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丸王

湯丸王

湯丸王是一款上海江浙一帶自己的小湯圓。

概說

湯丸王湯丸王

重慶有賴湯圓,成都有郭湯圓,上海江浙一帶也有自己的小湯圓。
那么廣州呢?除了雞蛇和老火湯以外,廣州有沒有自己的湯圓呢?
廣州人最喜歡吃的是帶湯的甜湯圓,特別是麻蓉湯圓。
聽朋友介紹,前進路蘭亭穎園有一家以做湯圓出名的“佳叔湯丸王”,不禁大喜過望,如今以手工製作的美食越來越少,傳統工藝恐不多見矣!
到了前進路才得知,“佳叔湯丸王”已有了幾十年的歷史,稱得上是廣州湯圓的一塊招牌。

簡介

據店家介紹,“佳叔湯丸王”是祖傳的招牌,至今已經有好幾十年的歷史,當年中山三路總店裡用徐小鳳的一首《賣湯圓》作為廣告宣傳,在坊間一度傳為美談,鼎盛的時候在廣州開設了五六家分店,後來隨著內環的建設逐漸拆遷,現在碩果僅存的只有江南西路和前進路這兩家了。
和其它街邊燈光昏暗地板油膩的小檔口不一樣,“佳叔湯丸王”給人的感覺倒有幾分像西餐的連鎖店,乾淨整潔,格調高雅,容易使人產生好感。
現在台灣的“甲天下”和“海霸王”湯圓已經在超市裡面獨當一面了,傳統的手工湯圓還能與之競爭嗎?黃小姐堅定地給我們羅列出了手工湯圓的三大優勢,首先,傳統的工藝在口味上更有自身的價值;其次店中湯圓全部新鮮現做,和超市裡的速凍湯圓比起來更有久煮不爛的優點;最後廚師的現場手工操作遠比機械操作能保證質量。
店雖小,可是下雨天來幫襯的街坊還是絡繹不絕,算下來每天也能賣出上千隻湯圓,“湯丸王”的稱號果然名不虛傳。

馳名省港澳的佳叔湯丸王並不是浪得虛名的!店鋪雖不大,但乾淨明亮,牆上掛的壁畫更增添幾分清雅。招牌的芝麻糊湯丸,從選材到製作,每一步都非常講究,從全省各地精挑的芝麻,泰國的優秀糯米,現場新鮮做出來的芝麻糊香氣撲鼻,入口細膩,湯丸則個大渾圓,潔白晶瑩。糯米補中益氣,暖脾胃,芝麻對皮膚乾燥、毛髮乾枯都有療效,兩者結合,最適合喜歡甜品和健康的美眉!

廣東小吃一覽

廣東小吃屬嶺南風味,多來源於民間,大都被流傳下來而成為傳統名食。現時的廣東小吃和點心有區別,小吃品是專指那些街邊小店經營的米、面小型食品,製作較簡樸;點心是茶樓、早茶的繁多品種,以及星期美點等,特點是:花式品種較多,造型精細。
葷素雪糕
娥姐粉果
豬雜粥
冰菜
豉汁蒸鳳爪
小鳳餅
韭菜餜
煎芋餅
魚翅餃
落湯糍
薯粉糕
雞頸板
燉狗
潮州腐乳餅
金箔乾蒸
佛公餅
佛山柱候醬
得心齋醞扎豬蹄
冒節子肥腸粉
蝦餃皇
甜湯
香甜馬拉糕
朴枳粿
尖米丸
魚餃
沙茶粿
甘筍蒸餅
豬骨煲
廣州石鍋魚
米果食
湯丸王
潮州錢仔米果
廣式腊味煲仔飯
面薄湯
潮州粿條
姜奶
燴番薯
延壽堂藥糕
粒粒脆
綠茵白兔餃
潮陽蛋卷
姜蔥雞
魚頭窩
炒糕粿
甜丸卵
棉城鱟粿
發財就手
杏花樓山楂奶皮卷
九記路邊雞
清水鯇圓
西樵大餅
蘸仔鴨
普寧面線
合水西瓜
蓼花
貴嶼油餅
魚生
牛腩蓮藕煲
白粥
酵粿
溪口香蕉
和味炒田螺
砸粽
汾寧白糖棉花糕
脆皮咕嚕肉
味窖板
仙城束沙
蘿蔔板
鼎湖山茶餅
簸箕炊
薯粉粿
缽仔禾蟲
冬瓜蠱
石馬番豆
鱟餜
蘿蔔燉牛腩
水晶肉
沙灣姜撞奶
糯米甜糟
糕餅
丹灶慈菇
風味龍虱
榮華麻香酥
里水霸王鴨
捶肉丸
蒸蓮藕粉
田艾板
刀切糍
羅村竹筍
象形拼盤
溜鍋板
潮州春餅
桃粿
里水金絲蝦
達埠魚丸
潮州薄餅
合水粉葛
宵米
珍珠腸粉
白雲鳳爪
樹葉餅
百侯薄餅
豆糕粿
燒鵝
金瓜芋泥
本地雞
肇慶裹蒸
薄皮鮮蝦餃
老火靚湯
裹蒸粽
番薯糖水
蜂巢芋角
菊花魚生
雷州狗肉煲
蓮藕餅
白切狗
甜薯羹
沙灣白餅
醋溜魚
潮汕朥糕
廣東粽子
白糖倫教糕
蝦米筍粿
肉粥
鼠曲粿
荷包飯
強力寶肉脯
鹹煎餅
燜狗肉
炒粿條
五果湯
佛山九層糕
草粿
無米粿
菊花糕
安鋪雞飯
荷葉飯
牛丸粉
蜜汁叉燒
粿汁
瀨粉
蟹黃灌湯餃
籠仔飯
兩英番薯粥
荷葉糯米雞
水晶蝦餃
清平雞
糯米雞
南乳肉
廣式月餅
客家釀豆腐
老媽宮粽球
普寧豆乾
魚露
桌球餜
東莞臘腸
老火湯
廣州涼粉
皮蛋瘦肉粥
蚝皇蒸鳳爪
潮汕滷水鵝掌
釀豆腐
白切雞
卷煎
芋味三絕
鴨母捻
雪蛤膏
龜苓膏
艇仔粥
和味牛雜蘿蔔
雙皮奶
乾炒牛河
倫教糕
潮汕蚝烙
春餅
鹽焗雞
白雲豬手
蠶蛹
煎堆
馬蹄糕
酥皮蓮蓉包
蘿蔔糕
芋泥
腸粉
狀元及第粥
水晶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