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擔山趕太陽”

“二郎擔山趕太陽”

有一天,楊二郎的老母生了病,未及進洞,結果被火辣辣的太陽曬死了。 相傳,二郎擔山趕太陽行走至此,造就了尖山、平山、長嶺等七座山峰,形成了今天的二郎山。 二郎山,俗稱西山,也稱“駝峰山”。

“二郎擔山趕太陽”“二郎擔山趕太陽”
傳說,早年天上有十個太陽,都是帝嚳的兒子他們就住在湯峪谷的一棵扶桑樹上,這棵扶桑高几千丈,粗一千多圍十弟兄每天輪流坐著媽媽羲和駕駛的車子從這裡向西運行,在西方的悲泉休息每天出發以前,還要在湯峪泉成池裡沐浴休浴十個太陽,輪流值班,倒是好事,可是由於十個頂一個使用,曝曬得雍州一帶赤日炎炎似火燒,禾苗枯焦無收成。連年如此,苦了百姓,連吃草根、啃樹皮的日子都難挨下去就是出個門,得先把竹竿撐出門外,若被太陽“啪”的一聲曬爆了,就不能出門去說實在的,庶民百姓確實無法活下去了民間苦,傳天宮,玉皇大帝聽了也是沒辦法呀太陽弟兄人多勢眾,加之個個蠻不講理,火曝脾氣,動不動火冒三丈,誰也不敢惹,眾神仙更是乾瞪眼卻說二郎楊戩,年輕有為,血氣方剛,力大無比,且有七十三變之術,又是天宮皇親國威憑藉這些條件,二郎心想我何不但起兩座大山,把太陽壓在下面,看他能奈我何?

於是,二郎找了一根桑木篾片扁擔,一下擔起兩座山,一頭擔的是龍山,一頭擔的是鳳山他認準方向,帶著嚎天犬不分白天黑夜直奔湯峪且說太陽弟兄,桀驁不馴,自恃父親帝嚳是玉皇大帝的換帖兄弟,小星星賊溜溜偷偷打個小報告,說二郎神要將他弟兄壓九留一太陽弟兄嘿嘿一笑,嗤之一鼻,沒理睬二郎神呢?他認準的事非乾到底不可,決心壓住多餘的太陽,解救百姓他日夜兼程,不知翻了多少山,涉過多少河一天,天剛黑,他來到關中西府眉縣地面這裡,東邊是塊陸地,西邊是片苦海海里有個龍潭,龍潭的老龍助紂為虐,供太陽鹹水休浴二郎見了老龍,老龍仗著太陽弟兄之勢,出言不遜,氣得二郎斬了老龍,開決海口放了鹹水]至今眉縣城東十里的秦王嶺上,還留有道龍骨跡,傳說就是老龍的龍骨所化二郎神翻山越嶺,跳澗涉河,斬了老龍,儘管他神通廣大,也覺得有點累於是,乘換肩,抖擻了一下精神,展腳到湯峪,山谷靜悄悄,太陽入了睡二郎乘機神速地先把鳳山倒東邊,後把龍山倒西邊,東邊的五個太陽全壓住,急得在山下胡翻騰,把水都燒開了,西邊的五個,有三個壓住了,有兩個還探出頭,二郎神慌了手腳,一看鳳山還有一小半在擔子上,趕緊一掄又壓住一個太陽,有意放出一個太陽至今,東邊的山叫鳳凰山,西邊的山叫龍鳳山

《西遊記》與淮北二郎神傳聞

“二郎擔山趕太陽”“二郎擔山趕太陽”
西遊記》是一部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神話小說,也是一部同連雲港山川形勝有著血肉聯繫的文學名著。誠如山門僧人所撰楹聯:“一部西遊,未出此山半步;三藏東傳,並非小說所言。”

其實,吳承恩在《西遊記》里,不僅泛取雲台山的創作素材,亦有淮北鹽場的風情寫照。

《西遊記》第一回《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寫道:“只見海邊有人捕魚,打雁,挖蛤,淘鹽。”這裡所寫的完全是淮北鹽民的生活圖景。早期這裡製鹽是先取海水,待蒸發濃縮後製成滷水,再煎熬成鹽。這是黃海岸邊常見的“淘”鹽工藝。吳承恩對鹽場的描寫完全是紀實手法。

