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六月:2002年美國全國圖書獎》

《三個六月:2002年美國全國圖書獎》

在《三個六月》里,我們驚詫於愛竟然可以如此迂迴,如此隱忍,愛的表示可以如此地撲朔迷離;一切妙不可言。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我們最後到達的地方,實際上就是我們心中原本想要去的地方。
由美國出版商協會、美國書商協會和圖書製造商協會於1950年3月16日聯合設立的,宗旨在於提升大眾對優秀美國文學作品的認識,並在整體上促進閱讀風氣。它是美國乃至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圖書獎項之一,設有“虛構類作品獎”、“非虛構類作品獎”、“詩歌獎”、“青年文學獎”、“終身成就獎”等主要獎項,其頒獎典禮也是美國文壇的年度盛事。
 
強烈的心理糾結在暗場,可明處是對話的舌尖唇利,不是諷刺、戲謔的語言就是意味深長的微笑。這些看似伍迪·艾倫電影的場景以及文字更細膩的描述,是這部小說的特點。
--台灣書評人 陳雨航
一部如交響樂般壯美的小說,它讓我們浮想聯翩,仿佛在浮想中永不知足,破碎的心,癒合的心,在小說中主宰著一切。
--美國全國圖書獎評審會
交織著憂傷與歡樂,惶惑與堅持,甜美與苦澀,逝去與擁有,過去、現在與未來的糾纏。書中人物總是在小心翼翼地迴避著那個似乎讓他們尷尬的字眼:愛,但浸潤著整部小說的正是傳遞在夫妻、戀人、兄弟、朋友、父母與子女以及人與動物之間的千姿百態、生生不息的愛。
用作者的話來說,這是“這是一部關於我們在心碎、羞愧和遺憾,以及在失去機會的邊緣,如何生存和生活的書。”書中幾乎所有的人物都是“有特權的”人:受過很好的教育、有很好的房子、被家人支持、很少缺錢花,而且他們所處的環境也幾乎同樣是“享有特權”的:在蘇格蘭一個豪華的老房子裡、在希臘的一個島上、在長島一個看得到海的小屋裡。“誰會關心這些人的痛苦,這些生活在如此之好的環境中的人?這裡的痛苦難道是不可忍受嗎?”而她所寫的正是這些人的痛苦和他們的努力。
·查看全部>>
·《人生不設限》超級暢銷勵志書>>·《史上最好玩教養法》獨家50折熱賣>>

內容簡介

“時間仿佛是架手風琴,時而拉長,時而縮短,收放之間,奏出千種鏇律。”《三個六月》以1989、1995和1999年的三個六月為三個樂章,分別以大西洋兩岸的希臘海島、蘇格蘭鵜林老屋和紐約為場景,敘述了一個蘇格蘭家庭和他們所愛的人的聚散離合。
《紐約時報》形容小說“時而令人緊張,時而引人發笑,它抒寫了夫妻之間、情人之間、父母的孩子之間、人與動物之間那種無盡的愛”,而用作者的話來說,這是“一部關於我們在心碎、羞愧和遺憾,以及在失去機會的邊緣,如何生存和生活的書”。
《三個六月》敘述了1989,1995,1999三年夏天,在大西洋兩岸,一個蘇格蘭家庭的故事。本書打敗《可愛的骨頭》(Thelovelybones),奪得2002年美國國家圖書獎的最高肯定。
據作者格拉絲自己的說法,《三個六月》是“一部關於我們在心碎、羞愧、遺憾,以及失去機會的邊緣,如何生存和生活的書。”書中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幸運兒:他們受過很好的教育、有很好的房子、被家人支持、不缺錢花,而且他們所處的環境也幾乎同樣是享有特權的:在蘇格蘭一個古樸的老宅中、在希臘的孤島上、在紐約長島看得到海的考究樓房裡。這些生活在良好家世與環境之中的人未嘗能免於受苦,而他所寫的正是這些人的痛苦和他們的努力。因為種種幸運的際遇,他們擁有自己理想的生活,然而他們仍然無法逃脫於向世界和自己“證明自己的存在”,他們的自我肯定幾乎是破碎。幾乎什麼都不缺的人,自知得到了命運的眷顧,所以常常掩飾著自己的不幸,然而掩蓋的行為又加深了內心的痛苦。他們是幸運但不見得幸福。
《三個六月》有動人的細膩,是近年來文學類小說中少見的溫柔嫻雅,而這種溫情讓你總在閱讀之中,照見自己。小說帶著19世紀英國小說的典雅溫婉,但是在時空背景的描摹上,卻能恰如其分地呈現出現代的風貌情境,穩當又現代。在這本長篇小說里,你會感到難言的妥貼與自在,以一本處女之作而言,實在難得的不可思議。用電影的語言來說,格拉絲場面調度的靈巧與運鏡流暢的穩定度,足叩大師之堂。正如陳雨航先生所點出的,本書的特點與妙處全在暗場,那個留在文本與讀者中間的空隙。格拉絲在處理這些衝突與對立的場面時,有意無意的全都退了一步寫。她將這些刀鋒放入每個角色的潛流里,迴蕩、沉吟。有時也只是留下一些懸疑,在前後幾筆帶過,讓讀者自行連結。
“這是一部探討如何跨過內心傷痛與遺憾的藩籬,放手迎向未來的小說。”三部曲的結構里,每個大段落的主角,同時都面臨了死亡的課題,喪夫喪妻的哀痛與麻痹,看著可能成為情人的人,一點一點地被死神毀壞。在一步步崩塌的生命里,勉力自持著的尊嚴與驕傲。“曾經在希臘吸引過他父親的女子,現在受他吸引。十年里的三個六月,人們的生命彼此交纏、互動,而認清自己。”不管貧富貴賤,同樣要面對如何勇於追求自己的生活。作者透過一個性格鮮明但出場時間極短的角色安娜,堅定又無情地說:“我們最後到達的所在,實際上就是我們心中原本打算去的地方。”

