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寶寶”
2008年5月12日20:00,在陝西勉縣醫院大院中的帳篷里傳出了一名新生兒響亮的哭聲。這是這家醫院震後出生的第一個孩子,取名“雨辰”,把“震”字分開,希望永遠不再發生“地震”。
尋找勉縣“地震寶寶”
直奔勉縣醫院住院部婦產科,護士長和水香查詢資料後說,勉縣醫院“5·12”地震發生後一個月的時間裡,接生孩子都是在醫院大院臨時搭建的防震棚中進行,共接生53個“地震寶寶”。5月12日當天,出生孩子有3個,記者逐個撥打病歷上留下的電話號碼,3家的電話都打不通。一年過去了,經歷了這場大地震什麼都在改變,這三家的電話號碼也許都改變了,還能夠找到這個特殊日子、在特殊的環境下出生的“地震寶寶”嗎.
記憶的搜尋
勉縣醫院是縣城醫療救治條件相對好的縣級醫院,僅城區人口就有11萬多,也是附近村鎮的百姓醫療救治中心。地震發生後,醫院採取緊急措施疏散重病患者,這個震後出生的嬰兒及父母資料有限,能不能找到這個震後出生的嬰兒,唯一的希望就是病歷記錄上的電話號碼。記者再次按記載的號碼撥打,一次又一次,電話終於撥通了。接電話的是產婦劉瓊的婆婆王阿姨,了解了記者的採訪意圖,王阿姨說,大地震那天分娩的就是她孫女。她家住在勉縣周家鎮團結2組,她正準備抱孫女出門走親戚,聽說記者要去看“地震寶寶”,王阿姨放棄了走親戚的計畫,說她在家裡等候。
勉縣醫院婦產科王大夫和老大夫歐大夫牽掛著這個“地震寶寶”,自告奮勇地給記者帶路,一同去看望這個特殊環境下出生的嬰兒。
深情的探望
驅車20多分鐘到了劉瓊家門口,見到了這個“地震寶寶”和她的奶奶,“特別巡訪”組一行和兩名醫生都很激動、興奮。一進大門,歐大夫、王大夫急切地從王奶奶懷裡把孩子抱了過來。
王奶奶說,這個孩子取名“雨辰”,名字是她姑奶奶取的,她姑奶說,因為是地震中出生的,就將地震的“震”字拆開,取了“雨辰”這個名子。取“雨辰”有兩層意思:一層是將“震”字拆開了,就不是個“震”字了,希望永遠不再發生“地震”;另一層是希望這個孩子記住她是在“地震”中出生的.
“地震寶寶”雨辰胖胖的、很機靈、很愛笑,多多少少有點怯生。王奶奶說,小丫頭說話有點晚,10個月大才會叫“爸爸”、“媽媽”,現在馬上一歲了,還是只會叫“爸爸”、“媽媽”。這幾天娃娃開始學走路。前幾天,給娃娃稱了體重量了身高,娃娃重11公斤、身高74厘米。歐大夫和王大夫說,這個“地震寶寶”長得蠻健壯的。
王奶奶說,小雨辰在勉縣醫院帳篷里住了5天后,出院回家。當時,地震震得正厲害,回到村里後,擔心孩子受風,就用塑膠薄膜搭了個防震棚,沒有想到娃娃被“捂”了兩天,臉上“熱”脫了皮,人蔫了下來,於是趕緊送醫院繼續住院治療。又住了8天醫院,孩子才康復出院。
感人的故事
血脈創造奇蹟 感受生命意義
小雨辰的母親叫劉瓊,在勉縣一家賓館的客房服務部工作。她向記者講述了小雨辰驚心動魄的出生過程,她說,這個孩子生的真是驚天動地啊!
2008年5月10日半夜,劉瓊肚子突然劇烈疼痛。丈夫王海山連夜找車將她送進勉縣醫院。5月12日臨近中午下班的時候,醫生通知當日下午一上班就可安排剖腹產手術。午休過後一上班,護士給劉瓊脫了衣服準備做剖腹產手術。突然,醫院大樓劇烈晃動起來,並傳出了可怕的聲音,大地震發生了。光著身子的劉瓊看著樓房搖動、粉刷的屋頂一塊塊掉落,自己卻跑不成、跑不動,那種眼睜睜看“末日到來”的感覺,實在太恐怖了。至今每當回想起那一刻,劉瓊仍心有餘悸。
大晃動剛一平息,劉瓊的丈夫和家人雇不上給她穿衣服,拉起一床單子,把她裹了起來,連抬帶攙扶,高一腳低一腳,匆匆把她從二樓住院病房帶到了醫院門外的大街上。
“那天的太陽太大(大:光線強烈)了,曬了幾個小時的大太陽。”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劉瓊的臉上布滿了不堪回憶的難過表情。她說:“大地震一來,我被嚇得不知道該咋辦,肚子偏偏又疼了起來,一下子擔心起肚子裡的孩子會不會出意外。當時那種焦慮、恐懼的心情,忍不住就大聲哭了起來。”
在這個面臨生離死別的痛苦面前,丈夫、婆婆和家人一直守在她的身邊,耐心的勸解安慰,給了她挺過來的力量。醫護人員守護在她身邊,給了她“自己還有人管”的巨大安慰,劉瓊說,真要一生感謝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們。
5月12日,臨近天黑的時候,醫院搭了防震棚,劉瓊被安置進去,20:00,就是大地震發生後的5個多小時後,她生下了腹中的寶寶。或許就是這樣的大折騰,自己才順產生下了孩子,避免了“剖腹產”。奶奶家、外婆家都立誓,永遠不在“512”給娃過生日。
“地震寶寶”的奶奶說,她最大的心愿是:保佑孫女平安健康。雨辰媽說,雨辰來之不易,經歷了這場地震的洗禮,她最大的心愿是永遠不要再發生地震。
巡訪手記
5月2日,晴。
作為《你在災區還好嗎》特別尋訪報導第一採訪組成員,我們從西安出發直奔第一站———略陽。此行將重訪曾經報導過的寧強、略陽、勉縣和寶雞109隧道等我省受災嚴重區縣。
略陽縣城四面環山,嘉陵江、八渡河、玉帶河三水穿流而過,去年地震發生後,災情就是命令,我和我的同事立即趕到這座餘震不時發生的縣城,那時,這裡給人緊張和有幾分恐懼的感覺。當採訪組抵達略陽縣城時,興州珍園廣場、嘉陵廣場到處都是遊玩休閒的民眾,給人一種祥和安寧的景象。
我採訪過的一些人,甚至我的一些熟人,他們很少再和我談起當時的地震情景,更多的話題是災後重建、搞活經濟,如何提高收入的事。在震損道路、水利設施、鳳凰山治理等項目現場,機器轟鳴、人聲鼎沸,施工人員爭分奪秒加快工程進度,處處洋溢著一種爭先恐後搞建設的場面。由於在五一放假期間,沒能夠找到我曾經採訪過的青泥河國小51歲的語文老師陳尚武、略陽縣二中校長侯小平,前者幫親戚在村上修房,後者因公外出。這兩位都是溫總理在略陽災區視察時的關鍵人物,我想見見他們,想知道他們現在的生活;想聽聽地震對他們的影響;更想知道他們現在的生活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