在淮北鹽場與《西遊記》相關的故事中,流傳最盛的莫過於二郎神。傳說“版本”不盡相同,卻是十分精彩,攝人魂魄。

據說吳承恩著《西遊記》時,曾順灌河東下灌河口花果山一帶採訪,小說第六回就是以灌河口附近的地形地物為背景的。

“二郎擔山趕太陽”“二郎擔山趕太陽”
相傳吳承恩坐船從淮安出發,經灌河東下,一日傍晚行至灌河口蟶架港(陳家港)靠岸停宿,次日晨登岸採風,看到海上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冉冉升起,霞光萬道,照徹環宇,海面水汽升騰,波光鱗鱗,如巨大的火龍在蠕動,吳承恩驚喜萬分,詩興大作,脫口吟道:

日出滄海東,精光射天地。

俄然忽西擲,似是海神戲。

吳承恩吟罷興致勃勃往前走,迎面看到一座“二聖廟”,廟前豎一根高大旗桿,廟後也豎一根旗桿。吳承恩感到很奇怪,來到廟內,見二郎神塑像矗立當中,三目圓睜,手執三尖兩刃刀,腳踏吠天犬,威風凜凜,令人不寒而慄。廟僧秋月見陌生之客,急忙施禮讓座。二人攀談起來,秋月告訴吳承恩,這裡就是數百年前孫悟空與二郎神激戰的地方。那花果山上的孫悟空上了天界,在玉皇大帝身旁做了徒有虛名的官兒齊天大聖,心中不滿,在天街閒遊亂逛,偷吃扒拿,還攪亂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會,玉帝一怒之下,把猴王趕到了下界,猴王一個跟頭翻落山果山,睜眼一看,山寨被二郎神占了,子孫也被攆了,氣得毫毛直豎,眼中冒火,又一個跟頭翻落二郎神的家鄉灌河口,與二郎神乒桌球乓打了起來。孫悟空雖然修煉過,但還是敵不過三眼真精二郎神,被二郎神追趕得急慌忙搖身一變,變個土地廟,可猴子尾巴沒處藏,就變成旗桿豎在廟後,這個故事萌生了吳承恩的創作的靈感,用他那生花妙筆描繪了孫悟空與二郎神大戰灌江口的激烈場面。《西遊記》中的“灌江口”即是“灌河口”。據鹽場老輩人講,灌河重鎮陳家港很早以前確建有一座“二聖廟”,又稱“二神廟”,1925年前,灌河口仍叫“二神港”。

另一種說法,孫悟空變廟之處在如今灌南陳集鎮旗桿村。很早的時候,那裡也是產鹽之地,鹽商建有一座廟宇,常年香火繚繞,廟兩旁紅漆柱上鐫刻金字楹聯:“孫大聖七十二變,廟宇臀後巧豎鐵旗桿;楊二郎三花兩繞,灌河口內智擒美猴王。”

二郎神在灌河口大戰孫悟空的精彩片段,後來隨著不同譯本廣傳海外。朝鮮人邊暹編寫的《朴通事諺解》本是一部供朝鮮人學習漢語的教科書,該書轉引了《西遊記平話》中的幾個重要的故事情節,其中多次提到立有二郎神廟的灌州灌河口。

一首《二郎擔山趕太陽》的童謠,在淮北鹽場不知吟唱了多少年、多少代:

