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一段始於無知“背叛”與逃遁的傳奇往事,兩個流浪者從相遇、相助到相隨的特殊經歷,幾番游離於道德倫理乃至生死邊緣的曲折戀情,2011張學東全新長篇力作。從某種意義上說,諸如仁、義、禮、智、信、愛、惡等均相承於一脈,是人脈的根本,這些是不源的為人處世之道,正是經歷了三十年改革開放的國人亟待倡導和遵從的。
內容簡介
作品同時探討了人群的排他性、共融性和相互依存等社會心理學話題。作者簡介
張學東,1972年生於寧夏。中國作家協會會員。被評論界譽為寧夏文壇“新三棵樹”之一。曾在魯迅文學院及上海作家研究生班就讀。現居銀川。迄今已公開發表長、中、短篇小說三百萬字,多部作品被重要選刊和選本轉載,多次入選國內權威性小說排行榜,部分作品被譯介到海外發表。曾獲《中國作家》、《上海文學》及《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等刊物優秀小說獎、寧夏文學藝術小說一等獎。其中,短篇小說《獲獎照片》、中篇小說《堅硬的夏麥》入圍全國第三、四屆魯迅文學獎。著有短篇《跪乳時期的羊》《送一個人上路》等百餘篇、中篇《艷陽》《工地上的女人》等三十餘部、長篇《西北往事》《妙音鳥》《超低空滑翔》三部。媒體評論
張學東從西北走來,他的小說卻帶著強烈的現代氣息。張學東的小說歷來寫得有血有肉、有聲有色,他的敘述通透而大氣,卻又富有質感的細節刻畫;故事曲折別致,總能做到絲絲入扣。張學東的語言平實樸素,卻不乏感人的質地。這都得力於張學東能抓住當代入的心理,抓住當代人生活的內在困境來建立他的小說世界。張學東對當代生活的表現已經有著他獨自的開掘,透視著人性的諸多方面,傷痛中有著人性不可泯滅的善良,其作品兼具了歷史滄桑感及文學質感。這是張學東的小說給這個時代的精神奉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曉明
目錄
第一部義第一部禮
第三部情
第四部仁
第五部信
後記
精彩書摘
我原本不姓喬,這一點想必大伙兒早就清楚。可畢竟還有好多事情,我若不細細講出來,旁人恐怕連做夢也猜不到。那陣子我的個子,還不像幾年後躥得人高馬大的;模樣呢,也遠不如幾年後看上去那么服帖順眼。頭一次踏上五尺鋪,我的個頭還趕不上一匹兒馬高呢,身子也瘦得只剩下一張蠟黃薄皮,周身上下淨是硌人的乾骨頭棒子。除過這些,還有密密麻麻的青血管,好像畫在地圖上的紅的藍的細線線,粗一條細一條地在我身上爬來爬去。關鍵是,那時我的腦瓜子裡面,總是塞著一團一團的白棉花似的東西,過去發生過的事情,好像都被大水淘洗過幾遍,很多人和事都記不清,好像老天生就的小叫花子。人人見面都小討吃小討吃地叫我--這倒是半點不假,之前我確實要過一陣子飯。一年到頭東奔西顛,不管見了啥人,我都瑟瑟縮縮伸出髒得像小雞爪子樣的手,嘴裡不停地央求著:“行個好,可憐可憐我;行個好啊,散點兒吃頭吧,我肚子餓啊!”後來,也不知怎地,也許是人們常說的緣分吧,三要兩要地就要到喬萬金的眼皮子底下。當時,我患上了重傷風,全身沒有一絲力氣,肚子空空的,有兩天沒進一粒米了。我歪歪斜斜跪趴在路邊,見人就伸出自己的髒手。有時真恨不得變成一條乖巧的小狗,叫哪個好心人把我抱回家才好呢。要說起來,那年月喬萬金可真算個大能人嘞!旁人餓得連屁也放不出臭味時,他竟能變著法兒,從林子中和排水溝里弄來些活物,什麼麻雀啦、獐雞啦、黃鼠子啦、泥鰍啦、鯰魚啦、田雞啦、搖頭蟲啦,還有半死不活的野狗……那時節我跟著他,沒少吃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所以,沒過多久,我的面色漸漸好轉了,說話就有了些底氣,喊起這個新認下的乾爹喬萬金,也就有幾分理直氣壯了。還記得頭一回喊喬萬金乾爹的時候,估計我的聲音還沒貓娃子叫得歡實。難怪乾爹說我跟個娘兒們似的。乾爹當時在我肩膀頭上拍了拍,上上下下地打量我,嘴裡總算擠出一串滿意的嘿嘿聲。也許是從我叫了乾爹以後,他才慢慢開始把我當自己人了,沒事時就跟我叨叨他的那些法寶:“現今人人都窮得剩下腿脖夾倆卵蛋子,跟他們討吃要喝,怕能要來個屁!得靠自己想法子。”所以,我常想,這輩子能遇見於爹,準是我家前八輩子裡修來的福分,是祖墳冒青煙的大好事--儘管我都忘了祖墳埋在啥地方,或者,它早就讓人給掘了,反正這些對我來說已無關緊要了。若不是喬萬金肯收養我,讓我給他做乾兒子,在我最艱難的時候,勻給我一口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