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三毛從軍記,作者:張樂平,編者:洪佩奇韋楓,出版發行:鳳凰出版集團譯林出版社,開本:24,印張:7,版次:2000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ISBN:978-7-5447-2487-6,定價:16元:
內容簡介
張樂平的漫畫形象三毛始創於1935年,最初只是一個諧趣的人物。抗戰爆發後,張樂平懷著滿腔的愛國激情投入了偉大的抗日鬥爭行列。抗戰勝利後,他以三毛為主角創作出這部揭露國民黨軍隊腐朽的連環漫畫《三毛從軍記》。
自 序
張樂平
三毛是十年前的人物,按理十年之後,該已長成一表人才了,但是我現在仍舊畫三毛,而且畫老樣子的三毛,其原因便是我覺得三毛的生活環境,十年之中一成未變,十年前的三毛拾垃圾睡馬路,十年後的三毛依然不見進步,其精神上稍有不同之點,便是十年後的三毛學起大人模樣在馬路上兜生意,抽美國香菸屁股,喊“哈羅!喬埃”了,三毛的問題既然如此的多,因此我覺得畫不完,寫不盡。
“從軍記”在八九年前是個新鮮動人的題目,但是八九年後便是乏味的老調了,彈老調不討人歡喜自是理由以內的事情,不過我鑒於八年之中男女老少人人參戰,三毛如不參戰,在情理上講,有點不通,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任他合格不合格,決定要他報名當兵。衝動之下,不免毛病百出,譬如從三毛的年紀上講,投效從征,本不大合理,如其故作渲染,便不近人情,假若說一無勇氣,也未免有失從軍本義,因此在軍營之中,如何恰當地安排這個腳色實在困難,不得已之餘,我又把三毛畫成丑角了。歷年以來,我最感傷心的便是有意無意都將天真未鑿的三毛畫成了小丑一路的角色,三毛的問題雖多,但此問題責任不在三毛本人。我天天畫三毛,天天發現三毛的頑劣缺點,因此盼望三毛的生活環境能改善的心情也特別殷切。
寫“童話”難,畫“童話”恐怕更不易討好,希望朋友和讀者多多賜我意見,俾得改進。
一九四七年一月於上海
前 言
洪佩奇
張樂平的漫畫人物三毛始創於1935年,最初只是飯後茶餘的消遣品。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張樂平決心以自己的藝術實踐去完成自己應負的社會責任與民族使命,他逃出了狹小的生活圈子,投入了偉大的抗日鬥爭行列。“八·一三”炮聲一響,上海漫畫界迅速組織了救亡漫畫宣傳隊,推舉葉淺予為領隊,張樂平為副領隊,在郭沫若的領導下,該漫畫宣傳隊輾轉於浙、贛、湘、閩、粵、桂等地,沿途以布畫形式向民眾宣傳抗日。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中,張樂平以畫筆為武器,為抗日救亡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中國漫畫史上寫下了重要的一頁。
在抗戰期間,張樂平目睹了國民黨反動政府假抗日真反共、窮凶極惡地壓榨人民的現實,產生了強烈的憤恨,因而抗戰勝利後他又以漫畫為武器投入到揭露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中。在他的漫畫人物三毛中斷了八年後,他以自己在抗戰中的感受創作出連環漫畫《三毛從軍記》,1946年5月12日該作品問世於上海《申報》。
《三毛從軍記》描述的是三毛在國民黨軍隊里的軍營生活,雖然含有一些諧趣的內容,但主調卻是諷刺,它揭露和抨擊了國民黨軍隊的腐敗。由於作品當時發表於國民黨統治區,內容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它卻是刺向敵人的一把短劍。它標誌著張樂平的漫畫人物三毛從早期的趣味性發展到戰鬥性的質變,標誌著張樂平創作上的重大飛躍,也預示著張樂平連環漫畫傑作《三毛從軍記》的誕生。
解放後《三毛從軍記》曾一度被列為禁書,至1984年才得以開禁。1992年這部連環漫畫由上海電影製片廠拍攝成同名電影,同年,張樂平臨終前決定將該作品全部原稿捐獻給上海美術館。