一字洋洋離家鄉,二郎擔山趕太陽。

三隻神眼識鬼怪,四山五嶽六聖幫。

七顆毒日山嶽鎮,八九兄弟藏海疆。

十弟留著繼日夜,東西陬山壓兩狂。

九惡除去天地安,陰陽平衡喜洋洋。

欲問二郎今何在,祭廟就在灌河旁。

此首童謠引出二郎神為民除害的傳說。侍述明先生在《傲來國探幽》一書中作了生動描述。

在很遠很遠的古時候,天上有十顆太陽,它們比賽著向大地噴射灼人的光焰,致使莊稼旱死,河塘乾涸,草木枯萎,人畜垂危。觀世音菩薩稟報玉帝,派神箭手后羿射殺九日,餘下第十顆太陽躲在馬莧菜下,逃過一難。據說這馬莧菜原是太陽神的舅舅,位列神班,神通也十分廣大;因救了這一顆太陽,被貶下神界,變成了凡間的馬莧菜,此後,馬莧菜久曬不死。

再說那九顆毒日被射落後,仍然頑性不改,造成赤地千里,哀鴻遍野。二郎神得知後,即請纓降伏這九惡。他獲梅山六聖和五嶽大帝、四山神靈鼎力相助,順利地將七顆毒日鎮壓在山嶽底下,另兩顆毒日不甘雌伏,從中原向東邊的大海逃去;一旦落海,將難以治懲。二郎神運用神功,挑起東、西陬山,急追毒日。掉下一塊石頭長成燕尾港不遠處的開山島。二郎神擔山趕至大海邊上,先將老八壓在西陬下,又將老九壓在位於現今徐圩鹽場境內的東陬山

東陬山為我市最東部海邊的山體。陬,乃天涯的山腳,故取陬為山名。《江南通志》載:“二山相峙,東陬居海中,西陬居海隅。”東陬山東、西、北均為徐圩鹽場鹽田,所以,如今看到的東、西陬山沿著善後河分落東西方位。

毒日雖被壓住了,但大火在山底下還是燒了七七四千九百多年,直到孫悟空出世時,這東、西陬山的大火才熄了下來。以後才慢慢長出了青草灌木,至今難以長成巨大的高樹,就是山下有毒日的緣故。

台北鹽場境內,有兩座小山,一座叫朱山,加一座叫塔山,民間傳說亦與二郎神擔山趕太陽有關。

相傳上古的時候,天上冒出九個太陽,地上的莊稼樹木都被毒日烤枯了,響午時分,人們紛紛躲進涼爽的山洞避暑。有一天,楊二郎的老母生了病,未及進洞,結果被火辣辣的太陽曬死了。楊二郎在山上修仙學道,回家見此慘狀,悲憤難忍,下決心要把毒日壓到山底,為母親報仇,為百姓除害。楊二郎隨手拔起望日葵桿子當作扁擔,插進兩山半腰,緊緊追趕太陽。趕了三天三夜,一直追到黃海邊,九個太陽有八個太陽被壓到山底,還有一個太陽沒了蹤影。楊二郎擔著重山正在焦急尋找時,“喀嚓”一聲扁擔斷成了兩截,兩座山滑落在地,朱山崩出一塊石,飛到新縣西山成為小山包,楊二郎一怒之下,用腳將山塌倒,這就是後來塔山來歷。

人們為了感謝二郎神的智勇仁慈,在現在的灌河口入海處的燕尾港,蓋了一座高大宏偉的祭祠“二郎真君廟”,俗稱“大仙廟”。廟址及部分廟產還在。據說香火鼎盛數千年不衰,比附近漁民出海必祭的龍王廟還興旺。

元代末期,準北鹽場的莞瀆場設在灌南縣百祿鎮,百祿鎮早期叫“白鹵”,據老輩人講,它與二郎神有著扯不斷的瓜葛。

相傳很久以前,這裡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綠野,後來二郎神帶著從西天偷來的“海神禮品”—鹽,逃往家鄉灌河口時,途中被孫悟空發現,二人爭奪鹽袋打了起來。二郎神一手抓住鹽袋,一手招架,打鬥到百祿鎮上空時,二郎神被美猴王一棒打在手上,袋中的鹹鹽撒個精光。田野一下子變成了白茫茫的鹹地。莊稼都被醃死了,鄉民啼飢號寒,每到春荒,只得挖野菜剝樹皮充飢。

