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描寫一位三流小說家的創作經歷與心情。他要寫一部關於“阿部定審判事件”的紀實小說,卻因種種原因而未能如願。小說通過某種偶然性表現了戰後社會的必然。《世相》是日本著名作家織田作之助的短篇小說集。
作者簡介
織田作之助的成名作是1940年發表的《夫婦善哉》。戰後的代表作品有《世態》(1946)和《二流文樂論》(1946)等。這些作品從獨特的視點描繪了戰後的混亂世態,且在小說中率先涉及薩特的存在主義。他的小說內容上、表現上富於直露性,一般將他看作戰後肉體頹廢文學的先驅。而他卻自稱為徹底的現實主義者。織田本質上否定一切思想或體系,他力圖真實可信地描寫庶民階層的生活,進而完成“詩”的創造。他創造了獨自的文體樣式,又認定樣式本身等同於頹廢。他先驗地認定詩性產生於逆境之中。《夫婦善哉》正是在戰時苦悶的壓抑中完成。作品以平民式的大阪方言,真實地虛構了兩個平民極其平凡的現實生活。織田認為,在大阪平民的生活方式中,包含著某種破滅感覺與庶民哀愁,其中蘊含著美。織田作之助的小說內容上、表現上富於直露性,一般將他看作戰後肉體頹廢文學的先驅。目錄
綠樹之都世相
雪夜
聽雨
賽馬
鄉愁
深秋
昨日今日明日
織田作之助年譜
精彩書摘
綠樹之都都說大阪是沒有樹木的都城,但我幼時的記憶卻不可思議地與樹木緊密相連。
生國魂神社院內有一棵老樟樹,據說阿巳(白蛇神)棲居於內,令人恐懼而不敢靠近。我在北向八幡宮院內掉進荷塘之後,曾在銀杏樹枝上晾過濕衣。還有中寺町寺院內隱現蟬影的老松樹,還有遮蔽源聖寺坂的鬱鬱蔥蔥的叢林。我絕不會是生長在沒有樹木的都城,大阪至少對於我來說並非沒有樹木的都城。
為了證實這一點,還可以從千日區視野較為寬闊的樓頂上遙望東方,從北向南依次是高津台地、生玉台地、夕陽丘台地。不能不承認,以數百年來積澱的靜謐作深厚底蘊,蔥蘢的綠蔭並未從煙塵混濁的大氣中消失。
那裡是俗稱為上町的一角。在上町長大的我們,把去船場區、島內區、千日區叫做“去下面”。但是,這並非與俗稱的下町相對應的上町,只因地處台地而被稱為上町,既沒有東京山手區的概念也沒有那種意趣。這些台地上的街市,都是以寺院為中心形成的。這裡有古辭中吟詠的“登上高屋放眼望”的高津宮遺址,街市的品位當然是崇尚回歸古代傳統的高雅與寧靜,而事實上也的確能夠體味到這種情趣。不過,像高津的表門街、生玉的馬場巷、中寺町的河童巷等街區,已經比往昔的元祿時代更加濃烈地洋溢著大阪平民區的自由氛圍,我們這些上町的孩子就是在平民區長大的。
這裡陋巷很多——說明這是窮人聚居的街區,同時也是坡道很多的街區,坐落在台地上的街區當然如此。如果有人說“去下面”,那就意味著向西走下坡道。在為數眾多的坡道中,有地藏坂、源聖寺坂、愛染坂、口繩坂……僅僅寫出這些坡道的名稱,就足以使我的思緒沉醉眷戀其中,而最令我懷念的則是口繩坂。
口繩在大阪話中指的是蛇,這么一說即可顧名思義地準確想像,口繩坂正像蛇的樣子,是一條在樹叢問蜿蜒向上的石階路。如果稱之為蛇坂則難免大殺風景,而稱之為口繩坂便可生出許多情調和樂趣,這就是它最先浮現在我腦海中的緣由。然而少時的我卻根本沒有覺察到其中情趣,倒是坡道頂端的台地,那裡的街區名叫夕陽丘,讓我傾注了淡淡的青春愁思。“旅宿難波鄉,海濤瞻夕陽”——在藤原家隆來這座台地作詩的時候,就已注定了夕陽丘的名稱。但年少的我卻根本不知其典故由來,只是心中暗自對口繩坂半坡上的夕陽丘女子學校萌生了稚嫩敏感的情愫。黃昏時我莫名地站在那裡,看到走上坡來那些穿校服的倩影,臉龐便像沐浴夕陽般倏然赧紅。這也是令我如今仍然難以忘懷的記憶。
那個時候,我是位於高津宮遺址的中學的一名學生。但是,當我國中畢業進入京都的高中時,我的青春就從上町轉移到了吉田。曾經令我少年時代充滿樂趣的駒池和檟的夜市等處,在偶爾回家探親的高中生眼中,也已經不過是十年如一日的老舊隔扇般寒酸的風景了。我在高中時期失去了雙親,處置了無人居住的家宅之後,就幾乎不再與這座街市打交道了。浪跡天涯的境遇使我非常容易適應輾轉流離的生活,故鄉的街市已從我的大腦中遠去。後來我曾在數篇作品中描寫過這座街市,但已顯然帶有虛構的味道,不能算作對現實中街市的描寫了。儘管我曾採用虛構的手法描寫過這座城市,但慵懶的我卻無心走訪現實中的這座街市。
然而,去年初春,我有事必須前往原籍的區政府,而要想去區政府就必須經過那座街市。闊別十年,有機會重訪這座街市,我多少有些感慨。而且,雖然我心中忽然忖度該從哪條坡道上去,腳下卻信步走向了口繩坂。但是,夕陽丘女子學校不知已遷至何方,校門旁邊掛著“青年塾堂”的招牌,曾為國中生的我只進過一次那座禁門。當時,因為夕陽丘女子學校創建了籃球部,所以來我們學校請求給她們派隊員做指導。這是那個時代特有的閒話。我們中學的籃球水平,相當於當時中學棒球界裡和歌山中學的地位。恰好就在進入籃球部的第四天,我跟著做指導的選手滿不在乎地走進了夕陽丘的校門。然而,在接受指導的學生中有一個叫水原的美少女,我認得她,可她卻不認得我。當時我很狼狽,也不知道她看到被稱做指導選手的我比接受指導的少女們投球還差時會作何感想。打那以後我就放棄了籃球部,再也沒有進過那座校門。回憶著這段往事,我登上了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