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玉冊

“百家姓”玉冊

“百家姓”玉冊是一位旅歐華人從歐洲於2003、2004年分兩次帶回國內的,共20片玉緘,每片刻有五字姓氏。前5片的姓氏排列與宋朝老《百家姓》相符,後15片姓氏排列與老《百家姓》不合。據考證,“百家姓”玉冊的面世,證明我國百家姓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將把我國百家姓的起源歷史由北宋推前1300多年。這是至今發現的唯一的、最古老的關於百家姓的文字記載文物,具有珍貴的收藏和考古研究價值。

來源

玉冊玉冊

這件“百家姓”玉冊藏品,是一位旅歐華人從歐洲於2003、2004年分兩次帶回國內的,共20片玉緘,每片刻有五字姓氏。前5片的姓氏排列與宋朝老《百家姓》相符,後15片姓氏排列與老《百家姓》不合。此“百家姓”玉冊,究竟是何年代製品,引起不少專家爭論。

品質特點

此款百家姓玉冊由緬甸翡翠精心製作而成,玉質細膩,打磨光滑亮澤,每一塊玉簽都經過精挑細選,搭配巧妙,紫羅蘭色與淡淡的翠色相間,色澤清新淡雅,視覺溫馨。

鑑定真偽

“百家姓”玉冊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富有玉器文化、姓氏文化、文字和考古學等信息,應從玉質及其工藝、姓氏學、古文字學諸方面綜合考證。
從高古玉研究方面分析,經北京古玉研究專家楊伯達孫學海華義武等鑑定,得出兩種相反的結論:孫學海、華義武認定是秦朝時期的“百家姓”玉緘;而楊伯達認定是後人仿製品。
根據姓氏研究考證,老《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錢塘杭州的一個書生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一句的韻文,自成書以來,成為我國流行時間最長、流傳最廣的一種啟蒙讀物。
自北宋以來,百家姓均為四字一句排序,這是歷史傳承下來並在社會上得到廣泛認同。現已公開的有關百家姓的史料和專著,未見北宋之後以五字一句排序的百家姓物證。由此可見,北宋老《百家姓》成書流傳,後人不可能刻制或仿製五言句的百家姓作品。
經考,“百家姓”玉冊後15片記載的75個姓氏,就有66個姓氏與北宋《百家姓》不同。有的姓甚至失傳。如玉冊所刻“乾宗酋六拓枯形月常巾工川屍、來羊半古、困培農宦、山車全撲光”等數十姓,在姓氏研究專家袁義達所著元朝、明朝百家姓排序中未見其位。顯然,北宋之後者,不可能把《百家姓》書中沒有排列的姓氏刻在玉片上。
再從仿古文物製作之常理分析,製作仿古作品的基本要素,必須有古之真品可仿。而“百家姓”玉冊面世,目前在史學文化上是絕版孤本,亦無類似此“百家姓”排序的任何版本傳世。所以,楊伯達認定此物為後人仿製品,不可信。
可以認定,五言句“百家姓”玉冊製成的年代,應在北宋之前。玉冊上記載的姓氏,之所以失傳,由於歷史變遷,歷代戰爭、瘟疫等原因,造成有些姓氏的族群消亡。北宋時期的《百家姓》,當時收集的姓氏達500多個,僅取其前100位而記之。那么“百家姓”玉冊所排列的百家姓,是否為正版“百家姓”,有待姓氏專家研究。
從中國文字的演進過程分析,西周時出現大篆。戰國時期,“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秦始皇統一文字後,使用小篆。西漢時隸書就成了通行文字。“百家姓”玉冊所刻的文字,是不規範的小篆。以筆者之見,是從大篆向小篆演化過程中的小篆。玉器在中國古代是統治者的禮器和隨葬品,視為權力的象徵和交往的信物。製作“百家姓”玉冊者,當知玉之珍貴,在玉片上書寫“百家姓”文字,亦當然要選用那個年代成熟、通行的文字,並力求表現其書法之美。小篆通行成熟之後,刻制“百家姓”玉冊,不大可能使用不規範的小篆。西泠印社有學者認為,秦漢時期的“百家姓”應為五言絕句。

歷史價值

一些考古、仿古專家認為,觀“百家姓”玉冊的玉質沁色,至少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但現還沒有科學技術對嵌入玉片中的文字物質作歷史年代探測。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此“百家姓”玉冊,是大篆向小篆過渡時期的產物,應為戰國至秦初時期的玉製品。圖片上的“百家姓”玉冊排序,是根據玉石紋路和沁色圖案排列而成,其後15片的排序仍需研究考證。“百家姓”玉冊的面世,證明我國百家姓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將把我國百家姓的起源歷史由北宋推前1300多年。這是至今發現的唯一的、最古老的關於百家姓的文字記載文物,具有珍貴的收藏和考古研究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