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彈長2.1米,彈徑0.18米,翼展0.66米,彈重98千克,戰鬥部重22千克,採用垂直發射裝置發射,射程12千米,射速2馬赫,雷達或光學制導。
“巴拉克”是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為350—400噸級巡邏艇設計的近程點防禦飛彈武器系統。分原型和改進型兩種,具有全天候、晝夜間作戰能力。能對付飛機、直升飛機、空對地飛彈、掠海反艦飛彈、靈巧炸彈及普通炸彈等。
“巴拉克”飛彈系統是針對以色列艦艇所面臨的空中威脅而設計的。1981年6月首次在巴黎國際航空展覽會上展出。當時處於研製和發動機試驗階段。1983年在巴黎國際展覽會上展出改進型。英、阿馬島戰爭之後,加快了研製進程。1984年裝備以色列部隊。
目前裝備該系統的國家有智利、印度、以色列和新加坡
衍生型:新型增程型巴拉克-8主動雷達尋的飛彈
特點
巴拉克系統秉承了以色列武器的一貫特點:針對性強,性能單一方面突出,總體上面限制巨大。所以巴拉克雖然研發算是成功但移植套用卻很差,這對於慣於搞系統銷售,儘量移植挖潛的以色列來說幾乎是不可想像的,這也表示巴拉克系統有著一般難以注意缺陷,如存在對付多目標能力差,一次部制導雷達一次只能對付一個目標。
巴拉克的設計採用了一系列的先進技術,從以色列的角度來說都是成功的。但這些技術的套用目的都很簡單,並不像外界期望那樣具有那么強大的能力。
垂直發射
說到巴拉克,垂直發射是其必點的先進之處,近而引申到垂直發射的種種優點。且慢,巴拉克是垂直發射得不錯,但他的垂直發射僅僅是因為以色列軍艦甲板面積小而特別設計的,只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其他垂直發射的優點一概不具備。比如說360度射界,巴拉克是不具備的,它只是有一個較大的扇形射界而已,指令制導的飛彈垂直發射一向都是個難題,不是需要在飛彈上安裝高級的姿態管理系統就是需要一個專門複雜的電子設備控制,巴拉克選擇了後者,控制站的位置在軍艦上不能占據最好的觀察點,所以難免有視場限制,單一的一套單元和一個制導站是不能提供360度射角的,大家可以看到巴拉克在軍艦上都是採用了分散布置,並且制導站和發射單元間的位置也有嚴格限制,不象想像中那么容易布置。
垂直發射也給飛彈帶來了很多缺陷,比如速度慢,系統反應雖快但飛彈實際進入攔截點的時間並不比傾斜發射的海響尾蛇快,為了覆蓋360度而安裝的兩套制導站並不能提高單一方向的多目標對付能力,由於飛彈速度慢,且沒有多通道控制能力,再次攔截的時間間隔也比海響尾蛇這類系統長,這是關鍵的戰術指標,這也標誌巴拉克的實際戰術水平。
制導率
巴拉克採用了最簡單的指令到瞄準線,這種制導方法比海響尾蛇和海狼這一類落後了一代,類似於薩姆2。由於採用ka波段的雷達投射瞄準線,這種波長的分辨率導致距離超過3-5km以後脫靶直徑擴大加劇,80年代以後採用這種制導方法的飛彈都採用毫米波或者波長更短的雷射來提高角秒精度,巴拉克為了節約成本和減小技術難度沒有採用,為了應付脫靶直徑較大的問題採用了一個讓許多人詫異的巨型戰鬥部來解決,想想薩姆2的戰鬥部有多大,巴拉克這個就不奇怪了,所以很多人誇獎的巴拉克威力巨大的戰鬥部實際上是不得已而為之,它並不能提供比海響尾蛇,海狼那種小一倍的戰鬥部更高的殺傷率。
制導率還有一個問題,這種制導率導致飛彈的彈道彎曲,過載大,巴拉克的控制精度較差,採用飛彈速度較低的方式增加控制積累時間,他的設計目的在於對付迎頭彈道單一的目標,幾乎不考慮對付高機動目標,所以攔截高機動目標時的能力相當差,速度低也導致實際射程較短的問題。
這兩個方面是巴拉克最主要的缺陷所在,是不可調和的命門要害,綜合而來,其戰術能力和其所吹噓的能力反差是相當大的。
近程防禦
垂直發射並不被看好,我認為採用不穿透甲板的堆疊似乎更好些,海拉姆就是一個代表,實際上想一想如果使用海響尾蛇,不設計彈庫,前後各一組不是和兩組巴拉克的效果一樣,性能遠超?垂直發射的儲量必須是在360度射界的基礎上才能實現其優勢,海拉姆的方式實際上使我覺得的最佳的近程防禦的安裝方式,採用摺疊彈翼的密集堆疊,可以人工裝填,快速指向上藉助現代高炮的大功率基座是不會比垂直系統慢的。
多目標能力
有很多手段讓指令制導的飛彈形成多目標能力,並不影響飛彈的簡單,鎧甲飛彈的思路我覺得很好,採用速度極快的飛彈縮短攔截時間,既形成多次攔截的機會,又能提高攔截命中率,指令模式的飛彈優點在於火控設備集中,大量使用時費效比高於其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