作者簡介

紐約自由職業記者,於2000年被邀加入紐約小說寫作藝術基金會,並以短篇小說多次贏得獎項,包括三次納爾遜·阿爾傑恩獎(NelsonAlgrenAward)和托拜厄斯·沃爾夫獎(TobiasWolffAward)。《三個六月》的第一章“牧羊犬”曾於1999年獲得福克納學會最佳短篇小說獎章,並獲得2002年美國全國圖書獎。
媒體評論
如果埃莉諾寫小說
毛尖
準備等六月來了,去讀《三個六月》,想著讀書是要一些機緣的,比如年少時候讀的武俠,今天雖然還時常翻,但綁個沙袋睡覺的念頭是一點沒了。全美圖書獎得主JuliaGlass既然如此費心連結起三個六月,我們或者也該化個緣份。
但偶然聽到一段對Glass的訪談,看到她幾張照片,雖然和我想像中的奧斯汀加伍爾芙很不一樣,卻讓我馬上想到《理智與情感》中的姐姐埃莉諾。沒錯,我當時就控制不住地想,如果埃莉諾寫作,《三個六月》就會是她的處女長篇。急切地要印證這個念頭,我翻開了《三個六月》。
說不清是我的意願太強烈,還是Glass曾經的畫家身份起了作用,《三個六月》渲染出的色彩恰是埃莉諾領著全家前往德文郡的心情:好像是灰的,但又透出亮來;而小說中兩代十來個人的愛情態度,都有著埃莉諾的影子,有時隱忍有時激越,封面上的兩句話倒是個總結:“我們最後到達的地方,實際上就是我們心中原本想要去的地方。”而Glass的敘述風格,這裡停一停那裡留一留,不斷從情節里游離出來的嘆息、追憶、思考,也仿佛正在繪畫的埃莉諾,不斷為家務和心事打擾的形態。
折回來,稍微交代一下這部在美國並不暢銷但在中國啟航暢銷的小說。《三個六月》由三個部分構成,一個短篇加一個長篇加一個中篇:一九八九年爸爸保羅的故事,一九九五年兒子芬諾的故事,一九九九年畫家弗恩的故事,時間都是六月,人物互相出沒,比如弗恩是八九年夏天保羅暗戀過的女子,九九年夏天,在芬諾的眼睛裡找到了家的感覺,而她愛過的男人卻曾是芬諾的同性夥伴。不過,不要以為人物的這些縱橫是為了小說的戲劇感,為了讀者的淚腺所設定,Glass,不,埃莉諾幾乎是平靜地寫下了凡人的心碎和絕望,而莽莽人間,最能安慰我們的是,大家都這樣過著啊。
生活中天天有地震,只不過有時我們在震中,有時離震中遠些,而藉著《三個六月》,我們可以互相勉勵:Hey,don’tsaveyourkisses。

精彩書摘

保羅選擇希臘,是為了那預見之中的蒼白:白天漂白一切的烈日,夜晚蜂擁而至的群星,海邊鱗次櫛比的房屋的石灰粉牆透出的寒光。刺眼的、焦灼的、睏倦的、化石般的希臘。
參加一個施行團——這才是他的賭博,因為保羅並不愛湊熱鬧。他畏懼拉贊助的人和狂飲的聚會,畏懼所有他必須向不可能再見面的人作自我介紹的場合。不過,與陌生人結伴也有好處。你可以隨心所欲地對他們說些什麼:或許並非故意說謊,但也不必假充句句是真話。保羅不善編造(雖然他曾傻乎乎地以為自己有那個能力),而且他向這些偶遇的同伴提供的惟一真相——他新近喪妻——還帶了一陣小小的戲劇性的安慰。(頭一天,在雅典進早餐時,就有一隻手搭在他肩上:“時間,時間,更長的時間。讓時間先生進行他冗長乏味、飄忽不定的工作吧。”是瑪喬莉,一位來自德文郡、說話有點氣喘的女教師。)
不算傑克,他們一共十個人。保羅是三個男人中的一個;其餘兩名,雷和索里,都是有妻室的。而除了瑪喬莉,還有兩對各自結伴同遊的女人,都至少七十多歲了:一個出乎意料的生龍活虎的四人組合,攜帶著特大號望遠鏡,用來在近得令人瞠目結舌的距離里貪婪地打量每樣東西和每個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