這天,從灌河口來了一位白鬍老頭,他對白滷的人嘆道:“可嘆世人真無用,滿地白銀還挨餓。”說著,他把地上的鹼霜土刮起來,放在一個長方形的池內,灌滿水,待沉澱後,把池裡鹹水放在鍋里熬煮,一會兒就煎出白花花的鹽來。然後讓人拿到街市上,換來了米和日用品。後來當地人學著白鬍老頭的做法,日子一天天好起來。人們為了感激老人家,都來問他的名字,老頭說他姓白名鹵,說完化成一團白煙朝東北方向飄然而去。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地方叫“白鹵”。原來那個白鬍老頭就是二郎神所變,當他看到鄉親們因為自己的過失而受苦,十分不忍,所以就把煎鹽訣竅傳下。元代灶民將這裡開闢成莞瀆鹽場,清乾隆時併入中正鹽場。現今灌南境內仍有一個村莊保留“莞瀆”之名。

猿玃入書文筆妙。在收集創作《西遊記》素材的過程中,吳承恩老先生將這些民間傳說加以渲染,便生靈活現地創作出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來。

傳說

“二郎擔山趕太陽”“二郎擔山趕太陽”
二郎又痛又恨,暴怒狂追天上九日,一手一個擒住卻無處放,便分別掀起兩座大山,將捉住的太陽壓住,再看天上亂竄的七個日頭,便抄起一副扁擔擔了七座大山繼續追趕太陽,這就是"二郎擔山"的傳說。就這樣,只剩下最後一個太陽在飛跑,二郎一直將它追進了東海里,在海邊被東海龍王的三公主攔下,筋疲力盡的二郎暈倒在三公主溫柔的懷中(好浪漫是不是?),之後他們就結成了美滿良緣(好像沒有嫦娥什麼事)。

關於二郎神的身世考證

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

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

縷金靴襯盤龍襪,玉帶團花八寶妝。

腰挎彈弓新月樣,手執三尖兩刃槍。

斧劈桃山曾救母,彈打鋋羅雙鳳凰。

力誅八怪聲名遠,義結梅山七聖行。

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

赤城昭惠英靈聖,顯化無邊號二郎。

這首詩是《西遊記》中對於二郎真君的一段描寫,可謂形神兼備,二郎神楊戩的英挺形象歷歷在目,但是,這位號稱為"天界第一戰神"的二郎神究竟是什麼了身世來歷?他是何年何月從何處流傳至今的呢?

首先,從吳承恩寫在《西遊記》里這首詩來看,至少在明朝中葉,民間對於二郎神的傳說還是耳熟能詳的,因此這詩只是概括式地一點而過,書中也沒有加以解釋和注釋。但時至今日,二郎神的傳說大量已經淹沒而不可考了,像詩中所說的"斧劈桃山"尚可知,但"彈打鳳凰"就不知所云了。

儘管對於二郎到底是由誰演化、神化而來的有很多種說法,分別有"李二郎說"和"趙二郎說",但"楊二郎"還是可考的。首先,楊戩的出生便是一次出軌的產物,傳說他的母親是玉帝的妹妹,因為羨慕人間恩愛生活偷偷下凡來到人間,結識了一位姓楊的書生,並與之結為秦晉之好。(可見天堂不是女人的天堂,否則咋有那么多仙女前赴後繼來到人間,出名的的就有這位、七仙女、織女,還有後來的華山聖母,也就是二郎的妹子,可沒見有一位男天神下凡與凡間女子結合的。)玉帝御妹為楊書生先後生下了三個孩子。(這裡有個有趣的問題考而無果:楊家老大是誰呀?二郎和三妹都很出名耶,可他大哥卻毫無知名度,按說可不應該。)其中的二郎就是楊戩。三妹則沒名字,只知是華山三聖母。(在劇中聽到二郎叫妹妹三聖母真有夠滑稽。)

其實從傳說的流傳時間來看,最早"劈山救母"的事跡絕對是二郎的,但後來添枝加葉,以訛傳訛的,就變出了"寶蓮燈"故事。一笑此說是有根據的,因為"二郎斧劈桃山救母"的故事帶著明顯的上古神話色彩,而沉香的故事顯然要時尚的多,形成的時間也較晚。不過,大家比較一下便會發現這兩個故事一脈相承,包括人物關係也是母子、甥舅。

