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歷史
早在13世紀,盧溝 橋就聞名世界。那時候有一個義大利人馬可·波羅來過中國,在他的遊記里,十分推崇這座橋,說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並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說它們“共同構成美麗的奇觀”!
盧溝橋是在金世宗統治的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決定修建的。不過當時尚未動工,金世宗就在第二年年初病逝了。
盧溝橋始建於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完工。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1個。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遺存。
“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因橋身跨越盧溝,人們都稱它盧溝橋。早在戰國時代,盧溝河渡口一帶已是燕薊的交通要道,兵必爭之地。
1153年金朝定都燕京(今北京市宣武區西)之後,這座浮橋更成了南方各省進京的必由之路和燕京的重要門戶。
明代自永樂十年(1412年)到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共修橋6次。6次均無大工程。
盧溝橋公元1444年重修。由於清康熙年間永定河洪水,橋受損嚴重,不能再用,大量古蹟在洪水中銷聲匿跡。
清代自康熙元年(1662年)至光緒年間,共修橋7次,其中5次工程不大,只有兩次工程稍大一些。
公元1908年,清光緒帝死後,殯葬於河北省易縣西陵,須通過此橋。由於橋面窄,只好將橋兩旁石欄臨時拆除,在兩側添搭木橋,以便順利通過棺槨。事後,又將石欄照原樣恢復。
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橋西頭立碑,記述重修盧溝橋事。橋東頭則立有乾隆題寫的“盧溝曉月”碑。
1937年7月7日在盧溝橋發生的“七七盧溝橋事變”,成為中國展開全國對日八年抗戰的起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在橋面加鋪柏油,並加寬了步道,同時對石獅碑亭作了修繕。
1961年盧溝橋和附近的宛平縣城被公布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71年為保護盧溝橋減少其運輸量而建立的盧溝新橋完工,但盧溝橋仍然繼續承擔交通運輸任務。
1986年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成立,目的在於恢復盧溝橋原貌,工程拆除了1949年後鋪設的柏油和1967年加寬的步道,恢復了古橋的原貌,同時將機動車的通行移至緊鄰的盧溝新橋與之後修建的京石高速公路。
最初的建於金朝大定二十九年(1189),到清朝康熙年間毀於洪水。康熙三十七年重建(1698),這才有了盧溝橋。因此,通常所說的盧溝橋有八百餘年歷史,是把新舊兩個橋的時間算在一起,我們所看到的是康熙重建的盧溝橋,只有三百餘年的歷史。
修繕工程
1967年8月,中央“文革領導小組”命北京市革命委員會(市政府)解決盧溝橋交通不暢問題。在這加寬400餘米步道、建立59道混凝土挑梁的修繕工程中,由於正值“文革”,原工區主任和老工程師都在接受工人階級再教育(參加勞動),由一名青年工人任施工隊隊長,施工隊中有一名貧農出身的老石工,自己做主大膽地更換望柱91根、欄板9塊。在91根望柱上共雕出石獅164隻。比原有91根望柱上的獅子總數多出5隻。使全橋望柱上的獅子總數達到491隻。
新建“盧溝新橋”
1971年,北京市在距盧溝古橋約一公里遠處又新建了“盧溝新橋”。這是一座17孔跨河公路橋,全長54.99米,寬15.5米。1985年又在旁邊建了一座新橋,舊盧溝橋從此成為文物,不再通車。
修繕古橋
1986年,北京市政府專門成立了“盧溝橋歷史文物修復委員會”,全面修繕了古橋。工程籌資355萬元,拆除了1967年加寬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並清除瀝青,中間空出印心,完全恢復了古橋原貌。
1988年9月3日是一雷雨天,一個霹雷將盧溝橋北側東起第68根欄桿望柱擊壞,望柱上的石獅也同時壞損。1997年又對部分被雷電擊壞的石獅和望柱進行了補救。
