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謀略全書》

《三十六計謀略全書》

《三十六計謀略全書》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我國古代兵學的傑出代表,中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集歷代兵家“韜略”、“詭道”之大成,素有兵法和謀略奇書之稱,與“兵學聖典” 《孫子兵法》一起,並稱為我國軍事史上的“雙璧”。故古書有云:“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三十六計》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
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
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
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敵勢全勝,我不能戰,則:必降;必和;必走。降則全敗,和則半敗,走則未敗。未敗者,勝之轉機也。

內容簡介

三十六計謀略全書》雖說是一部軍事著作,但其蘊涵的有關智謀的豐富內容,歷來被人們所重視,早已超出了軍事鬥爭的範疇,在政治、經濟和為人處世等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套用,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目錄

第一套 勝戰計
勝戰計是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之計謀。所謂勝戰,是在我強敵弱的條件下,謀算對手勢力的變化。作戰時,要弄清對手是防備周全、集中強大、情況分明,還是初陷困境、危機四伏、指揮無度,分清敵我情況後,要區別對待。此篇計策要求在戰前先有勝利的條件、勝利的方案和勝利的把握。
第一計 瞞天過海
第二計 圍魏救趙
第三計 借刀殺人
第四計 以逸待勞
第五計 趁火打劫
第六計 聲東擊西
第二套 敵戰計
敵戰計是處於勢均力敵態勢之計謀。所謂敵戰,就是與敵人面對面的對抗作戰。戰爭是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與較量,要想取得勝利,不僅要提高自己軍隊的戰鬥力,還要削弱敵方的戰鬥力。與敵人對陣的時候,既要求有膽識,又要求能夠審時度勢。運用這套計法可以迷惑對手,用假象使對方產生錯覺,信以為真,使之中自己的圈套,從而達到自己的真正目的與企圖。迷惑對方使我方獲利的方法有多種,最主要的是要利用種種假象令敵人覺得有利可圖,而後陷入我方的包圍圈。
第七計 無中生有
第八計 暗度陳倉
第九計 隔岸觀火
第十計 笑裡藏刀
第十一計 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 順手牽羊
第三套 攻戰計
第四套 混戰計
第五套 並戰計
第六套 敗戰計

前言

《三十六計》是根據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我國古代兵學的傑出代表,中國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集歷代兵家“韜略”、“詭道”之大成,素有兵法和謀略奇書之稱,與“兵學聖典”《孫子兵法》一起,並稱為我國軍事史上的“雙璧”。故古書有云:“用兵如孫子,策謀三十六。”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一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所謂“三十六計”就是對戰的策略,“六六三十六,數中有術,術中有數。陰陽燮理,機在其中。機不可設,設則不中。”《三十六計》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計、敵戰計、攻戰計、混戰計、並戰計、敗戰計。前三套是處於優勢所用之計,後三套是處於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後的解說,均系依據《易經》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係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解說後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闢語句。

精彩書摘

第一套 勝戰計
勝戰計是處於絕對優勢地位之計謀。所謂勝戰,是在我強敵弱的條件下,謀算對手勢力的變化。作戰時,要弄清對手是防備周全、集中強大、情況分明,還是初陷困境、危機四伏、指揮無度,分清敵我情況後,要區別對待。此篇計策要求在戰前先有勝利的條件、勝利的方案和勝利的把握。
第一計 瞞天過海
兵法原文置
備周則意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太陽,太陰。
〔注釋〕
①備周則意怠:防備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讓人鬥志鬆懈,削弱戰鬥力。
②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陰,指機密、隱蔽。陽,指公開,暴露。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在兵法上是說秘計往往隱藏於公開的事物里,而不在公開事物的對立面上,就是說非常公開的行動往往蘊藏著非常機密的陰謀。
③太:極,極大。此句意同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