《三毛從軍記》與《三毛流浪記》是張樂平的兩部驚世之作,曾影響過我國幾代讀者,現編入《世界系列連環漫畫名著叢書》,供讀者永久珍藏。
寫那不朽的小三毛——以及張樂平大師
陳平·三毛
1
三毛這個小人物,以身世淒涼加上貧窮到只有三根頭髮為他的特質。
誕生在公元一九三五年。是中國漫畫鼻祖張樂平先生所創造的一個兒童。
這個現形於畫紙上就已經失去了父母手足的孤兒,經過半世紀以上的深受關愛與同情——在書本之外的廣大讀者群中。造成今日中國大陸——對於三毛這小人兒的家喻戶曉。
公元一九八九年,這出世已過半世紀的三毛,終於在我們生活的土地上,經過出版審核通過,以《三毛流浪記》這一本故事,進入台灣。
事實上,三毛流浪之前,另有生涯。
經過整理、剪接、編輯之後,《三毛從軍記》,得以在同一年,相隔三月,跟台灣朋友見面。
張樂平先生的漫畫,具備了漫畫最基本的特性和要素——以畫代字,有圖無文。
大師可以將一支畫筆,不利用一個語言符號,表達出一個人、一樁事情、一切社會現象,甚至於一個大時代的種種、等等。
2
今年四月上旬,我——現時代的三毛,將《三毛流浪記》台灣版,剛剛出廠的新書,在春申大上海,親自雙手交給三毛之父張樂平先生。
張樂平先生欣然翻閱新書舊稿的同時,說:“我還以為是——三毛從軍記先出版呢。”
的確,三毛從軍在先,三毛解甲之後,方才流浪。
只因審核關係,流浪的小三毛跑快了三四個月。
我們這些愛書人,其實流浪、從軍都當收藏才叫周全。
3
有關作者張樂平先生個人介紹,前本《三毛流浪記》中已經有過一些簡引。張樂平先生,浙江海鹽人,為一生從事藝術工作的執著者。
樂平先生以漫畫形式著名大江南北,其實一切有關美術方面的才華能力,尚具備多種次元。
談起有關三毛這兩本漫畫書,在上海時,三毛爸爸對我說:“以藝術的角度上看來,我個人偏愛三毛從軍記。但是三毛流浪記這一本,更為廣大流傳。”
這兩本書,我個人早已細看過數遍以上,卻與張樂平先生一般看法。透過某種微妙的呼應,也喜愛三毛從軍記甚多。它藝術。
這又不表示,我不曾為那小三毛的流浪而一掬同情之淚。
兩本書中的三毛,事實上為同樣一個極苦兒童的際遇。也等於那過去動盪時代中,成千上萬流浪街頭、無依無靠、餓死凍斃街頭巷尾一群又一群孤兒的代表。
三毛,看上去是一個虛構的人物和故事,但是,作者在什麼心情之下,產生這一主題的靈感和堅持,將這小人兒以血和淚,只為著,去拼出一個卑微的——存活?
我們三——思。也去細看一幅一幅小三毛在書中的表情。
那歷史傷痕的說明,盡在淚笑中。
小三毛的時代,屬於公元一九三五年至一九四八年上下。中國的命運,在當時,經歷了什麼樣的苦難,想來每一個炎黃子孫都不可能忽略。
看《三毛從軍記》最後一頁,數十年後的今日,依然不能忘懷那V字形的四周,又是什麼,為它鋪出茫然之路。
4
許多三毛的關愛者,除了關心三毛這不朽的漫畫人物之外,也在我此次大陸之行返台後,探問三毛之父的近況。
據我此回在上海,與張樂平先生家居相處之後,認為:張樂平先生的少年生活,事實上就等於他筆下的三毛。
雖然張樂平先生目前擁有安定的日子以及一個美滿的家庭,可那前半生的遭遇,在另一種解釋里、角度上看來,是流浪,也是小兒從軍。
三毛精神的來源、三毛本質基礎的出處,在顯示出,來自作者本身生活歷練的經驗。不然,不能有此刻畫。這一點論斷,不是張樂平先生說出來的,而是出於我個人的觀察、分析。因此,以上幾句話,當由我負責。
三毛之父張樂平先生,目前八十年紀,得了柏金森症已有數年,但思緒清楚不提,那漫畫大師必備的幽默感,依舊如影如隨,使人感受到,這是一位永不為歲月追趕的不凡之人。
張樂平先生待人接物有禮有份有藝術。親切溫暖、謙虛自然,又極懂得體恤了解他人心理。匆匆三日相處,與樂平先生,除了筆名之間的緣分之外,也的確建立了另一份不移的天倫之愛。
這並不止張樂平先生如此待我厚我。他的家庭、夫人、子女,在這份寬愛人類的意識里,都不辱——“三毛創造者”這五個字背後的含意。
5
人說,百聞不如一見。
我說,看人畫、聽人言、觀人行。這三點加起來,對於張樂平先生的答案,來得紮實平穩——張樂平先生筆下三毛真誠。
創造三毛的作者——一色一樣。
人——性——光——輝。當之無愧。
公元一九八九年六月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