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號航母

“飛龍”號航母和“蒼龍”號屬同一級別中型攻擊航母,都是日本海軍的第二批航空母艦。原始設計是所謂的“航空巡洋艦”,目的是不受1930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但設計之中發現:既多載飛機、又裝載大炮是行不通也是不必要的,這樣成為專用航母。

簡介

“飛龍”號航母和“蒼龍”號屬同一級別中型攻擊航母,都是日本海軍的第二批航空母艦。原始設計是所謂的“航空巡洋艦”,目的是不受1930年的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但設計之中發現:既多載飛機、又裝載大炮是行不通也是不必要的,這樣成為專用航母。

特點

“飛龍”號航母有雙層機庫和全通飛行甲板,右舷島式上層建築,並採取巡洋艦的主機以便獲取較高航速。日本海軍以後建造的大型航母都是參考該航母設計。
“飛龍”號航母由Yokosuka海軍船廠建造,1936年7月8日開工,1937年11月16日下水,1939年7月5日完工。是蒼龍號的改進型,和蒼龍號比,進一步加強了艦體結構強度,提高了艦艏,改進了裝甲,最大的改變是島式上層建築改到了左舷。滿載排水量21900噸,蒸氣輪機,8台鍋爐,4軸,153000馬力,最大航速34.3節,艦員編制1101人,武備為6座雙聯127毫米炮,31門25毫米高射炮,載機64架(最多可達73架)

戰鬥歷史

1942年6月4日,由南雲中將率領的日軍“第一機動部隊”的艦船來到了中途島西北海域。從美軍“企業”號航母上起飛的3架轟炸機,發現了日軍的“赤城”號航母。美軍轟炸機飛到了“赤城”號航母上空,立即進行了攻擊。美軍轟炸機對“赤城”號進行輪番攻擊,2枚航空炸彈命中了航母。“赤城”號成了一片火海,失去了戰鬥力。艦長只得下令棄艦,幾乎與“赤城”號航母中彈同時,“赤城”號的姐妹艦“加賀”號航母也被美軍轟炸機投下的炸彈所擊中。炸彈爆炸燃起的大火,引爆了甲板上堆放的炸彈、魚雷。自身的炸彈、魚雷爆炸產生的衝擊波,把艦體炸過稀巴爛,很快被太平洋波波濤所吞沒。禍不單行的是日本的“蒼龍”號航母也遭到美軍轟炸機的襲擊,太平洋成了它的墳墓。
南雲中將的 “第一機動部隊”只餘下最後一艘“飛龍”號航母。山本五十六像一名賭紅了眼的賭徒,他急於要反本,他命令“飛龍”號對美國航母發起攻擊。在山本的命令下,“飛龍”號上的攻擊機起飛,對美軍的“約克城”號發起了攻擊。日軍攻擊機發射的2枚魚雷,轟炸機投下的3枚炸彈命中了“約克城”號艦體,“約克城”沉入海底。但是,“飛龍”號也遭到美國轟炸機的攻擊。在美國轟炸機的輪番攻擊下,體無完膚,面目全非,失去了戰鬥能力。山本一狠心,就讓日本的驅逐艦用魚雷送它上了西天。這樣,中途島海域成了4艘日本航母的葬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