。悲情企業家的人生沉浮,折射了這個時代的變遷,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大環境下經濟發展的縮影。
本書不僅講述了23位悲情企業家從輝煌到敗落的人生軌跡,還將每個案例進行歸類,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深入的分析和反思,給現在及未來的中國企業提供了獲得成功的切實經驗和規避失敗的具體思路。本書具有很高的文獻價值和深刻的思想內涵,既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企業家的成長檔案,也是一部MBA式中國企業失敗案例全集。
作者簡介
余勝海,1965年出生於湖北隨州,資深財經記者、作家,中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長期從事財經新聞報導和企業發展研究,是中國企業發展史和企業家成長史的忠實記錄者和觀察者。他以記者獨有的敏銳和洞察力,以還原事實、揭示真相為己任,不懈尋求中國商業進步的動力之源。在視野上更偏於縱深的思考,用一種邏輯縝密的思維貫穿於平實的文字中來講述企業史,每一篇文章都閃爍著思想智慧的光芒,給人以深刻啟示。
作者曾獲“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中國優秀專家學者”稱號,已出版《無雪冬季》《光榮與夢想》《光輝歲月》《商道》《創業非常道》《領袖財智》等多部著作,廣獲讀者好評和媒體關注。
媒體評論
改革開放30年來,法制不健全和生存環境畸形導致許多企業家的行為變形。在企業財產權缺乏保障、外部干預、亂吹哨和黑哨盛行、遊戲規則也不平等的情況下,一些企業為了爭取生存權利和發展空間,快速完成原始積累,不得不“打擦邊球”,無奈之下踏入不合理制度和滯後法律構成的雷區,這些企業家失敗案例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和反思。
但是,從事商業活動的人們必須清醒認識到,今天中國市場經濟的法制化、規範化程度已經大大加強,如果還想渾水摸魚,是行不通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
在分析一些企業家的沉浮,甚至身陷囹圄的原因時,人們往往簡單地從道德層面找原因,說企業家道德敗壞、貪得無厭。我認為,這樣分析問題未免過於簡單。企業家的個人素質和道德可能有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的人在開始做企業時是好人,做了企業後才變壞的,企業家紛紛落馬與體制有著很大關係。要想使企業家犯罪現象減少,就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要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以誠信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建立起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完善的法律體系,創造出適應企業家健康成長和發展的良好的制度環境,形成保護企業家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
我一直堅信:一個企業家領導的企業能走多遠,關鍵是看這個企業家的責任感有多大。有了責任感,才能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有了動力,企業家才能帶領他的企業越走越遠。
——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柳傳志
讀這樣一本書,我的內心是十分沉重的。由於工作關係,我和書中的多位商界人士有過交往。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出現的知名企業家,若以敗局論,最悲慘的莫過於牟其中、年廣久和褚時健。本以為有這么多前車之鑑,中國企業家的悲情故事應該可以終結了。沒想到,這幾年來,唐萬新、黃宏生、顧雛軍、黃光裕等又一個個鋃鐺入獄。
企業如同大廈,其倒塌固然令入嘆息,但也留給人們寶貴的啟示。這些活生生的個體命運的重大變化,觸動的更是人的心靈。
——《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秦朔
在最早一代的民營企業家當中,牟其中是最有創造力和想像力的。但由於他的創造力、想像力跟體制環境脫節、對立的太多,所以大部分都成功不了。這種命運使他成為一個時代的悲情探路者。
——萬通集團董事長馮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