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食品藥品安全是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關係到廣大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係到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的穩定和諧。保障食品安全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是維護廣大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的具體體現,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強調把食品藥品安全作為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之一。《食品安全法》已於2009年6月1日實施,這是我國食品安全立法的又一重要里程碑,為保障人民民眾飲食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障,是黨和政府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舉措。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一段時間以來,有些食品藥品出現了安全問題,對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產生了很大危害,其中有些食品藥品安全事件性質惡劣、後果嚴重。黨和政府對此高度重視,及時、果斷採取了有效措施迅速加以解決。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幹部是身處食品藥品安全第一線的“戰士”,是廣大人民民眾飲食用藥安全的“監護者”和“守夜人”,是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實踐者”,應該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滿懷對人民民眾的深厚感情來認識和從事自己的工作。
精彩書摘
第一章市場運行中的政府行為
學習目的:總體上理解市場運行和市場體系,掌握市場運行中的主體、客體及市場監管組織;掌握市場機制的主要內容與基本功能,了解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的關係;全面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的政府職能及政府對市場運行的監督管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離不開政府行為和市場監管,政府行為和市場監管也離不開市場運行和市場機制。在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中,市場作為商品交換關係的總和,包含著豐富的內容,其中的市場主體、市場客體、市場行為、市場秩序、市場監管組織構成了市場運行的基本要素,這些基本要素與政府行為相互作用,不斷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向新水平。
第一節市場運行的基本要素
在現代市場經濟體系中,市場主體、市場客體、監管組織這三個基本要素,是按照市場自身的內在規律的要求,在具體的經濟環境下運行的。在運行過程中,市場的監管活動既是保證市場正常運行和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要求,也是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
一、市場主體
市場主體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能夠自主設計行為目標,自由選擇行為方式,獨立承擔行為後果並獲得經濟利益的能動的經濟有機體。從巨觀角度看,可以將千千萬萬個市場主體分為政府、企業、個人三大類。政府是市場運行和經濟關係的管理調節主體,是國民總收入的分配主體,也是市場監管的主體;企業是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經濟組織,是物質產品和服務的提供者,是社會的生產經營主體,是市場監管的相對人;個人是生產要素的提供者,又是消費主體,在一些情況下,也是市場監管的相對人。
在市場經濟中,各種經濟資源,如商品、服務、生產要素等,在市場主體之間相互流動,構成了市場運行過程。在市場運行過程中,這些經濟資源在市場主體之間相互流動,並形成市場運行的載體。這些載體可分為物質的和非物質的載體、基本的和派生的載體。物質載體主要包括消費品、生產資料和勞動力,非物質載體主要包括服務、信息和金融資產(貨幣資金、債券、股票等)。其中,勞動力、物質產品、服務、貨幣資金和信息是市場運行的基本載體,股票、債券、基金券等各種有價證券以及各種金融衍生品是在基本載體的基礎上派生的。在市場運行中,市場主體之間形成經濟聯繫,並受供求機制、價格機制、競爭機制的制約。
從巨觀上講,社會再生產過程由生產、分配、交換、消費四個基本環節構成。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四個基本環節寓於由個人、企業和政府參與的市場運行之中。在市場運行中,各市場主體之間形成各種不同的關係:從生產和技術角度看,形成各主體的投入產出關係;從市場角度看,形成各主體的供需和交易關係;從財務角度看,形成各主體的收入支出和債權債務關係。由於市場運行的複雜性,要具體描述各個市場主體在市場運行中的聯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這並不妨礙我們用抽象的方法,從市場主體之間最基本的經濟聯繫入手,展示各市場主體之間的主要經濟聯繫。
個人和企業是市場經濟的最基本的參與者。個人和企業之間的相互作用發生在兩個不同的領域:首先,有一個商品市場,產品和服務就在這裡買賣;其次,有一個生產要素市場,勞動力、資本和自然資源就在這裡進行交易。這些關係如圖1-1所示,它說明市場經濟中收入、產出、資源和生產要素支付的循環流動。
