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耳

血耳

血紅銀耳(血耳)是一種真菌,鮮時暗赤褐色至黑褐色,硬膠質帶肉質,葉狀,大型,瓣片薄,邊全緣,波狀,下部連合,可食,營養豐富,又可作藥用,民眾用作婦科藥。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真菌真菌

中文學名血紅銀耳(血耳)
拉丁學名TremellasanguineaPeng
參考文獻ActaScu.Nat.Univ.Norm.Hunan13:253.1990.

形態描述

擔子果鮮時暗赤褐色至黑褐色,硬膠質帶肉質,葉狀,大型,瓣片薄,邊全緣,波狀,下部連合,上部分裂成瓣狀,皺卷,波曲,常可叢集生長成菊花狀一大團,半球形,長5-24cm,寬5-20cm,高5-8cm。色素水溶性,淋雨褪色,雨天採取時,以手摸之,滿手即沾上赤褐色醬油狀液體。瓣片脫色後變成茶褐色。瓣片切面厚250-560μm,乾後黑色,表面有黑褐色色素薄層,不光滑,浸水有醬油狀色素滲出。菌絲粗細懸殊;粗菌絲深赤褐色,直徑3-5μm;細菌絲直徑1-3μm,淺赤褐色至近無色,有鎖狀聯合。子實層居表面層,原擔子棒狀至長卵形;成熟下擔子卵形、球形、長橢圓形,十字形縱隔或只一縱隔至稍斜隔,稀有近橫隔,分成2-4細胞,長12-25μm,寬10-19.5μm,但大多為14-19.5×11.5-17μm,上擔子長12.5-25μm,直徑3-5μm,先端漸尖。擔孢子卵形至近球形,近軸側稍平直,7-9×5-7.8μm,有小尖,萌發產生再生孢子或萌發管。 血耳又名藥耳,血色銀耳,血木耳,茶木耳。褐血耳別名:藥耳銀耳科。神農架高山野生血耳,是神農架原始森林特有天然藥食兩用珍稀菌耳!主要生長在2000米以上的高山林區。自然野生狀態下生長,營養成分特別高,產量極少,是目前市場上極佳的天然補血食品,對女性及老年體虛貧血,面色不好等症,有極好改善和治療作用。
血耳性味功用:
甘,溫。能益氣活血,平肝陽,祛熱毒。治肝炎痢疾婦科諸症。
血耳形態特徵:
子實體鮮時暗赤褐色、乾後黑色、表面有赤褐色素薄層、浸水有醬油狀色素滲出。具有滋陰補陽和補血強身的功效,特別是婦女食用大有益處,是高級的純天然綠色藥食兩用滋補食品。
生態環境在闊葉林中櫟Quercusspp.等闊葉樹朽木上單生、群生
中國分布湖南莽山(1143,主模式;3743,3727副模式;1436,3734,3735);湖北保康(2004,2005),房縣(2097),天門(1776);海南吊羅山(1341,1450),尖峰嶺(1377,1585);廣西大明山(1821)。

討論

根據這個種的外部形態,尤其是乾標本,頗像茶銀耳TremellafoliaceaFr.:因其乾後為黑色,又像流蘇狀銀耳TremellafimbriataPers.,但T.snaguineaPeng瓣片簿,硬膠質,具豐富的水溶性赤褐色色素,易與茶銀耳分開;瓣片薄,邊緣全緣,絕不呈現流蘇狀,且下擔子較大,擔孢子較小又與流蘇狀銀耳不同。
可食,營養豐富,又可作藥用,民眾用作婦科藥。取湖南莽山MHHNU3743號標本一部分進行胺基酸分析如下(mg/100g):

盤點銀耳目花耳目的真菌(二)

本期主要是盤點這兩個目的真菌。最後一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