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英語變體中的語言和文化認同》

《中國英語變體中的語言和文化認同》

《中國英語變體中的語言和文化認同》是作者潘章仙作品之一。

《中國英語變體中的語言和文化認同》

簡介

中國英語變體中的語言和文化認同——語言學論叢
圖書作者: 潘章仙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ISBN: 7301102615
出版時間: 2005-12第1版
印刷時間: 2005-12第1次印刷
開 本: 16
價 格(元): 28
英國的國際化地位造就了英語的多元化,使英語擁有了多元的文化身份和廣闊的跨文化的交際語境。儘管國際上對世界英語的研究方興未艾,研究者普遍認為多元的語言文化認同會體現在各國的英語變體之中,但是,國內對世界英語的研究關注者較少,對中國英語變體的認識還非常模糊,多數人把它等同於中介語。
本書是近年來這個研究領域比較系統全面分析這個題目的著作。本書從社會語言學的視角對中國英語變體的形成和發展,以及使用者對本族語和英語兩種語言和文化的認同進行了系統的分析;此外,本書還創新性地提出了一個描寫和闡釋中國英語變化以及其他非本族語英語變體的“三維語境網路”框架。通過時間、空間和功能的三維透視,可以全景式地觀察語言變體的產生和發展,描述變體的本土化特徵。最後,本書通過對中國英語變體以及世界各國英語變體的探討,歸納和總結了非本族語英語變體一般性規律之後,對世界英語研究的理論問題進行了重新審視,修正了卡曲儒的“三個同軸圓”模式,提出了動態的、發展中的世界各國英語變體是一個連續體的概念。
作者簡介 
潘章仙,女,1965年出生,浙江武義人,中共黨員。英語語言文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1985年7月畢業於浙江師範大學外語系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1998年9月獲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金赴英國諾丁漢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留學,師承Ronald Carter, Michael McCarthy, John McRea等英國語言學家。於1999年12月獲英國諾丁漢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文學碩士學位。2001-2004年從師著名語言學家、北京大學教授胡壯麟先生攻讀博士學位。專業方向為套用語言學、語篇分析。2004年6月獲北京師範大學外文學院文學博士學位。自1985年畢業在高校任教以來,先後擔任過英語系本科生的精讀、泛讀、語音、口語、聽力、英美文學選讀、高級閱讀、英美報刊選讀、語體學、跨文化交際等課程的主講工作,為碩士研究生開設過語體學、語篇分析、跨文化交際等專業課程。1996-1998年擔任浙江師大外語系英語專業二年級教研室主任。1999-2001年擔任浙江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主任。1994-1995被評為浙江師範大學優秀班主任。1997年獲浙江師範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999-2001年享受浙江師範大學主講教師特殊津貼。2002年獲浙江省外文協會優秀論文獎。2003年被評為北京師範大學優秀博士生。曾主持一項浙江師範大學校級重點課程建設項目(綜合英語)。主持和參加了多項浙江省教育廳和社科立項課題。曾為浙江師範大學省重點扶持學科外國語言學和套用語言學的主要成員之一。研究興趣:語體學、跨文化交際、中西文化對比、語篇分析等。出版專著、教材和編著等1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有多篇刊登在國核心心期刊上。

【目錄】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1 Rationale for the present study
1.2 Objectives of current study
1.3 Methodology of current study
1.4 Organization of the book
Chapter 2 World Englishes:Study of English Varieties in the World Context
2.1 Introduction
2.2 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 in the historical context
2.3 English Englishes?
2.4 World Englishes
2.5 Chinese Varieties of English
2.6 Summary
Chapter 3 Comprehensive Approach:Theoretical Base for the Present Study
3.1 Introduction
3.2 Lanuage change
3.3 Sociolinguistic approaches to language variation
3.4 Contextual approaches to World Englishes:Kachru’s contextual study of Indian English
3.5 Applicability of existing models
3.6 A proposed framework of theree-dimensional contextual network
3.7 Summary
Chapter 4 Temporal Dimension:CVE in the Socio-historical
Chapter 5 Spatial Dimension:Linguistic and Cultural Transfer
Chapter 6 Functional Dimension:Contact Literature
Chapter 7 Some Critical Thoughts on the Study of World Englishes
Chapter 8 Conclusion
Appendix 1
Appendix 2
Appendix 3
Bibliography
Index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