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前國內分崩離折態勢
腐敗無能的國民(論文庫)黨新軍閥連年混戰,致使生靈塗炭、民不聊生。“九一八”事變元兇--日本陸軍上將板恆征四郎
日本陸軍上將板恆征四郎,甲級戰犯,雙手沾滿中國人民和亞洲人民鮮血的劊子手。出生在岩手縣岩手町沼宮內。其祖父直作是藩主的講師,神道教徒;其父親政德受日本儒學影響較深,是個虔誠的神道教徒。板垣深受其祖父的影響,從小立下了“長大以後當大將”的志向。他先後進入仙台陸軍地方幼年學校和東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1904年參加日俄戰爭,任排長。1913年入日本陸軍大學學習, 1916年畢業。
1917~1919年,任參謀本部部員,駐在中國昆明、漢口,負責收集中國的情報。1922年到參謀本部中國科任職,頻頻到中國從事陰謀活動。1929年任關東軍某部團長,駐中國瀋陽。當年調任關東軍高級參謀。1931年與關東軍主任參謀石原莞爾狼狽為奸,策劃“九·一八”事變,炮製偽滿洲國傀儡政權,是製造“九·一八”事變的主犯之一。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以前,他就不止一次地鼓吹侵略中國東北,把東北看成是日本“國防的第一線”,並參與了事變的陰謀策劃活動。後來,他實際充當了這次侵略行動的主角和前線的實際指揮者。1932年 3月偽滿洲國成立後,充任執政顧問和軍政部最高顧問。1937年,他本任奉天(瀋陽)特務機關長,卻跑到天津策動國民(論文庫)黨政(論文庫)府的內變工作,以配合日軍大舉進攻熱河、華北。1934年升任關東軍副參謀長兼駐偽滿洲國武官,又染指內蒙,妄圖把內蒙從中國分裂出去,並在內蒙和華北製造偽政權。
1936年升任關東軍參謀長,又在內蒙挑起了綏遠事件。1937年 7月 7日,日本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此時擔任駐本土廣島第 5師師長的板垣征四郎,又被派往中國直接參加侵略華北和華中的戰爭。同年率軍進攻山西時,在平型關戰鬥中遭到中國八路軍的痛擊。1938年春,又率第 5師參加徐州地區的作戰,在台兒莊戰役中受重創。1938年 5月,奉調回國,出任改組的近衛內閣的陸軍大臣,主張擴大侵華戰爭,親自下令擴大戰爭範圍。他參加了重要內閣會議,決定打(論文庫)倒中國國民政(論文庫)府,以拼湊的傀儡政權取而代之,並對籌組汪精衛傀儡政權負有重要的罪責。
1939年 9月至 1941年 7月,擔任日本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繼續參與侵華戰爭的指揮事宜,並對日本侵略軍在中國解放區的暴行負有責任。1941年晉升上將,調任日本朝鮮軍司令。1943年任最高軍事參議官。
1945年 4月,出任總部設在新加坡的第 7方面軍司令,指揮日軍在荷屬東印度和馬來亞等地同盟軍作戰。9月日本宣布投降後,率第 7方面軍在新加坡向英軍投降。板垣征四郎作為日本法西斯軍事頭目之一,積極參與策劃和實施了對中、美、蘇等國的侵略戰爭。他在侵華戰爭中充當了重要角色,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行。日本投降後,駐日盟軍總部於 1945年 12月下令將甲級戰犯板垣征四郎逮捕。
1946年 5月,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開庭審判板垣征四郎,檢查官指控他犯有侵略中國等 10項戰爭罪行。1948年11月12日,法庭最後判決板垣征四郎絞刑。同年 13月 33日,板垣被押上東京巢鴨監獄行刑室的絞刑架, 12分鐘後氣絕命亡。
日軍企圖滅我中華之狼子野心由來己久,九一八事變乘勢侵占我東三省。
九一八事變之二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蓄意在中國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進而侵占了中國東北地區,為實現其吞併全中國的野心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9月18日夜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島本大隊川島中隊的河本末守中尉率其部下數人,在預定的柳條溝東側南滿鐵路上(距北大營約800米處)點燃炸藥,炸壞一條鐵路和兩根枕木。20分鐘後,從長春南下的火車經過此處,並未出軌顛覆,僅歪斜了一下便順利通過。由於這是日軍製造藉口,火車顛覆與否並不重要,隨即日軍在此布置了一個假現場,擺了三具身穿中國士兵服的屍體,誣為炸鐵路的兇犯。同時河本末守中尉用隨身攜帶的電話機向大隊本部和瀋陽特務機關報告。這時預先在鐵路爆炸點北40里的日軍獨立守務隊步兵第2大隊第三中隊立即向北大營襲擊。日本關東軍發動的侵略戰爭由此開始。
