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金融機構改革:理論、路徑與構想》

《中國金融機構改革:理論、路徑與構想》

《中國金融機構改革:理論、路徑與構想》一書試圖從30年的中國金融改革中尋找一些帶有規律性的東西。首先闡述了金融業作為整體的改革思想,提出了金融改革的總體構想;然後依次研究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證券、保險、農村金融體系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問題。在研究方法上,除了對基本理論與大量研究成果文獻進行綜述外,對相關行業30年的改革作了概括性描述和總結,根據相當充分的數據對該行業的現狀展開分析,包括國際比較分析,找出面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進一步改革的建議。

基本信息

目錄

第1章 中國金融機構改革構想
1.1 金融機構改革過程與危機
1.2 下一步改革的構想
1.2.1 進一步推動商業銀行改革上市並向境外發展
1.2.2 組建和完善金融控股公司
1.2.3 政策性銀行的改革應區分不同情況
1.2.4 小金融機構與社區銀行應得到更大的發展空間
1.2.5 建立存款保險公司
1.2.6 強化證券公司資本金,推動私募基金髮展
1.3 關於中國金融改革的幾個問題的討論
1.3.1 金融改革是超前、同步或相對落後於經濟改革
1.3.2 中國的金融體系對經濟改革的貢獻
1.3.3 金融市場與金融機構數量和質量對經濟成長的影響
第2章 金融發展理論與結構的多樣性
2.1 金融體系理論文獻
2.1.1 金融發展理論
2.1.2 金融結構理論
2.1.3 金融功能理論
2.1.4 金融產業組織理論
2.2 金融體系的多樣性和發展趨勢
2.2.1 銀行主導型與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分類與比較
2.2.2 典型國家金融體系特徵與差異
2.3 轉軌國家金融體制改革分析
2.3.1 轉軌國家金融改革簡述
2.3.2 轉軌國家金融體制改革的經驗與教訓
第3章 中國金融產業及組織體系分析
3.1 中國金融業改革與結構現狀
3.1.1 中國金融業改革與發展簡述
3.1.2 中國金融業結構現狀分析
3.2 趨向綜合經營的中國金融結構
3.2.1 分業經營與綜合經營模式比較
3.2.2 綜合經營模式與分業經營模式的國際經驗
3.2.3 中國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3.3 開放經濟中的中國金融業
3.3.1 金融開放相關利弊討論與金融市場開放的目標設定
3.3.2 中國金融機構的開放及所受到的影響
第4章 銀行業微觀組織制度再造
4.1 中國銀行業現狀分析
4.1.1 中國銀行業發展歷程回顧
4.1.2 中國銀行體系的構成與發展
4.1.3 中國銀行業與國外同業的差距
4.1.4 中國銀行業的市場架構構想
4.2 國有商業銀行的產權改革
4.2.1 國有商業銀行產權改革已經取得的進展
4.2.2 國有商業銀行產權多元化的必要性
4.2.3 國家在國有商業銀行產權改革過程中的地位與作用
4.3 中國銀行業引進戰略投資者是改革成功的重要舉措
4.3.1 戰略投資者的特徵
4.3.2 戰略投資者的功能
4.3.3 銀行業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普遍性
4.3.4 國內大型企業集團作為戰略投資者積極介入銀行業
4.3.5 國有商業銀行引進境外戰略投資者及爭論
4.3.6 控制戰略投資者風險的對策:引入之前的約束安排
4.3.7 控制戰略投資者風險的對策:引入之後的管理
第5章 處於改革十字路口的政策性金融機構
5.1 政策性金融的概念、特徵及理論依據
5.1.1 政策性金融的概念
5.1.2 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基本特徵
5.1.3 政策性金融產生的理論基礎
5.1.4 政策性金融理論的發展
5.1.5 政策性金融改革的嘗試——開發性金融
5.2 政策性金融改革與發展的國際經驗
5.2.1 富有開創意識的德國復興開發銀行
5.2.2 重組改制的日本政策性金融機構
5.2.3 轉型為商業機構的斯里蘭卡國家開發銀行
5.3 中國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實踐與發展思考
5.3.1 國家開發銀行的業績與面臨的挑戰
5.3.2 經營艱難的中國農業發展銀行
5.3.3 逐步調整的中國進出口銀行
5.4 政策性銀行改革的發展方向
5.4.1 對各種意見的分析
5.4.2 “一行一策”的政策性銀行改革模式
第6章 起伏不定的證券業
6.1 國際借鑑:已開發國家證券公司的治理模式
6.1.1 美國證券公司的治理模式
6.1.2 德日證券公司的治理模式
6.1.3 兩種模式的比較
6.2 全行業虧損到全行業盈利的證券業——從證券公司的角度探討
6.2.1 中國證券業發展的軌跡
6.2.2 中國證券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6.2.3 證券公司失敗的外部因素分析
6.2.4 證券公司經營失敗的內部因素分析
6.2.5 改革我國證券業的政策建議
6.3 證券投資基金
6.3.1 證券投資基金的回顧與現狀
6.3.2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存在的問題
6.3.3 關於發展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的政策建議
第7章 潛力巨大的保險業
7.1 保險業概述
7.1.1 保險
7.1.2 保險業
7.1.3 保險相關理論
7.2 已開發國家保險業
7.2.1 美國保險業
7.2.2 國際保險業的趨勢
7.3 中國保險業成為一個新興的行業
7.3.1 中國保險業的恢復
7.3.2 快速發展的中國保險業
7.3.3 國內保險市場發展的特點
7.4 中國保險業的問題與發展建議
7.4.1 償付能力
7.4.2 投資渠道拓寬與投資能力欠缺
7.4.3 保險資金投資監管
7.4.4 保險公司內部的投資風險控制
7.4.5 監管部門的外部監管
7.4.6 公司風險管理能力不足
第8章 農村金融體系的擴展
8.1 農村金融理論及其國際比較
8.1.1 農村金融理論概述
8.1.2 農村金融國際比較
8.2 中國農村金融體制的歷史回顧
8.3 對中國農村金融體制的分析
8.3.1 農村金融體制面臨的困難
8.3.2 中國農村金融市場的特殊約束
8.3.3 民間自發性資金互助合作組織的啟示
8.4 中國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規劃
8.4.1 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與完善的基本思路
8.4.2 農村信用社多種模式、多種方向的探索
8.4.3 引導、規範民間金融
8.4.4 進一步放開農村存貸款利率
8.4.5 建立資金回流機制
8.4.6 發展農業保險體系
8.4.7 改善農村金融生態環境,健全農村信用約束機制
第9章 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定位
9.1 信託和信託公司
9.1.1 信託和信託公司的概念
9.1.2 國際上的信託業
9.1.3 中國信託公司的發展、問題及建議
9.2 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改革
9.2.1 擔保公司
9.2.2 財務公司
9.2.3 金融租賃公司

