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櫻

珊瑚櫻

珊瑚櫻 (拉丁學名:Solanum pseudocapsicum L.) , 別名:冬珊瑚、紅珊瑚,四季果、看果、吉慶果、珊瑚子、玉珊瑚、野辣茄、野海椒 。是茄科茄屬常綠性小灌木。莖高60~120厘米,直立,葉互生,狹矩圓形至倒披針形,邊緣呈波狀。花小,輻射狀,白色,單生或稀成蠍尾狀花序花,萼5裂;花冠檐部5裂;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喉部。花期7~9月。漿果球形,橙紅色或黃色,留存枝上經久不落;種子扁平。果熟期11月至翌年2月。原產美洲熱帶,植株高達1.2米,冠幅直徑80厘米,單葉互生,花白色單生於葉腋間,因花型細小,沒有觀賞價值,但它的漿果球形,果色隨季節由綠演變成紅色,再到橙黃,渾圓玲瓏,十分可愛。

基本信息

主要變種

珊瑚豆(北京)玉珊瑚(日本);刺石榴(陝西沔縣);洋海椒(四川雷波);冬珊瑚(湖南安江)。(變種)直立分枝小灌木,高0.3-1.5米,小枝幼時被樹枝狀簇絨毛,後漸脫落。葉雙生,大小不相等,橢圓狀披針形,長2-5厘米或稍長,寬1-1.5厘米或稍寬,先端鈍或短尖,基部楔形下延成短柄,葉面無毛,葉下面沿脈常有樹枝狀簇絨毛,邊全緣或略作波狀,中脈在下面凸出,側脈每邊4-7條,在下面明顯;葉柄長約2-5毫米,幼時被樹枝狀簇絨毛,後逐漸脫落。花序短,腋生,通常1-3朵,單生或成蠍尾狀花序,總花梗短几近於無,花梗長約5毫米,花小,直徑約8-10毫米;萼綠色,5深裂,裂片卵狀披針形,端鈍,長約5毫米,花冠白色,筒部隱於萼內,長約1.5毫米,冠檐長約6.5-8.5毫米,5深裂,裂片卵圓形,長約4-6毫米,寬約4毫米,端尖或鈍;花絲長約1毫米,花葯長圓形,長約為花絲長度的2倍,頂孔略向內;子房近圓形,直徑約1.5毫米,花柱長約4-6毫米,柱頭截形。漿果單生,球狀,珊瑚紅色或桔黃色,直徑1-2厘米;種子扁平,直徑約3毫米。花期4-7月,果熟期8-12月。原產巴西;在我國栽培,有時歸化為野生種,見於河北、陝西、四川、雲南、廣西、廣東、湖南、江西諸省。在四川、雲南、廣東、廣西尤多見於田邊、路旁、叢林中或水溝邊,海拔1350-2800米地區常見,600米地區也有分布。果色鮮艷,可供觀賞。

生物習性

珊瑚櫻珊瑚櫻

原產南美洲,我國各地多有栽培。性喜陽光,溫暖、半蔭處也能生長,稍耐寒,冬季移至屋內即可安全過冬。需土層深厚疏鬆的肥沃土壤。比較耐乾旱。

地理分布

安徽、江西、廣東、廣西,華北地區均有栽培。原產南美。

栽培技術

珊瑚櫻的繁殖和管理比較簡單,多採用種子繁殖,於冬、春採集紅色的成熟漿果,在水中淘洗乾淨,撈出種子曬乾備用。春季將種子播於露地,播後當溫度合適發芽迅速,整齊,生長快,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時,應移栽假植一次,苗床中施足基肥,按10×15厘米的距離栽種。栽後經常進行中耕除草,以利根系發達。當苗高15~20厘米高時,再移栽一次,栽植距離為30~40厘米。

盛夏高溫多雨季節,為使幼苗生長茁壯,減少炭疽病的感染,應每隔10天噴施一次50%托布津500倍液。同時每隔半月施一次腐熟的液肥,到了開花盛期,還要在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以保證開花多,座果多,果實肥大,顏色艷麗。