在圖1-1頂部的商品市場中,個人為了滿足其消費需要而對商品和服務提出需求。他們通過在商品市場中為這些物品和服務出價,而讓這些需求為人所知。企業為了追求利潤,對這些需求做出反應,即向市場供應這些物品和服務。企業的生產技術和要素的價格決定供給的條件,而消費者的選擇和支付能力則決定需求條件。供給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決定出售的價格和數量。在商品市場裡,購買力(通常以貨幣形式表現)從消費者流向企業;同時,物品和服務按相反方向流動,即從企業流向消費者。
在圖1-1底部的生產要素市場中,個人是要素市場的供給者。他們向企業挹供勞動力、資本和自然資源,以便企業用來生產物品和提供服務。企業通過在要素市場上出價的高低來表明自己需要這些投入要素的迫切程度。貨幣的流動是從企業到個人,而生產要素則從個人流向企業。生產要素的價格就是在這個市場裡確定的。
在圖1-1的中部顯示政府及其監管組織與個人、企業及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之間的相互影響與依賴。在市場運行中,政府不僅是參與者,也是監管者。從與其他主體的經濟聯繫來看,政府主要是通過收入、支出參與市場運行。政府收入主要來自於其他主體交納的稅金,通過資金市場籌集或由其他主體投資認購的債務收入及國有資產收益等。政府支出主要包括向其他主體的轉移性支出、投資性支出以及償還債務的還本付息支出等。政府通過收支活動與其他市場主體發生的這些聯繫,比較集中地表現在每年的財政預算、決算報告中。政府收支體現了政府的職能及其活動內容,政府還通過行政、經濟、法律、信息等手段對其他市場主體以及巨觀市場運行進行調節、控制和監管,以保證市場運行的正常秩序和良性循環。
在現代市場經濟體制中,政府及其監管組織的經濟行為、企業的經濟行為和個人的經濟行為相互作用的結果,使價格和利潤成為調節貨幣和資源流動的信號。在這種循環流動的市場經濟里,政府、企業、個人相互依賴,每個參與者都需要他人或其他經濟組織。例如,在市場上,一個人的勞動要有價值,必須有企業願意雇用他;同樣,企業要進行生產,必須有消費者想購買它的產品;政府既是經濟活動的參與者,又是市場行為的監管者。結果是,所有的參與者都有一種動力去滿足別人的需要,他們都能自願參與,因為他們都能從參與中得到自身所需要的某些東西,實現某些目標。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並不是任何居民個人及企業都能成為市場主體。居民個人及企業要成為市場主體,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
首先,必須具有對市場交換客體(即市場客體,如商品和服務)的所有或直接占有、使用、支配和處置的權利。市場供求是同一交易過程的兩個方面。市場主體在市場上參與市場客體的交換過程,實質上是各市場主體之間相互轉讓對市場客體所有或使用、支配和處置的權利過程。如果沒有對市場客體的所有權或使用、支配和處置的權利,個人或企業就沒有可供交換的客體,也就不可能成為市場主體。因此,對交換客體具有所有或占有、使用和支配的權利,是市場主體必須具備的一般條件。
其次,具有從事經濟活動的自主權。市場主體從事經濟活動,進行市場客體的交換,其主觀動機是為了獲得自己所需要的使用價值或自身的經濟利益。因此,市場主體在市場上,為了達到交換的目的,必然要尋找對自己有利的交換對象、交換地點,並通過一定的形式完成市場客體交換活動。而要做到交換自主,實現利潤最大化,其前提條件必須是具有生產經營的自主權。只有這樣,市場主體才能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動和價格信號的引導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經濟行為,市場供給主體才能不斷地向市場提供適銷對路的商品或服務,市場需求主體才能根據自己的需要自由地購買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務,居民個人及企業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市場主體。
最後,居民個人及企業必須內在地依賴市場。企業作為市場主體,必須同市場內在地聯繫在一起,由市場決定企業經濟利益的大小。當企業根據市場需要安排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並按照價值規律的要求節約勞動耗費時,它就能夠獲得較高的利潤;反之,則會獲得較少的利潤,甚至發生虧損。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在市場利潤的吸引與壓力下,根據市場狀況來安排自己的生產經營活動,才能真正成為市場經濟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才能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居民個人在市場運行中既是市場需求主體,又是勞動力生產要素的供給主體。從市場需求主體的角度看,居民個人必須依賴市場,在市場上獲得自己所需要的商品,作為勞動力這一生產要素提供者,居民個人可以在市場上自由地出賣勞動力,自主擇業。居民個人提供生產要素及購買自己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必須通過市場來完成。
綜上所述,政府及其監管組織、企業、個人是市場運行中最基本的三大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運行過程和市場主體之間的關係既受供求機制、價格機制、競爭機制的調節,又受經濟全球化、知識社會和國家政治體制的影響,還要受到政府的市場監督和管理。
圖書目錄
導論
一、形勢與任務
二、中國特色市場監管理論
三、中國特色食品藥品監管理論
四、國內外食品藥品監管的實踐探索
五、在發展中塑造中國特色食品藥品監管模式
第一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監管理論
第一章市場運行中的政府行為
學習目的
第一節市場運行的基本要素
一、市場主體
二、市場客體
三、市場監管組織
四、市場體系
第二節市場機制與市場失靈
一、市場機制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