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祿字書》
元孫是顏師古四世從孫,顏杲卿的父親。《舊唐書·顏杲卿傳》說:“父元孫,垂拱初登進士第。考功員外郎劉奇牓其詞策,文瑰俊拔,多士聳觀。歷官長安尉,太子舍人,豪州刺史。”顏師古在唐太宗貞觀年間在秘書省校正經籍,曾著《字樣》一卷,作為校勘楷書正誤的根據。後來杜延業又作《群書新定字樣》,文字雖有增加,可是缺乏條理,該有的字沒有,有的也不盡正確,所以顏元孫又編輯這本書,辨別楷書筆畫寫法的正俗,供為官和應試寫字的參考,因此取名為《乾祿字書》。 《乾祿字書》所收的文字按平上去入四聲編排。同屬一聲的字又按唐本《切韻》一類韻書的韻次排列。如平聲為東、冬、鍾、江、支、脂、之、微、魚、虞、模、齊、佳、 皆、 灰、咍、真、臻、文、殷、元、魂、痕、寒、刪、 山、先、仙、 蕭、宵、餚、豪、歌、麻、覃、談、陽、唐、 庚、清、 青、耕、尤、侯、幽、侵、鹽、添、蒸、登、鹹、銜、嚴、凡。這裡耕韻不在庚韻之後,而入聲部分與耕韻相對的入聲麥韻也不在庚韻入聲陌韻之後,略與陸法言《切韻》不同,其他都是一致的。顏元孫分別文字為俗、通、正三體,有的一個字列舉三體,有的一個字列舉兩體,一一加以說明。如果同樣偏旁的字很多,就只舉一個例子,加注"他皆倣此"。或“諸同聲者並準此”。遇有形體近似,容易相混的,如彤與肜,宄與究之 類,就一併舉出,說明有不同。這是現存最早的一本辨正楷書字型的書。
顏元孫所謂俗,大都指與通行的隸楷不同,在點畫之間略有差誤的字。如坐作,犀作屖,貌作皀,凡作凢。所謂通,指通行已久,大半是隸省、隸變,或改易偏旁的字。如等作,走作赱,暫作蹔,板作版,糧作糧。所謂正,是指符合篆隸,都有憑據的字。他認為“自改篆行隸,漸失本真。若總據《說文》,便下筆多礙,當去泰去甚,使輕重合宜”(自序)。這跟他的上輩顏之推在《家訓·書證篇》的主張是一致的。他對於俗體並不絕對排斥。他認為俗、通、正三體可以在不同方面套用。俗體可用於書寫契券、文案、戶籍帳簿、藥方等。通體可用於書寫表奏、箋啟、尺牘、判狀。但書寫著述、文章、對策、碑碣最好用正體,進士考試,理套用正體。顏元孫所作的工作可以說是一次整理辨正的工作。對後來楷書的規範化起一定的作用。不過,書中所定的正俗只反映當時社會上的書寫情況,有些也不甚妥當。(見彩圖) 參考書目
段玉裁:《書乾祿字書後》,《經韻樓集》卷七。
周祖謨:《乾祿字書之湖本與蜀本》,《問學集》,中華書局,北京,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