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立母死”制度

當他決定立太宗明元帝拓跋嗣為太子的時候,便賜死了拓跋嗣的生母劉貴人。 鉤弋夫人為漢武帝生了一個兒子,便是後來的漢昭帝。 太祖道武帝擬立太子拓跋紹的生母小賀氏。

名詞解釋

這是中國婚姻繼承歷史上最野蠻的制度。
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統一北方的政權——北魏,其開國帝王太祖拓跋珪實行了一種很殘忍的皇位繼承制度——子立母死制度,這種制度是北魏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它對北魏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北魏在五族內遷之後,統一了長江以北的全部地區,所轄疆域大大超過了當時與之對峙的南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建立起來的,能夠統一北方中國的政權。它結束了當時混亂的十六國局面,穩定了北方社會,推動了北方的農業生產和建設,繁榮了當時的社會。但是這個朝代,有一個驚世駭俗的法律規定,那就是“子立母死”制度。就是說,如果一個皇子被確立為皇太子,他的親生母親就要被賜死。據說最早施行這個制度的可以上溯到漢武帝。

相關典故

“初,帝母劉貴人賜死,太祖告帝曰:‘昔漢武帝將立其子而殺其母,不令婦人參與國政,使外家為亂。汝當繼統,故吾遠同漢武,為長久之計。’”《魏書·太宗本紀》
後數日,帝譴責鉤弋夫人。夫人脫簪珥叩頭。帝曰:“引持去,送掖庭獄!”夫人還顧,帝曰:“趣行,女不得活!”夫人死雲陽宮。時暴風揚塵,百姓感傷。使者夜持棺往葬之,封識其處。其後帝閒居,問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對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女不聞呂后邪?”《史記·外戚世家》

制度由來

這個制度是由北魏的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創建的。當他決定立太宗明元帝拓跋嗣為太子的時候,便賜死了拓跋嗣的生母劉貴人。並且親自向太子解釋這么做的原因:從前漢武帝要立鉤弋夫人的兒子為太子,便講鉤弋夫人賜死了。漢武帝的意思是不希望外戚專政。現在我要立你為太子,所以我要向漢武帝學習,將你的母親劉貴人賜死。這是為了你和本朝長遠利益考慮而確立的一項法律制度,所以以後要堅決貫徹執行。
漢武帝賜死鉤弋夫人是怎么回事兒呢?說起來真是像傳奇。漢武帝身邊女人是很多的,可是晚年的漢武帝,身邊只有鉤弋夫人了。這位夫人從小雙手不能伸展,直到漢武帝見到她,才在漢武帝的撫摸下舒展雙手,手中竟然還握著玉鉤,所以便被成為鉤弋夫人。鉤弋夫人為漢武帝生了一個兒子,便是後來的漢昭帝。漢武帝下定決心要立這小兒子為太子,便故意找碴譴責鉤弋夫人。鉤弋夫人自從入宮以來,深受寵愛,完全不明白這是什麼狀況。她趕緊把自己頭上的髮簪、耳朵上的耳環等等首飾都摘下來,跪下來叩頭認錯。沒想到漢武帝不但不原諒她,反而招呼手下將她捆綁起來押送到掖庭監獄中去。鉤弋夫人被帶走前,還頻頻回頭指望漢武帝回心轉意,漢武帝此時冷酷的心裡恐怕也有一點不忍吧,但是他卻說:“你快走吧。你肯定是沒命的了。”鉤弋夫人被賜死當天據說狂風大起,老百姓都覺得她太可憐太冤枉了。後來漢武帝業餘時間想起來,問左右,“對鉤弋夫人之死,坊間有什麼議論么?”手下人當然不會像我們這樣義憤填膺說“你這老混蛋,憑什麼就這么草菅人命,逼死自己老婆啊?”只能委婉地說:“大家都沒啥意見。只是陛下的遠見實在是遠,遠的我們都看不見,大家都不明白,為什麼立了她的兒子為太子,卻又殺掉太子的母親呢?”漢武帝說:“這就不是你們這些愚蠢的人所能了解的了。以往很多次,國家之所以大亂,就是因為國主年齡還很小,國主的母親年齡卻正在壯年。三十多歲的太后獨居宮內,寂寞難耐就有可能給死去的皇帝戴綠帽子,又可能專權,但鑒於她太后的身份,又有誰能管得了她?別的不說,難道你們沒聽說過呂后之亂么?”
漢武帝雖然出於擔心太后專權賜死鉤弋夫人,但畢竟表面上是指責鉤弋夫人犯了錯誤,不是赤裸裸地宣稱:“因為你給我生了太子,所以你就必須死”。更不是從此就將子立母死設定為常規的法律制度。拓跋珪可不遮遮掩掩,他就公然地宣稱,此後,子立母死就是北魏的常規法律制度。宮中的妃嬪無論是誰,無論她的娘家多么尊貴,無論她本人多么受皇帝寵愛,只要她生的兒子被確立為太子,這位妃嬪便要被處死。同時,作為回報,這位妃嬪死後可以享受皇后的稱號和待遇。不過人都死了,要這虛名做什麼呢?