到了秋天,天氣已漸涼爽,把地栽的大苗帶土球上盆,栽後及時澆水,放在蔭涼處緩苗,冬季氣溫較暖和的地區,上盆後可以在室外越冬,在北方10月下旬移入不低於5℃的室內越冬。在生長過程中要注意整形,使植株基部長成一獨立主幹(高約15~20厘米),上部形成一小樹冠,枝條分布均勻美觀。

主要價值

可盆栽,放置室內觀賞。

珊瑚櫻的最大優點就是觀果期長,漿果在枝上宿存很久不落。常常是老果未落,新果又生,終年累月,長期觀賞。尤其在寒冷的嚴冬,居室里擺置一盆紅艷滿樹的珊瑚櫻,會使您的生活顯得一派歡樂和生機勃勃。

春天播種的苗,秋天所結的紅果,可歷經元旦、春節至第二年3月,掛在樹枝上久久不落,是盆栽觀果花卉中觀果期最長的品種之一,也是元旦、春節花卉淡季難得的觀果花卉佳品。冬季室內擺放幾盆珊瑚櫻,那翠綠的葉片和累累的紅果,不僅讓人賞心悅目,更讓室內充滿勃勃生機,深受人們歡迎。珊瑚櫻不擇土壤,適應性強,管理粗放。它耐旱又耐澇,耐熱又耐寒,喜陽也耐陰,盆栽置放室內室外均可,生命力極強,堪稱盆栽觀果花卉中的奇葩。

繁殖栽培

繁殖

繁殖方法:播種或扦插繁殖。播種時間為春季3-4月,扦插繁殖於春、秋季均可進行。

繁殖多用播種法。冬季採收成熟的種子漂洗後曬乾,第二年清明前播種,少量繁殖可在花盆裡進行,將種子均勻撒在上面,復上一層薄土,然後在水盆里浸透水。為保持濕潤,花盆口要蓋玻璃或塑膠薄膜,這樣一周左右便可發芽,待長出新葉時,可分苗移植。如要大量育苗,可用苗床播種,種後用細孔噴壺噴透水,以後見乾再噴,保持濕潤即可,移栽後施一次薄肥,並放在光照充足處。在夏秋季生長期,也可採用扦插繁殖,且有較高的成活率。扦插時,剪取(或疏剪)長約8~10厘米帶有頂芽的生長枝條(如有花蕾將其摘除),按常規法扦插,保持苗床或盆土濕潤,定期向扦穗的頂芽、頂葉噴灑水霧,氣溫在18~28℃之間,約經10天便可成活。若扦插苗根鬚髮達,植株低矮,適宜培育成小型的觀果盆花。秋季扦插後,冬季就可欣賞到紅艷艷的累累果實。

栽培

栽培管理:冬珊瑚性喜陽光,喜溫暖、向陽的環境,生長適溫為18-25℃;不耐旱,忌積水,怕澇。土壤要求排水良好。要求肥沃、疏鬆的土壤。冬珊瑚生長強健,栽培管理較容易,生長季節保持土壤濕潤,每兩周施一次稀釋液肥加腐熟的羊糞水。開花前施用含磷追肥,可使花繁果茂。開花時要適度控制水量,土太濕容易落花,座不住果,待花大量開放之後,枝頭掛些小果時,即可增加水量,這樣可以促進果實的發育成長。夏季高溫時節,切忌中午雷雨淋洗,經雨淋洗後,易發生病害萎縮死亡。夏季高漫無邊際降雨時,分栽植株易發生炭疽病,但地栽則受影響較小,因此夏季可將植株移入地栽越夏,至9月再帶土上盆,10月下旬移入室內栽培,保持室溫不低於5℃,以利其安全越冬。冬珊瑚不經剪修樹形便很美。但如作二年生栽培,第二年春季換盆時,為了控制植株高度和植株內通風透光,應從植株內疏去一部分枝條。實踐表明,在生育期中只要有適宜的溫度和充足的光照,冬珊瑚就能連續不斷地開花、結果。如果在翌年“五一”節觀果或用作裝飾、布置景點,則12月中旬前後將結果的植株摘去所有的果實,但不能損傷枝條,然後將植株重新上盆栽植,待過了緩苗期成活後,進行正常的水、肥管理並給予充足光照,保溫越冬。要採取加溫措施使室溫達到18-20℃。當枝條繼續生長時,摘心1-2次,促使多分枝。翌春2-3月,儘量保持較高的室溫,加強水、肥管理,追施以磷、鉀為主的液肥,很快便能現蕾、開花。花期中,植株雖能自花授粉,但每天上午9時左右用毛筆在花朵內輕輕地塗刷,促進傳粉,可以顯著地提高坐果率;“五一”節前後就有把握看到紅色的果實,養護得當,果實可達數十至數百個。若將種子在室內盆播,室溫達10-15℃,也能發芽、出苗,形成新株,然後保溫越冬。翌春2-3月,加強管理、細緻養護,能較快地進入花期,這樣到5-6月,植株上就能展現出紅色的果實,比常規法栽培賞果期要提早3-4個月。

