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在轉瞬即變的時空里,在人生無以反覆的過程中,經典是打敗了時間的文字、聲音和表情。那些坦誠的語句,那些無畏的吶喊,那些人類精神的思考,喚醒了我們曾經的期望,鼓起現在的勇氣,不再虛空浮華、懷疑未來。這些智者的身影和流傳以久的詞句,淨化了我們的心靈,震撼了我們的靈魂,使我們懂得了什麼是可以錯過但不會被磨滅的,什麼是瞬間即逝卻又是最寶貴的。收入“感悟名家經典小說”的作者都是中國現代新文學的拾荒者和開拓者,也是各種新的藝術形式的嘗試者和實驗者。難怪施蟄存對於在80年代以後湧現的晚輩作家們的各種所謂藝術探索,尤其是對於許多“先鋒”的現代派技法的嘗試,諸如象徵主義、印象派、意識流什麼的,曾不以為然並有幾分自得地跟我說:所有這些,我們在30年代都已做過了,而且比他們做得好,一點不新鮮。誠然,每一個時代該有它自己的文學。但經典的文學不僅僅屬於它那個時代,它同時屬於後來一代又一代能夠感悟經典並能與其享受藝術共感的讀者。
內容簡介
在轉瞬即變的時空里,在人生無以反覆的過程中,經典是打敗了時間的文字、聲音和表情。那些坦誠的語句,那些無畏的吶喊,那些人類精神的思考,喚醒了我們曾經的期望,鼓起現在的勇氣,不再虛空浮華、懷疑未來。
茅盾曾說,讀廬隱的作品,“就仿佛再呼吸著五四時期的空氣。”悲哀是廬隱一些重要作品
的主鏇律,它在廬隱小說中的位置,恰如母愛在冰心作品中的位置一樣。廬隱小說里的女人,仿佛正是我們今生的前世。
廬隱在《一個情婦的日記》中充分展現了第三者痴戀的痛苦。廬隱可謂真正懂得女人的心的
,女人有時最難戰勝和面對的其實就是她自己。作為第三者,歷來為千夫指、萬人棄。可“我”愛上仲謙已經勝過愛“我”自己,只要能愛他,“一切的困苦羞辱”,便是死了也是情願的!“我”的煩惱,絲毫不遜於少年維特的煩惱。
作者簡介
廬隱(1898.5.4~1934.5.13),原名黃英,生於福建閩侯。1903年父親去世,到北京舅舅家居住。1909年入教會辦的慕貞書院國小部。信仰基督教。1912年考入女子師範學校,1917年畢業後任教於北平公立女子中學、安徽安慶國小及河南女子師範學校,1919年考入北京高等女子師范國文系。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1922年大學畢業後到安徽宣城中學任教,半年後回北平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教國文。1925年出版第一本小說集《海濱故人》。1926年到上海大夏大學教書,1927年任北京市立女子第一中學校長半年,幾年間,母親、丈夫、哥哥和摯友石評梅先後逝世,悲哀情緒浸透在這個時期出版的作品集《靈海潮汐》和《曼麗》之中。1930年與李唯建結婚,1931年出版了二人的通信集《雲歐情書集》。婚後她們一度在東京居住,出版過《東京小品》。1931年起擔任上海工部局女子中學國文教師。36歲時因分娩死於上海大華醫院。目錄
一個著作家一封信
靈魂可以賣嗎?
或人的悲哀
麗石的日記
海濱故人
前塵
父親
蘭田的懺悔錄
房東
雲蘿姑娘
地上的樂園
象牙戒指
一個情婦的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