盧溝橋跨盧溝水,金明昌①初建,我正統九年②修之。橋二百步,石欄列柱頭,獅母乳、顧抱、負贅,態色相得,數之輒不盡。俗曰:魯公輸班神勒也。橋北而村,數百家。己巳歲,虜焚掠略盡。村頭墩堡,循河婉婉,望去如堞。
——《帝京景物略》,明代劉侗、於奕正編著。
盧溝橋橫跨在盧溝河上,在金朝明昌年(1194年)第一次修建,在明朝正統九年(1444年)修復。橋長200步,石頭欄桿上列有柱頭,石獅子形態各異,有吃奶的,有回頭抱著的,有背著的,神態和顏色搭配得很好,數量數不完。民間傳說:這是魯國公輸班(即魯班)的神妙雕刻啊。橋北面是個村子,有幾百戶人家。己巳年,被元朝的兵馬焚燒搶奪光了。村頭的碉堡工事,沿著河蜿蜒不絕,望過去就像城牆上的矮牆一樣。
釋義
①金明昌:金朝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
②正統九年:明朝正統九年(1444年),時為明英宗朱祁鎮。
③獅母乳:指母獅和幼獅。
④贅:通“綴”,連結。
⑤得:適合。
地理位置
盧溝橋位於北京市西南15公里豐臺區永定河上,距廣安門10公里,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石造聯拱橋,始建於金大定29年(1189年),建成於金章宗明昌3年(1192年)。早在700年前,由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介紹到歐洲而聞名於世,當年馬可·波羅就是從這裡進入北京的。
主要景點
白玉碑
從1908年至1949年,盧溝橋沒有大的修繕工程,僅個別地方添配了欄桿和石獅。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將盧溝橋的橋面加鋪了柏油,修了橋上的碑亭、石欄及柱獅。1967年,加寬了400餘米的步道,建立了59道混凝土挑梁。1986年,發起保護古橋,恢復古橋原貌的活動;統籌規劃,動員各界,組織修繕。工程籌資355萬元。工程中拆除了1967年加寬的步道和混凝土挑梁,加固了原石欄望柱;清除了瀝青,恢復了橋面;同時修繕了宛平城,復原了城樓。並全面整修橋券橋墩。還對古橋全部望柱、欄板、地袱、橋面、華表、石碑等實施部分風化及防滲漏保護措施。橋面整修時,中間空出印心,完全保留古橋的原狀。1997年6月,對部分被雷擊壞的石獅和望柱進行了修繕補救。為了保護好舊盧溝橋這座聞名中外的古橋,1971年,北京市在距盧溝古橋約一公里遠處又興建了“盧溝新橋”,全長54.99米,寬15.5米。
橋的東頭是宛平縣城,這是一座建於明末拱衛京都的拱極城。1937年7月7日在這裡爆發的“盧溝橋事變”,點燃了抗日戰爭的熊熊烈火,城牆上至今還留著累累彈痕。宛平縣城已成為一處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紀念地。城內北側建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城東側闢為“抗日戰爭烈士陵園”。城樓上有七七事變紀念館和中國古橋陳列館。盧溝橋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石獅子
民間有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之謂,各方說法不一,此處據盧溝橋文物部門數據。盧溝橋全長266.5米,寬7.5米,最寬處可達9.3米。有橋墩十座,共11孔,整個橋體都是石結構,關鍵部位均有銀錠鐵榫連線,為華北最長的古代石橋。而最有特色的,則是橋墩的造法。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砌作分水尖,外形像一個尖尖的船頭,其作用則在於抗擊流水的衝擊。橋上的石刻十分精美,橋身的石雕護欄上共有望柱281根,柱高1.4米,柱頭刻蓮座,座下為荷葉墩,柱頂刻有眾多的石獅。望柱上雕有大小不等、形態各異、數之不盡的石獅子。民間有句歇後語說:“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明代《帝京景物略》也有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之輒不盡”的記載。許多遊人試圖搞清數目,但數來數去,眼花繚亂,最後只有作罷。1962年有關部門專門派人搞了一次清點,逐個編號登記,清點出大小石獅子共485個,至此,應該說是“迷團冰釋”了。孰料,在1979年的複查中,又發現了17個,這樣,大小石獅子的總數應為502個,今後是否還會發現,誰也不敢來劃這個句號。
石獅子姿態各不相同