移栽

盆栽冬珊瑚要求使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內加5%漚制過的餅肥或雞鴨糞。幼苗移栽上盆後,噴施新高脂膜,可有效防止地上水分不蒸發,苗體水分不蒸騰,隔絕病蟲害,縮短緩苗期,快速適應新環境,健康成長。

生長季節

待過了緩苗期成活後,進行正常的澆水,以維持盆土濕潤為度,每半月進行一次鬆土施肥。並給予充足光照,當植株達10厘米高左右時,進行打頭摘心促萌。噴施促花王3號,能把植物營養生長轉化成生殖營養、抑制主梢瘋長,促進花芽分化。

花期管理

植株進入孕蕾時期,暫停施肥,同時控制澆水,儘量不要噴水,既可避免沖淋去花粉。噴施壯果蒂靈,增粗果蒂,提高營養輸送量,防落花、落果。果實長至綠豆大小時,可恢復澆施餅肥水,並增加澆水量,同時給予適當的葉面噴水。冬珊瑚地栽,土壤、水肥、光照等條件,均有利於植株的正常生長和開花結果,因此無需細心管理也能枝繁葉茂、紅果纍纍。而盆栽由於受栽培容器的限制,氣候因素制約,水分過多易導致植株爛根落葉或掉花,盆土過乾又易引起植株根系萎縮,植株枯萎落葉,難以正常開花結果。特別是在開花期間,若盆土乾濕無常,肥料濃度失控,均很容易導致其只開花、不掛果或光開花、少結果。盆栽冬珊瑚要求使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沙壤土,內加5%漚制過的餅肥或雞鴨糞生長季節,每半月進行一次鬆土施肥。當植株達10厘米高左右時,進行打頭摘心促萌。當氣溫達30℃以上時,可將其移放至通風良好、遮光40%左右的大棚或樹蔭下。植株進入孕蕾時期,在澆施的有機肥液中應加入0.2%的磷酸二氫鉀,可促成其多多孕蕾開花。開花期間暫停施肥,同時控制澆水,儘量不要噴水,以維持盆土濕潤為度,既可避免沖淋去花粉,也可防止發生落花落果。當其果實長至綠豆大小時,可恢復澆施餅肥水,並增加澆水量,同時給予適當的葉面噴水。從坐果後到果實現色前,應追施2次至3次速效性磷肥,如澆施0.2%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可從促成其果實增艷。當其果實直徑長至0.5厘米至0.6厘米時,對過分密集的小果要適當予以疏除,同時摘去病蟲果,可使盆栽植株上的果實分布均勻、大小勻稱,從而提高盆栽植株的觀賞價值。盆栽的冬珊瑚夏季高溫時易患炭疽病,主要為害葉片,也可為害莖部,症狀有兩種:一種是發生於時片上,發病初期葉片上呈現圓形病斑,由圓形紅褐色轉為灰白色,後轉黑褐色並產生輪紋排列的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盤,此病發生於葉緣和葉尖,嚴重時葉子枯黑死亡。病原為真菌病害,病菌以菌絲體在寄生殘體或土壤中越冬,老葉從4月下旬至5月初開始發病,6-7月間發病較快,雨季發病較重,新葉從8月開始發病。盆花放置過密,葉片相互交叉容易傳病,但品種間抗病性有差異。防治方法:1、病害防治:①、選用抗病優良品種。②、發病初期剪除病葉及時燒毀,防止病菌擴展蔓延,避免放置過密及當頭淋澆,並經常保持通風透光。③、發病初期噴灑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2、蟲害防治:冬珊瑚蟲害以蚜蟲為主,體積小,綠色或黑色,常群集在多種花卉嫩枝葉上刺吸營養。防治方法:用40%的氧化樂果乳液油2000倍液或50%敵敵畏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