傳說玉帝知道妹子私自下凡十分震怒,便將妹妹壓在了桃山之下受苦。楊戩自幼便本領不凡,但後來師承為誰已經不可考,包括他獨有的兵器--三尖兩刃槍,好像中國也只有他一個人(神)用,再無別家。他額上的天眼又是如何來的也不得而知了,但據一笑所知,在中國所有的神鬼妖魔里,三隻眼的只有兩位,他是其中之一。(另一位是馬王爺,就是讓孫悟空上天后搶了飯碗那位。)待楊戩長到十七歲,已經是勇無可擋,曾經在二郎山中幹掉了八個危害人間的妖怪,這就是"力誅八怪"的由來。於是他持了一把開山斧(奇怪,又不是槍了,可能槍劈山不好使吧),力劈桃山,救出了被壓在山下受難的母親。

母子相逢自是歡喜無限,但不幸的是,御妹因在山下壓得太久,十幾年不見陽光,身上已經長滿了白毛(別笑,這就是一笑說的上古神話的樸素),於是二郎將母親放在山上曬太陽。這時,玉帝聞聽二郎劈山,惱怒非常,為了消除自家的恥辱,便放出九個太陽上天,將妹妹活活曬死在山上。

二郎又痛又恨,暴怒狂追天上九日,一手一個擒住卻無處放,便分別掀起兩座大山,將捉住的太陽壓住,再看天上亂竄的七個日頭,便抄起一副扁擔擔了七座大山繼續追趕太陽,這就是"二郎擔山"的傳說。就這樣,只剩下最後一個太陽在飛跑,二郎一直將它追進了東海里,在海邊被東海龍王的三公主攔下,筋疲力盡的二郎暈倒在三公主溫柔的懷中(好浪漫是不是?),之後他們就結成了美滿良緣(好像沒有嫦娥什麼事)。

為了母親的死,二郎恨死了他的玉帝舅舅,玉帝也自知理虧,便封他為"英烈昭惠顯靈仁佑王",道號"清源妙道真君"。但二郎始終對這個舅舅不理不睬,堅決不在天庭居住,而是在下界受香火,帳前有梅山七聖相伴,麾下一千二百草頭神,對於玉帝是"聽調不聽宣",就是說只服從命令,沒事別套近乎。這就是"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

其實關於二郎還有些有趣的東西淹沒了,比如他的寵物--人人都知道他的哮天犬,卻很少有人知道他還有一隻鷹吧?實際上,二郎一出現,應該是"左牽黃右擎蒼,千騎卷平崗"的架鷹縱犬的形象,這在《西遊記》中就有提及。而同時,從詩中看,他還精通暗器--"腰挎彈弓新月樣",這個彈弓在《封神演義》中好像也出現過。

楊戩最威風的時候大概就是被鄧嬋玉打了兩石,雖是挨打,卻是火星迸出,只當不知,仍是緊追不捨。他是有玄功護體,和孫悟空一樣,也是個鋼鐵戰士。

“二郎擔山趕太陽”“二郎擔山趕太陽”
楊戩敗過的次數極度有限,一次用胳膊去迎余化的化血神刀,想看看刀上有沒有毒,這次敗的絲毫不丟人,另一次是被三霄娘娘用混元金斗捉入天河陣,要知道文殊、普賢、慈航等十二真人都被拿住,最後是原始天尊和老子出面才擺平,這次敗的也不丟人。

