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假花耳

西藏假花耳

西藏假花耳是一種花耳科的真菌植物,在我國西藏部分地區生在,多為叢生,體型較小,孢子繁殖後代。

基本信息

概述

拉丁綱名Basidiomycetes
中文綱名擔子菌綱
拉丁目名Dacrymycetales
中文目名花耳目
拉丁科名Dacrymycetaceae
中文科名花耳科
拉丁名Dacryopinax xizangensis
中文名西藏假花耳
定名人Lowy et Zang
參考文獻Dacrymycetaceae

形態描述

西藏假花耳西藏假花耳
擔子果散生、群生或近叢生,緊密附著於基物上;桔紅色至桔黃色;軟骨質至硬膠質;常呈盤菌狀或近盤狀,有時呈不規則葉狀,直徑1-5cm,向下漸狹而成為一柄或窄的基部,有時具較大的柄,0.5-0.9×0.1-0.5cm,被柔毛,白色,淺黃色或淺桔紅色,邊緣薄,全緣或波浪狀的,乾後內卷。子實層生於盤的內側,最初近平滑、後或多或少近殼狀的,桔黃色、肉色至杏色。菌絲具隔,薄壁,光滑,無鎖狀聯合,直徑1.5-2.5μm。不育面被有薄壁、稀疏、泡囊狀、念珠狀的或厚壁、圓柱狀的皮層菌絲。原擔子圓柱狀,基部具隔,58-65×6-7μm,成熟後叉狀。擔孢子近圓柱狀或近卵圓形,稍厚壁至厚壁,具小尖,24-27×12-13.5μm,3-6橫隔,隔處稍縊縮並具1-2個縱隔,使孢子呈磚隔狀。萌發未見。

種間區別

Dacryopinaxxizangensis在外部特徵上與D.martiniiLowy很相像,但後者無磚隔狀的孢子。該種以大型、盤狀或不規則葉狀、具柄的擔子果,無鎖狀聯合、不育面被有相對特化的皮層菌絲以及大而呈磚隔狀的孢子為特徵。

盤點銀耳目花耳目的真菌(二)

本期主要是盤點這兩個目的真菌。最後一期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