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記》內容簡介:
《三毛流浪記》是漫畫大師張樂平的驚世之作。《三毛從軍記》問世以後,張樂平有感於當時上海到處可見的流浪兒,悲憤中始創《三毛流浪記》,從此三毛形象產生了質的變化。1947年該作問世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宋慶齡為此策劃舉辦過“三毛原作展覽會”並創設了“三毛生活樂園”,以此動員全社會救護苦難中的“三毛”……《三毛流浪記》曾改編成卡通片、木偶劇、電視連續劇,五次被搬上銀幕和螢屏……《三毛流浪記》曾影響過我國幾代讀者,據不完全統計,自三毛形象問世60多年以來,各種連環漫畫單行本便近有50種,累計印數達1000萬冊以上。
《三毛流浪記》的作者:
張樂平(1910.11-1992.9),浙江海鹽人,中國傑出的漫畫家。
電影《三毛流浪記》的內容:
影片《三毛流浪記》是陽翰笙根據漫畫家張樂平創作的連續性漫畫《三毛》改編的。張樂平筆下的三毛漫畫,早在1935年就問世了。儘管是博人一粲,但還是受到了讀者的歡迎。抗戰勝利後,三毛漫畫又在上海的《大公報》連載,三毛形象在上海家喻戶曉,並成為了當時多數中國窮苦兒童命運的象徵,有較強的社會諷喻和批判意義。
張樂平以機智的筆觸,精心地結構了一組一組的笑中帶淚的畫幅,描寫了瘦削矮小的三毛怎樣做報販、擦皮鞋、當學徒……總之,三毛聰明機靈、樂觀幽默而又不畏強暴的性格躍然紙上。三毛漫畫,受到了當時廣大讀者,特別是許多小朋友的熱烈喜愛。陽翰笙創作的《三毛流浪記》的電影劇本,儘管運用了三毛漫畫提供的許多情節,但還是一個嚴肅的正劇。後經過編導委員會討論、研究,大家認為這部影片應該搞成喜劇形式,儘可能與漫畫風格相接近。但此時陽翰笙已經離開上海,便由陳白塵代為修改;不久陳白塵也離開上海,又交給李天濟修改。最後,交由導演趙明、嚴恭寫出分鏡頭劇本,投入拍攝 。
影片開始於一個清晨,清道夫推著車子沿街倒垃圾,忽然從他車子裡鑽出了骯髒可憐的流浪兒三毛。他白天流浪街頭,晚上睡在狗窩,跟別人學賣報、撿菸頭、去橋頭推車,只要有一口飯吃乾什麼都行。一次遭流氓毆打後,被一個地皮分子收留了他,從此加入流浪兒童群。在街上偶然看到一人丟了錢包,三毛主動送還失主反遭毒打,被誣為小偷。扒手頭(關宏達飾)看中了他,將他收為徒弟,逼他學偷,但他卻逃走了。因飢餓難挨,便效法賣孩子的樣子標價自售,結果被一豪門貴婦看上,她因為自己沒有生育擔心丈夫另娶別的女人,便將三毛收養為義子。於是,三毛一夜之間似乎從“地獄”到了“天堂”:他成了“湯姆少爺”,穿西裝,吃大菜,受上流社會教育。然而,三毛對上流社會生活格格不入,在生日那天賓客滿堂爭看“湯姆少爺”時,三毛卻溜進地下室,拿出許多好吃的東西款待那些流浪的小朋友。在主人命令驅趕下,一群流浪兒童東奔西竄,涌、進大廳,經過一場混亂後,三毛脫掉西裝,重新披上麻袋片離開豪門貴婦家,回到苦難流浪的小朋友中去了。
影片通過對三毛浪跡街頭、飢餓、屈辱的生活描寫,尖銳地嘲諷了舊社會的貧富懸殊、黑暗不平,同時也讚美了流浪兒童質樸善良和友愛的品格。影片採用對比手法,尖銳的嘲諷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極度虛偽。如“四四”兒童節那天,富家子弟出入商場,任意選購自己喜愛的禮品,三毛和他的同伴們卻被摒門外,這時廣播裡大講特講什麼“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又如童子軍合著音樂節奏整齊地行進在大街上時,三毛以及“三毛們”也禁不住跟著隊伍踏起步來,而那個高喊“兒童是國家未來主入翁”的童子軍教練,卻回過頭來不客氣地打了三毛一棍……所有這些都產生了強烈的諷刺效果。另外,影片一些喜劇性噱頭也設計得很巧妙,也表現了三毛的機靈。如三毛商店偷布匹遭到警察追捕,逃跑時急中生智,跑到一個兒童模型旁邊一站,順手拿起一頂帽子往自己頭上一扣,一動不動,儼然像一個真的兒童模型,從而騙過了警察。扮演三毛的王龍基,當時八歲,是崑崙公司作曲王雲階的兒子,他脖子細,腦袋大,天生一個頑童樣子,一下被導演所看中,經著名化裝師辛漢文設計造型並最後定格為:三撮毛,圓鼻頭。三毛的造型頗富有幽默感,自然也成了影片成功的基本保證和影片最大的賣點。
《三毛流浪記》於1949年8月上海解放才拍攝完成,12月正式公映。為了表示對解放的慶祝,作者又在影片最後加上了一個三毛迎接解放的鏡頭。這個“光明的尾巴”對作品的諷刺本身也是一個小小的“諷刺”。
電影《三毛流浪記》(舊版)視頻:
電視劇《三毛流浪記》的網址:
http://www.tudou.com/playlist/liech71/
兒童卡通片:http://www.173kt.com/Html/203.html
喜劇片:http://tvplay.joy.cn/teleplay/detail/396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