除卻這兩次危難,楊戩基本上是一個力挽狂瀾的人,屢屢在危難之中獨撐大局,被姜子牙評為“智勇雙全,功高千古!”但這楊戩卻不得其用,始終是一個督糧官,可能是姜子牙的軍糧太重要了,重要的寧可全軍被圍困,也要楊戩去督糧。我小時候經常想,如果姜子牙要楊戩做先鋒,恐怕是一路凱歌,根本輪不到哪咤雷震子等人表現。即便瘟神呂岳把西岐全城人都放倒的時候,能走的只剩楊戩和哪咤的時候,哪咤一陣著慌,“人馬殺來,你我二人如何抵擋?”楊戩卻鎮靜異常:“吾自有退兵之策!”用撒豆成兵之術嚇退了鄭倫,頗有銀鞍照白馬的子龍之風。運糧官還有兩個人,一個是土行孫,另一個就是鄭倫,這三個人均是奇異之士,卻久不得戰陣,只能在運糧的空閒時間幫忙打兩仗。想到這,頗有些覺得楊戩和趙雲的寂寞很相似,趙雲也是不受重用,也許是另一種重用,主要是保護家小、斷後之類的雜務。

曾有人說楊戩之所以沒有像趙雲那樣被人所喜愛,更多的是他的性格太模糊,我卻很不願苟同,楊戩性格很清晰,就是一個謙卑內斂的人,絕無孫悟空那種狂傲之氣,也絕沒有居功自傲的行為,雖然他屢次搭救哪咤,卻仍然尊哪咤為“道兄”。

楊戩初出場,扇雲冠,水合服,腰束絲絛,腳登麻鞋,一副道士打扮,拜見一番便請姜子牙把免戰牌摘了,“若不見戰,焉能隨機應變?”說得極度自信卻不顯半分驕狂,實是千年不遇的一個人物。待得他用智除了花貂,哪咤大吃一驚,他也未有半點吹噓,“你我道門徒弟,各有玄妙不同!”給哪咤留足了面子。楊戩不單是個謙卑之人,還是個良善之人,楊戩戰周信的時候,心內擔憂的是城中百姓恐遭屠戮,便速戰速決,用嘯天犬解決了周信。在《封神演義》里,楊戩就是一個完人,或者說就是一個真神!

離開了封神演義,楊戩的形象便不那么光輝了,他也曾有過劈山救母的叛逆,也曾阻撓過三聖母(沈香的媽媽)的愛情,也曾和孫猴子大動干戈,當然,楊戩在很多人眼中都是一個反面角色,他從來不是一個史實,他只是神話傳說,如何塗抹他是個人的喜好,個人的自由。

作為玉帝的外甥,他與玉帝的關係並不好,“聽調不聽宣”便是一種極度的個性,‘裙帶’?如果楊戩的這種姿態也叫裙帶的話,那么楊國忠之流就決不是裙帶了,而是心肝或者五臟六腑了。不過高興的是《西遊記》並未把楊戩塗抹的太不堪,楊戩被描述的‘清奇秀氣’,和那個封神演義中的‘扇雲冠,水合服,腰束絲絛,腳登麻鞋’的楊戩並不迥異,只可能是麻鞋換了錦靴。楊戩也是個高傲之人,“我輸與他,列公不必相助;我贏了他,列公也不必相助。”只可惜太上老君不是個磊落之人。

二郎山

“二郎擔山趕太陽”“二郎擔山趕太陽”
四川省級風景名勝區二郎山在天全縣境內,距成都172公里,是青衣江、大渡河的分水嶺,為自然地理的分界線。景區總面積1600平方公里,包括二郎山、喇叭河、紅靈山、白沙河四大景區。各景區環環相連,各具特色,象一顆顆綠色的翡翠,鑲嵌在川西旅遊大環線上。風景區具有雄偉、險峻、神奇、韶秀、清幽的原始風貌和獨特的藏漢文化交融的歷史內涵。其山因一曲雄渾激越的《歌唱二郎山》流傳久遠,引起人們無盡的嚮往和遐思。二郎山峰巒疊翠,林海茫茫,峽谷幽深。山頂可觀蜀山之王貢嘎雪峰奇觀。冬季銀妝素裹,冰條垂掛。春末夏初,團牛坪、茶喝河、木葉棚杜鵑錦簇。門坎山珙桐花如鴿翔林海,黑燕子溝石林多姿,石杠子溝瀑布、聾吧溝瀑布群氣韻非凡。喇叭河保持了良好的原始風貌,珍稀動物牛羚、水鹿在動物種群中極占優勢。紅靈山巍峨險峻,臥佛山如佛側臥,萬佛崖上的天然群佛各異。捨身崖的金頂、睹光台,小西天的望經台,雷音寺的南天門皆險峻陡峭,可觀雲海、日出、日落,欣賞"日月同輝"奇觀。白沙河的龍門峽曲折幽深,沉香岩燕子洞鐘乳石千姿百態,山燕群飛。葫蘆水兩潭相連,大石筍如春筍指天,涼水井三迭飛瀑,水海子倒映青山,小黃山景色秀美。景區內與康巴文化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積沉下豐厚的土司文化、邊茶文化、藏漢佛教文化,遺留有古碉門茶馬互市、二郎山茶馬古道、紫石關舊城牆、紅靈山廟群、慈郎寺等文物遺址。紅軍長征遺蹟有紅軍大學、紅軍總醫院、紅四方面軍總部、大崗山戰場等遺址。