採摘保存

【種子採收】收穫部位為冬珊瑚的漿果。通常在每年10~11月間,集中將已經成熟的果實摘下,放置數天,然後浸入水中,搓破果肉,水選出種子,再把它們撈出晾乾。【分級】所採收的種子應該在保證本種淨度、正常含水量、無異物污染之前提下進行分級:一級種子的萌發率≥98%;二級種子的萌發率≥95%;三級種子的萌發率≥92%。在使用時,各級種子的萌發率允許低於相應標準的5%。【包裝】冬珊瑚的種子粒徑中等,千粒重4.0克。多採用防潮的紙袋作為內包裝;印有說明的紙袋作為外包裝。注意在操作時勿與其他等級的種子弄混。批發裝:內盛種子200~300克;零售裝:內盛種子0.01~0.02克。【保鮮管理】可以將種子置於乾燥避光、通風良好、環境溫度在10~15℃之處進行貯藏。【存放期限】按照上述方法處理,冬珊瑚的種子通常能夠存放6~8個月而不致影響育苗。

藥用

吉慶果全株含茄鹼和玉珊瑚鹼及玉珊瑚啶,有毒,果不能食用,僅供藥用,入藥有活血散瘀、消腫止痛功效,能治腰肌勞損等症。

珊瑚櫻珊瑚櫻

藥材來源:茄科茄屬植物珊瑚櫻,以根入藥。秋季采,曬乾。

【性味】鹹、微苦,溫。有毒。

【功能主治】止痛。用於腰肌勞損。

【用法用量】0.5~1錢。浸酒服。

【備註】

⑴本品全株有毒,葉比果毒性更大。中毒症狀為頭暈、噁心、思睡、劇烈腹痛、瞳孔散大。

⑵珊瑚豆Solanum pseudo-capsicum L. var. diflorum (Vell.)Bitt.,分布於河北、陝西以及中部、西南和南部各省區。

【藥理作用】

⒈果、葉、根、莖所含之毛葉冬珊瑚鹼對心肌有直接作用,阻礙心節律點的衝動形成,因而使心跳變慢,並延緩傳導。高濃度使心功能失調,產生竇性心律不齊、房性期外收縮及竇性或房室阻斷,心肌衰弱等。以靜脈注射於兔的最小致死量作指標,其毒性與鹽酸古柯鹼相似,弱於菸鹼而強於阿托品。人的耐受量為0.06-0.084g。有刺激性,口服能催吐,皮下注射有顯著的局部刺激性。

⒉毛葉冬珊瑚鹼在3μg/ml時,能抑制結核桿菌之生長,有血時仍有作用,根也有抗結核桿菌作用。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抗菌作用。果實無抗菌作用。從其化學結構看,可能用作甾體藥物的前體。

【各家論述】《貴州民間藥物》:止痛。治癆傷腰痛。珊瑚子根一兩,泡酒半斤。日服二次,每次五錢。

化學成分

從根中分得7個黃酮甙,6個為槲皮醇-3-二鼠李糖葡萄糖甙(quercitol-3-dirhamnoglucoside),槲皮醇-3-鼠李糖甙糖甙(quercitol-3-rhamnoglucoside),槲皮醇-3-單葡萄糖甙(quercitol-3-monoglucoside),山柰酚-3-二鼠李糖葡萄糖甙(kaem-pferol-3-rhamnoglucoside),山柰酚-3-單葡萄糖甙(kaempferol-3-monoglucoside)。第7個黃酮為山柰酚鼠李糖葡萄糖甙(kaempferol-3-monoglucoside),第7個黃酮為山柰酚鼠李糖葡萄糖甙,但糖鏈與甙元的聯位未定。根中含香豆精衍生物、生物鹼毛葉冬珊瑚鹼(solanocapsine),珊瑚櫻根鹼(solacasine)。

主要用途

可盆栽,放置室內觀賞,全株及果實有毒,但其根可供藥用。

茄科茄屬植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