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經典名句賞析與啟迪:名句新讀感悟人生》

《中華傳統經典名句賞析與啟迪:名句新讀感悟人生》

中華傳統美德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是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基礎,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輔導讀物,運用經典格言進行寫作的重要參考資料。從心開始,點亮心燈。

內容簡介

近幾年來,隨著國學熱潮的興起,圖書出版市場出現了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現象,大量關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書籍爭相出版,但一番熱鬧過後,卻很難看到寓思想性、趣味性、實用性、時代性於一體的作品,究其原因,是因為大多數作者難以打破對中華傳統文化“剪刀加糨糊”、“原文加注釋”的樊籬,草率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人文環境割裂開來,使得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缺乏閱讀興趣,難以受到教益。

作者簡介

何澤匯,女,雲南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教師。1997年畢業於雲南大學中文系,2006年獲得雲南大學中文系文藝學碩士學位。從事語文教學12年,熱愛中國傳統文化,醉心於中國茶道。

目錄

溝通傳統與現代的便捷橋樑(代序)
前言
第一講仁愛
第二講禮儀
第三講誠信
第四講榮辱
第五講忠孝
第六講修身
第七講養性
第八講學習
第九講志向
第十講自然

前言

近幾年來,隨著國學熱潮的興起,圖書出版市場出現了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現象,大量關於中華傳統文化的書籍爭相出版,但一番熱鬧過後,卻很難看到寓思想性、趣味性、實用性、時代性於一體的作品,究其原因,是因為大多數作者難以打破對中華傳統文化“剪刀加糨糊”、“原文加注釋”的樊籬,草率地將傳統文化與現代人文環境割裂開來,使得廣大讀者(特別是青少年讀者)缺乏閱讀興趣,難以受到教益。
正是在這種困惑與憂慮中,我有幸獲見雲南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何澤匯老師編寫的《中華傳統經典名句賞析與啟迪——名句新讀感悟人生》一書,品讀之餘,頗有耳目一新之感。
中華傳統美德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是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基礎,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溫家寶總理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時說:“中國是創造了燦爛文明的大國,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珍品,它的傳統美德,對家庭、國家和社會起到了巨大的維繫與調節作用。”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一個人在青少年時代的行為養成,直接決定了他今後立身處世的道德水準和價值取向。

精彩書摘

“仁愛”,是中國古代倫理道德的宗旨和根本,是人們立身處世的指南和規範,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的核心價值觀之一。本輯以“仁愛”為主題,選用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經典名言,主要涉及儒家的“仁愛”、墨家的“兼愛”、道家的“慈愛”和釋家的“慈悲為懷”等方面的內容。
儒家強調人與人之間要有愛心,典型的句子有“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此外,孔子還將仁愛思想推廣開來,指出“四海之內皆兄弟也”,把仁愛的對象拓展到了全人類。
墨家提出“兼相愛,交相利”的原則,目的是為了有利於社會秩序建設,使社會達到和諧、有序的狀態。“兼愛”思想是墨家思想的精華,體現了墨家人文精神的普世關懷。
綜合比較起來,儒家的“仁愛”是主張從愛自己的親人開始,然後去愛一切人;墨家的“兼愛”是講人與人之間無條件地“兼相愛”;道家的“慈愛”是強調無私之愛;釋家的慈悲為懷,就是要使眾生遠離恐懼,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這種以“愛”為基礎的闡述,澆灌與豐富過古人的思想,對於現代社會來說,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代以來,仁愛思想在中西文化的衝突與融合下,不斷地獲得了新的詮釋和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