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茄

水茄

多年生亞灌木狀草本植物,有活血,散瘀,止痛的功能。

基本信息

植物特徵

水茄水茄

灌木,高1-2-(3)米,小枝,葉下面,葉柄及花序柄均被具長柄,短柄或無柄稍不等長5-9分枝的塵土色星狀毛。小枝疏具基部寬扁的皮刺,皮刺淡黃色,基部疏被星狀毛,長2.5-10毫米,寬2-10毫米,尖端略彎曲。葉單生或雙生,卵形至橢圓形,長6-12-(19)厘米,寬4-9-(13)厘米,先端尖,基部心臟形或楔形,兩邊不相等,邊緣半裂或作波狀,裂片通常5-7,上面綠色,毛被較下面薄,分枝少(5-7)的無柄的星狀毛較多,分枝多的有柄的星狀毛較少,下面灰綠,密被分枝多而具柄的星狀毛;中脈在下面少刺或無刺,側脈每邊3-5條,有刺或無刺。

葉柄長約2-4厘米,具1-2枚皮刺或不具。傘房花序腋外生,2-3歧,毛被厚,總花梗長1-1.5厘米,具1細直刺或無,花梗長約5-10毫米,被腺毛及星狀毛;花白色;萼杯狀,長約4毫米,外面被星狀毛及腺毛,端5裂,裂片卵狀長圓形,長約2毫米,先端驟尖;花冠輻形,直徑約1.5厘米,筒部隱於萼內,長約1.5毫米,冠檐長約1.5厘米,端5裂,裂片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長0.8-1厘米,外面被星狀毛;花絲長約1毫米,花葯長了毫米,為花絲長度的4-7倍,頂孔向上;子房卵形,光滑,不孕花的花柱短於花葯,能孕花的花柱較長於花葯;柱頭截形;漿果黃色,光滑無毛,圓球形,直徑約1-1.5厘米,宿萼外面被稀疏的星狀毛,果柄長約1.5厘米,上部膨大;種子盤狀,直徑約1.5-2毫米。全年均開花結果。

分布

產雲南(東南部、南部及西南部)、廣西、廣東、台灣。喜生長於熱帶地方的路旁,荒地,灌木叢中,溝谷及村莊附近等潮濕地方,海拔200-1650米。普遍分布於熱帶印度,東經緬甸、泰國,南至菲律賓、馬來亞,也分布於熱帶美洲

用途

果實可明目,葉可治瘡毒,嫩果煮熟可供蔬食。

藥用價值

水茄 (《廣西藥植名錄》)

來源

為茄科植物水茄的根。

採集

全年可采。洗淨,切片,曬乾備用。

性味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淡,微涼,有小毒。"

功用主治

活血,散瘀,止痛。治跌打瘀痛,腰肌勞損,咳血,痧症,胃痛,疔瘡,癰腫。
①《廣西藥植名錄》:"散血,止痛。治咳血,牙痛,無名腫毒。"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散瘀,消腫,止痛。治跌打瘀痛,腰肌勞損,胃痛。"
③《貴州草藥》:"清暑,止咳,補虛。治痧症,勞弱虛損,久咳。"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茄科茄屬植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