前言

始於1978年的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近30年的歷程,中國社會發生的巨大變化幾乎超出了所有人最初的想像。這種巨大變化與中國經濟體制的“轉型”相伴而行。中國的現狀是前期改革的結果,而未來需要進一步的改革來實現。(一)改革開放是全方位但起點和重心是經濟的改革和開放。經濟改革和開放的取向是從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因此,學術界又把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稱為“轉型經濟”或“轉軌經濟”。“轉型”最初是史學和社會學的概念,意味著社會發展改變原來的“舊型式”,使之走向未來的“新型式”,而這又自然蘊涵著“改變(改革)”和“確立(定型)”兩重內容。“轉型”有急轉和漸轉兩種,急轉是快速的轉變和快速的確立,漸轉則是不斷的轉變和不斷的確立。中國選擇了後者。漸轉的時間需要多長,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著名美籍華人史學家唐德剛把中國歷史上的社會大轉型概括為兩次:第一次是起於公元前4世紀中葉的“商鞅變法”而完成於公元前2世紀末由漢武帝所落實的“鹽鐵專賣”,歷時250年;第二次便是起自19世紀中葉,這一轉型大致也要歷時兩百年。①這是歷史學家大視角的一種分析。就當今中國的經濟改革來說,轉型則是特指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機制的轉變,從高度集中的計畫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轉變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運行機制上來。雖然這種轉型亦需要很長的時間,但現實的社會條件和全球化進程的加速使“轉型”和“定型”並不是遙不可及之事。即使轉型完成,在新的型式下,調整和改善也會是不斷的,且不說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長程中甚或更大的轉型必然還會出現。

精彩書摘

最能體現危機與金融改革關係的事件,莫過於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全球金融危機。在那場危機中,絕大多數金融機構未能倖免。危機造成大量金融機構倒閉,金融市場一片蕭條。經濟凋敝,失業遍地。痛定思痛,改革當時不適當的金融體系與業務成為必然的選擇。於是,一系列新的法律出台,1933年美國的《銀行緊急救助法》、《聯邦證券法》、《1933年銀行法》等法律的頒布使美國銀行體系和證券交易體系發生重大變化,確立了美國金融業延續近70年的基本模式。20世紀80年代末日本經濟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在90年代長期停滯不前,日本的銀行業因此積累了大量壞賬,最終導致日本銀行在90年代末的改革。過去十年中,日本所有的城市銀行都經歷了至少一次重組,形成了現在的四大金融集團,並對外開放了金融市場。改革的結果是,銀行的不良資產減少,新資本大量進入,日本銀行業的資產質量得以改善。當日本郵政儲蓄改革在國會通不過時,日本首相甚至以解散國會為手段來強制推行,這在金融改革歷史中是極其少見的。 現代國際金融體系一方面由於國際化進程加快,資金交易與資金流動的量和速度都與以前不可同日而語,令人眼花繚亂的金融產品創新對衝掉一些風險,使全球市場保持了相對穩定。另一方面,由於這種資金流動的趨利性,在缺乏有效制約的情況下,國際遊資對某一市場的衝擊容易導致全球性危機。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給我們提供了教訓,使亞洲國家(對金融的理解還不深刻,對金融工具的使用還不熟練的新興市場國家)重新注視一個國家和經濟體中的金融體系與金融結構問題。而現在美國的次貸危機,會不會演變為一場衝擊全球金融體系的危機,還是一個未知數。若不是,則國際金融體系將保持相對穩定,若是,則意味著全球性金融的重組,那樣,對某些國家或機構,是否也是一個機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