事件發生時,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在旅順,板垣征四郎以代理關東軍司令官、先遣參謀的名義發布了進攻北大營和瀋陽城的命令。令獨立守備隊第2大隊、第5大隊攻擊北大營,步兵第29聯隊攻擊瀋陽城。本庄繁在旅順於是夜11時50分和19日零時30分連續接到奉天特務機關長土肥賢二的情報,便決定迅速將關東軍主力向瀋陽集結,以便首先控制東北地區的中樞,19日1時20分發出電令:第2師團迅速向瀋陽集中,並對瀋陽發動攻擊;步兵第3旅團第3聯隊及騎兵第2聯隊攻擊長春附近中國守軍;獨立守務隊第1、第5大隊向瀋陽前進,第3大隊迅速占領營口,第4大隊攻鳳凰城並占領安東(今丹東),第6大隊的兩個中隊向瀋陽集中歸第2師團指揮。同時要求駐朝鮮日軍司令官林銑十郎中將迅速派部隊增援東北。此電令同時報告日本軍部。命令發布後,本庄繁即率步兵第30聯隊和重炮兵大隊,乘當日3時30分的火車赴瀋陽。日本軍部收到本庄繁的電報後,於19日上午7時召開會議,參加的有陸軍省次官杉山中將和所屬各部(局)長,一致認為關東軍的行動是適當的,決定給關東軍增加兵力。
“九·一八”事變發生時,東北軍駐瀋陽的部隊僅有第7旅駐北大營,城內有警察和公(論文庫)安隊2000餘人。張學良遠在北平,東北邊防司令長官職務由參謀長榮臻代理。在事變前,鑒於日軍準備發動進攻的緊張局勢,榮臻和遼寧省主席臧式毅曾派警務處長黃顯聲到北平請示。第7旅旅長王以哲也曾赴北平請示應變措施。對此張學良報告蔣介石。而蔣介石卻採取了妥協賣國的不抵抗政策。8月16日,蔣介石電告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於不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張學良即將蔣的電報轉達東北各將領。這樣,駐瀋陽的東北軍,儘管自動地作了一些抵抗日軍進攻的準備,但依然只有執行不抵抗命令而撤退。
“九·一八”事變發生時,東北軍駐瀋陽的部隊僅有第7旅駐北大營,城內有警察和公(論文庫)安隊2000餘人。張學良遠在北平,東北邊防司令長官職務由參謀長榮臻代理。在事變前,鑒於日軍準備發動進攻的緊張局勢,榮臻和遼寧省主席臧式毅曾派警務處長黃顯聲到北平請示。第7旅旅長王以哲也曾赴北平請示應變措施。對此張學良報告蔣介石。而蔣介石卻採取了妥協賣國的不抵抗政策。8月16日,蔣介石電告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後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於不抵抗,力避衝突,吾兄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張學良即將蔣的電報轉達東北各將領。這樣,駐瀋陽的東北軍,儘管自動地作了一些抵抗日軍進攻的準備,但依然只有執行不抵抗命令而撤退。
日本關東軍遵照司令官本庄繁的命令,向東北各地的中國東北軍進攻。獨立守備隊第2大隊向北大營展開攻擊。東北軍第7旅廣大士兵自動奮勇抵抗。大多數官兵奮不顧身地抗擊著裝備優良、人數眾多的日軍的進攻。但是有一部分團以上軍官由於接受了國民(論文庫)黨政(論文庫)府的不抵抗政策,戰鬥意志消沉,使部隊的戰鬥威力不能很好的施展,因而不得不在日寇的猛烈進攻下狼猾撤退。日軍獨立守備隊第2大隊迅速突迸北大營西北角。
19日早晨4時40分,日軍獨立守備隊第5大隊也由鐵嶺乘火車到達北大營加人戰鬥。5時30分,東北軍第7旅退出北大營。於是日軍將北大營占領。戰鬥中東北軍傷亡290餘人。軍傷亡24人。
日軍第29聯隊攻擊瀋陽城到19日早晨4時30分占領西城牆。4時45分,日軍第2師團主力由遼陽和海城乘火車達瀋陽,立即展開攻擊。到上午8時,日軍幾乎未受到抵抗就將瀋陽城全部占領。到當日中午,日軍又將東大營和山咀子兵營占領。瀋陽地區的東北軍撤向錦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