典型事例

太宗拓跋嗣的生母道武宣穆皇后劉氏。
太祖道武帝擬立太子拓跋紹的生母小賀氏。
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燾的明元密皇后杜氏;
恭宗景穆帝拓跋晃的生母太武敬哀皇后賀氏;
高宗文成帝拓跋濬(音訊)生母景穆恭皇后郁久閭氏
顯祖獻文帝拓跋弘生母文成元皇后李氏;
高祖孝文帝拓跋宏生母獻文思皇后李氏;
孝文帝廢太子拓跋恂生母孝文貞皇后林氏。
世宗宣武帝元恪生母孝文昭皇后高氏。
以上皇妃皆在兒子立為太子時賜死。“母因子貴”變成了“子立母死”。

制度的實施

真正第一人

拓跋珪創立這一制度並著手實施的時候,太子拓跋嗣已經12歲了,12歲的少年如何承受這莫名其妙突如其來的喪母之痛啊。拓跋嗣受不了這個打擊,反應非常強烈,為此引起北魏第一次內部動亂。《太宗紀》記:“初,帝母劉貴人賜死,帝素純孝,哀泣不能自勝。太祖怒之。帝還宮,哀不自止,日夜號哭”。這引起服食寒食散而脾氣暴躁、喜怒無常的太祖拓跋珪的憤怒。此時的拓跋珪,對待朝臣是秋後算賬,曾經的冒犯如今都是死罪的根據。還有一些大臣或者因為臉色不好看,或者因為喘氣聲大了點,或者走路不合規矩,或者說話哪裡不知怎么不對,拓跋珪便親自下手痛打,被他打死的大臣屍體就撂在天安殿前。拓跋嗣日夜號哭引起拓跋珪的震怒,便要拓跋嗣回來打算把拓跋嗣殺了或者廢了。拓跋嗣想回去,被左右的人勸住,說孝子對待父親,“小杖則受,大杖避之”,小打打就忍了,大打出手的時候可是要躲開一會兒的。現在陛下盛怒,你進宮恐怕會有不測啊,那豈不是害的陛下反而擔了害死親子的惡名嗎?不如您先避一避,等到陛下不太生氣的時候再回來,那也不晚呀。拓跋嗣於是便“遊行逃於外”。拓跋嗣逃離之後,拓跋珪要改立太子,他選擇了另外一個兒子拓跋紹。拓跋紹的母親是小賀氏,實際上是拓跋珪的小姨媽。拓跋珪當年為了娶她與母親幾乎決裂。但選中拓跋紹為太子,就意味著他的母親小賀氏也要被賜死。《清河王紹傳》中記載,拓跋珪將小賀氏幽禁在宮中,準備殺掉,只是因為天色晚了,所以還沒有執行。拓跋紹知道了這個訊息,便連夜與帳下將士闖入宮中,被拓跋珪發現後,他不得不殺了拓跋珪。在外的拓跋嗣“聞變乃還”,會同城內擁戴者平息了這場因子立母死發動的內亂,並賜死拓跋紹母子。

制度的終結

《魏書》記載,那時,自漢武帝以來形成定製,立太子必殺其母。妃嬪皆願生公主,不願生皇子,而胡充華(史稱靈太后)則認為:“天子豈可獨無兒子,那怕一身之死而叫皇家不生長子?”懷肅宗後,她不畏恐嚇,不聽勸告,且幽夜獨自祈禱說:“但願所懷是男,順序當長子,子生身死,在所不辭。”足見其志堅意決,不同於俗的絕倫見地。後果生皇子元明,即後來的肅宗,進為充華嬪,甚得宣武帝寵愛。世宗對皇子尤為愛護,選擇的乳保,都是良家宜子者,並且養於別宮,皇后及充華嬪也不得探視。這時,宣武帝想到自己立嗣太子後生母被殺的慘痛情景,頓生憐憫之心,就不忍再殺掉皇子的母親,一舉推翻先朝的舊制,廢除了“凡立太子必殺其母”的殘酷家法,胡充華也由嬪而妃而後,一步步榮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