河南省舞鋼市二郎山

二郎山景區位於舞鋼市石漫灘水庫南岸,緊鄰市區,是石漫灘國家森林公園的主景區之一,景區占地面積12平方公里,自然人文景觀42處,有雄偉壯觀的觀景台,高聳如雲的玉皇金殿,瓊漿漫溢的龍王壁瀑布,幽雅靜謐的忘憂谷及娛樂休閒的情人島等。
相傳,二郎擔山趕太陽行走至此,造就了尖山、平山、長嶺等七座山峰,形成了今天的二郎山。
二郎山景區有五頂國際,國家級桂冠:是國際龍舟賽基地,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國家皮划艇訓練基地,國家AAA級景區.每年都有龍舟賽,水燈節,槐花節等大型節慶活動,吸引了大批國內遊客雲集於此,觀二郎山水,看秀甲鋼城.
二郎山是石漫灘國家森林公園主景區,位於"北國小江南"之美譽的舞鋼市東南二公里,距市區一水之隔,景區總面積32平方公里,有自然,人文景觀82處,因著名的風物傳說"二郎擔山趕太陽"而得名.
景區依山而連,臨水而立,山清水碧,風光旖旎,四季分明,景色各異,幽林蔽日,峭崖奇石,百鳥齊鳴,百花崢嶸.仙境靈氣似隱似現,風物傳說娓娓動聽;遊客即可登山賞景,覽山,水,林,城之自然風貌,觀獼猴嬉戲,又可在湖邊悠然垂釣,泛舟游泳,賞龍泉碧波;是一天然的森林氧吧和生態旅遊公園.園內森林覆蓋率達96%以上,負離子含量是一般城市的300-500倍,是都市人回歸自然,寄情山水,健腦強體,調整身心的最佳去處.

陝西省神木縣二郎山

二郎山,俗稱西山,也稱“駝峰山”。位於陝西省榆林神木縣城西1公里處。二郎山山勢蜿蜒跌宕,巍峨險峻。窟野河、禿尾河會流於山前,雄偉的長城穿行於後。西邊沙石相間,一片果林,東面石壁陡峭,松柏挺立。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武宗皇帝支神木時曾來此山,他觀山狀如似筆架,所以將此山御之曰:“筆架山”。後來,文人學士來此,有觀其貌似駝峰,故多稱:“駝峰山”。
在二郎山前後相距1公里多的山脊上,因地就勢、錯落有致地分布著100多座殿、廟、亭、閣,如八仙洞、地藏洞、三身佛洞、浩然亭、二郎廟、諸神殿、三教殿、玉皇閣、娘娘廟等。這些古建築疏密相間,形體各異,布局合理,雖險若固。其間尚留有完整的石刻九龍照壁和石刻卷頂一處,還有壁畫2幅、碑石10餘通,以及石刻楹聯、題字等。這些石刻,都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史料價值。 
由於二郎山的山勢雄奇秀麗,古建築如串珠般遍布在1公里多寬的山巒上,多姿多彩,所以它聞名于山西、內蒙古、陝西等省(區),一年四季遊人絡繹不絕,成為一方勝境

相關詞條

相關連線

http://www.lygwh.gov.cn/show.asp?id=3759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