盧溝橋的石獅子姿態各不相同。獅子有雌雄之分,雌的戲小獅,雄的弄繡球。有的大獅子身上,雕刻了許多小獅,最小的只有幾厘米長,有的只露半個頭,一張嘴。因此,長期以來有“盧溝橋的獅子數不清”的說法。據統計,望柱上有大石獅281個,小石獅211個,橋上石獅共492隻,橋東端還有頂著欄桿的石獅,左右各1隻。橋兩頭有華表各1對,華表頂部石獸各1對(東邊為一對獅子,西邊為一對大象)。總計石獅496個,兩畔還各有石碑一座:一座碑上記載清康熙二十七年(1698)重修盧溝橋的經過。另一座是乾隆所寫金章宗所題“盧溝曉月”四字。碑高4.52米,寬1.27米,厚84厘米,盧溝橋為燕京八景之一。1937年“七七事變”就發生在此。望柱上當年日軍的彈痕猶斑斑可見。1981年建立盧溝橋史料陳列館,1987年在橋北另建一座新公路橋,叫京石公路橋,全長1120米。盧溝古橋只準許行人步行通過。盧溝橋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 。
坐落在橋西頭的石碑
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建成此城。城東西長640米,南北長320米,城門分東西兩座,東門為“順治”西門為“永昌”,清代改為“威嚴”。東西城門建有城樓、瓮城和閘樓。原來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樓。南北城牆正中有馬道並在台上蓋有樓和兵房。城牆周圍有垛口、望孔,下有射眼,每個垛口都有蓋板,古稱“崇墉百雉,嚴若雄關”。
三獅齊吼
1937年7月7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從此中國人民開始了全面性的抗戰。
橋東端伏地大石獅
抗戰雕塑園: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是由北京市政府投資興建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一個集歷史、文化、藝術和革命傳統教育於一體的觀光勝地。她於1995年7月7日奠基,2000年7月竣工,8月16日正式對社會開放。
抗戰雕塑園位於豐臺區宛平城與京石高速公路之間的三角地帶,西臨永定水,南望京石路,北倚宛平城,占地二十公頃。園內有國家主席江澤民親筆題寫碑名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碑;有以《國歌》為主題反映中國人民八年浴血抗戰歷史的雕塑群區以及下沉式中心廣場、歷史悠久的宛平城牆等主要景區。園中還種植了雪松、合歡、珍珠梅等十餘種喬灌木和名貴草坪,林草相映成趣。置身於雕塑園中,舉目眺望,紀念碑巍然高聳,雕塑群凝重悲壯,宛平城牆歲月滄桑,不禁令觀眾浮想聯翩,萬千感受油然而生。
雕塑群區由日寇侵凌、奮起救亡、抗日烽火和正義必勝四個部分總計三十八尊銅鑄雕塑。
詩詞選登;
五絕·偕游盧溝橋
李祚忠
炮火起盧溝,八年抗戰遒。
石獅今又吼,古渡警千秋!
五絕·漫步宛平城及抗日紀念館
李祚忠
仍是橋頭堡,威嚴復故然。
盧溝知險去,釣島看危旋!
旅遊指南
票價
20元,登城費3元
1.身高1.2米以下(含1.2米)兒童免票;身高1.2~1.5米(含1.5米)兒童,門票半價優惠。
2.65~69周歲老年人憑有效證件,門票半價優惠;70周歲以上(含70周歲)老年人憑有效證件免票。
3.全日制在校學生憑學生證,門票半價 優惠。
4.現役軍人(含軍校學員)門票半價優惠
5.殘疾人、軍隊離退休幹部憑有效證件免票。
開放時間
旺季(4 月1日~10 月31日):07:00~19:00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08:00~17:00
交通信息
公車
乘983、459、339、624、310、458、896、309路公車或旅遊車至抗戰雕塑園站下車即到。
自駕
沿京港澳高速公路行駛,進入周口店路,直行進入橋西街, 沿橋西街行駛230米,過盧溝橋文化旅遊區。
飛機
盧溝橋距離北京首都國際機場49.57公里,從機場乘計程車1小時車程,費用大約109元。
火車
盧溝橋距離北京火車站23.94公里,從火車站乘計程車45分鐘車程,費用大約57元;
盧溝橋距離北京西站12.69公里,從火車站乘計程車24分鐘車程,費用大約35元;
盧溝橋距離北京北站18.47公里,從火車站乘計程車35分鐘車程,費用大約46元;
盧溝橋距離北京南站17.98公里公里,從火車站乘計程車34分鐘車程,費用大約4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