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師》

目錄
序言
巴爾扎克
狄更斯
陀思妥耶夫斯基
前言
喜歡文學的人,特別是喜歡外國文學的人,斯·茨威格這個名字對他們決不是陌生的,他的那些小說,如《灼人的秘密》、《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象棋的故事》等早為他們所熟知和喜愛。這位奧地利作家的作品,雖然早在三十年代就零星地介紹到中國,但只是在改革開放後的今天,他才在中國的文藝春天裡露出崢嶸。二十多年來,他的大部分作品,都被譯成中文,且有多種譯本。粗略地統計,茨威格的小說,無論是長篇和中短篇均已全部譯成中文,他的多部傳記以及散文、遊記和書信亦已有中文譯本。茨威格曾在一九三六年的一份簡歷中表達了這樣的願望:“正如我感到整個世界是我的家鄉一樣,我的書在地球上所有語言中找到友誼和接受。”我們可以有充分理由說,他的這個夙願在中國得到了實現。
斯·茨威格一八八一年生於維也納,父親是一個猶太人,開辦一家紡織工廠,母親是一個銀行家的女兒。家庭的殷實富有使茨威格受到良好的教育,培養起了他對文學藝術的興趣。
一八九八年茨威格十七歲時就在報紙上發表了他的第一首詩歌;此後幾年他相繼在小說、戲劇以及傳記領域進行嘗試並贏得了一定的名聲,但標誌他形成自己創作風格並贏得榮譽的是他一九一一年發表的小說集《初次經歷》,——它有一個副標題:兒童王國里的四篇故事——(內收《夜色朦朧》、《家庭女教師》、《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作家和評論家弗里頓塔爾稱,這個集子的小說才使茨威格成為一個小說家(Novellist)。這部作品不僅獨具特色,而且表達了他藝術上的追求:即探索和描繪為情慾所驅使的人的精神世界,這也成為他此後作品的一個基本主題;從中也可以明顯感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對他的影響。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這場戰爭不僅改變了他的生活,促使他思想上發生了變化,也為他的創作注入了新的內容。面對這場史無前例的民族之間的殺戮,作為一個作家,一個和平主義者,他必然用筆來進行抗爭。一九一六年,他創作了戲劇《耶利米》,並在此後寫出了以反對戰爭、控訴戰爭為題材的小說,如《日內瓦湖畔的插曲》、《桎梏》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奧失敗而告結束。茨威格在這場民族間殺戮的戰爭中失去了很多,可他獲得的更多。一九二六年,他在一篇文章中做了這樣一份總結:“失去了什麼?留下了什麼?失去的是:從前的悠閒自在,活潑愉快,創作的輕鬆愜意……以及一些身外的東西,如金錢和物質上的無憂無慮。留下來的:一些珍貴的友誼,對世界的更好認識,那種對知識的熾烈的愛,還有一種新的堅強的勇氣和充分的責任感在逝去多年時光之後,突然成長起來。是的,人們能以此重新開始了。”戰後到一九三三年這段時間成為他創作上的鼎盛時期,他先後完成了關於九位大作家的散論,並由此組成了《世界建築師》;另外還有一些歷史人物傳記,如《約瑟夫·福煦》(1929)、《德博爾德—瓦爾摩爾》(1931),《瑪麗·安東內特》(1932)以及稍後的《鹿特丹人伊拉斯謨的勝利和悲哀》(1934)等。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