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保護協會

大自然保護協會

大自然保護協會The Nature Conservancy (TNC) 是全球最大的國際自然保護組織之一,大自然保護協會成立於1951年,總部在美國華盛頓。協會致力於在全球範圍內保護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陸地和水域,以維護自然環境、提升人類福祉。堅持採取合作而非對抗性的策略, 用科學的原理和方法來指導保護行動。截止2012年,TNC已躋身美國十大慈善機構行列,位居全球生態環境保護非盈利非政府民間組織前茅。馬雲是TNC全球董事會董事之一,TNC(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理事會主席。

基本信息

發展歷程

全球項目地全球項目地
大自然保護協會TheNatureconservancy(TNC)是從事生態環境保護的國際非營利非政府組織,成立於1951年,總部設在美國華盛頓。TNC的使命是:通過保護代表地球生物多樣性的動物、植物和自然群落賴以生存的陸地和水域,來實現對這些動物、植物和自然群落的保護。
從1951年由幾名生態學家成立的非政府機構,發展成為今天全球全球最大的環保組織之一,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的發展速度甚至令很多企業都為之矚目。由於堅持採取合作而非對抗性的策略(non-confrontational)即與政府相關部門、企業界等機構建設性地開展保護行動,以及用科學的原理和方法來指導保護行動,經過60餘年的不懈努力,TNC已躋身美國十大慈善機構行列,位居全球生態環境保護非營利非政府組織前茅。目前TNC全球資產已經超過37億美元,年收入達到8億美元,他的會員數量已經由1990年的50萬發展到目前的超過100萬,約2萬名志願者參與服務,同時,在全球設有400個辦公室,擁有超過3800名員工。TNC是美國擁有最多自然保護地的非營利非政府組織,辦公室遍布全美50個州。在拉丁美洲、亞太以及非洲等地區的35個國家,TNC與合作夥伴一起保護著超過48萬平方公里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和長度達8000公里的河流。

基本簡介

使命

通過保護代表地球生物多樣性的動物、植物和自然群落賴以生存的陸地和水域,來實現對這些動物、植物和自然群落的保護。

保護方法

氣候變化、海洋、淡水以及保護地是TNC最為關注的四個方面,堅持多方協作,堅持以科學為基礎的保護方法和標準化分析方法,是TNC進行所有保護工作的前提。在這樣的前提下,TNC可以甄選出有必須得到保護的生物多樣性及優先保護的區域,制定保護方案,並衡量保護成效。這套保護方法及標準化的分析方法構成了“自然保護系統工程”(ConservationbyDesign,CbD)的核心內容。

自然保護系統工程是TNC長期使用的保護工具和方法,為了減少在進行保護工作決策時的不確定性,TNC還會經常使用這一框架下的兩個方法生態區評估(Eco-regionalAssessment,ERA)和保護行動規劃(ConservationActionPlan,CAP)。

非對抗原則

在堅持進行科學保護的同時,TNC遵循“非對抗”原則,與所有利益相關方積極合作,共同面對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公信力

作為一個公益慈善機構,TNC對會員、公眾,以及參與我們保護事業的所有人士負有公信和問責義務。一直以來,TNC獲得了公益慈善監督團體的高度評價:
TNC達到了美國商務促進委員會智捐聯盟(BBBWiseGivingAlliance)的所有公益慈善問責標準;
美國慈善研究會將TNC評為“A級”慈善公益團體;
TNC被“慈善機構領航員”評估機構評定為“行業優秀/合格級”;
《福布斯》雜誌在對美國最大慈善團體的年度調查報告中將TNC的籌資效率評定為89%;
TNC連續兩年獲得全球NGO雙四星。

中國概況

簡介

滇西北社區工作西北社區工作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於1998年應邀進入中國開展保護工作,首先在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的雲南省西北部實施保護項目。TNC與雲南省人民政府共同編制了《滇西北保護與發展行動計畫》,尋求因地制宜的保護策略並付諸實施,把自然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保護生物及文化多樣性,並促進當地的可持續發展。
TNC在開展生態保護的同時十分注重當地社區的發展問題。TNC與當地政府和社區一道探索、示範各種替代生計,力爭在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的同時促進農戶脫貧增收,讓當地社區受益。TNC在滇西北與當地主管部門合作成功創建了香格里拉普達措國家公園、梅里雪山和麗江老君山國家公園,較好地平衡了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社區發展的關係。
老君山滇金絲猴老君山滇金絲猴
我們的替代能源和綠色鄉村信貸項目在滇西北地區支持了1萬多農戶安裝了各種替代能源設施,開展了各類創收活動。由於這些項目的實施,當地的薪柴消耗減少了50%,提高了室內空氣品質,農戶也有更多的時間發展其他替代生計,進一步提高收入水平。
2002年TNC在北京成立辦公室,相繼與國家發改委、國家林業局、國家環保總局、水利部、國務院扶貧辦等中央部委簽署了合作框架協定,啟動了一系列全國性的保護項目,包括協助制定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遠景規劃,加強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管理,推動綠色木材採購和森林認證制度,推廣森林碳匯試點項目和國際標準,探討長江流域保護的有效途徑與方法等。目標是將TNC在全球其他地方獲得的成功經驗套用到中國更多的地區,促進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社會,推動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北京辦公室的設立,標誌著大自然保護協會在中國更大範圍內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
從2007年起,TNC組織專家團隊編制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遠景規劃》(即“藍圖”項目)。“藍圖”為中國政府確定以35個保護優先區域為重點,從10個優先領域開展保護行動的保護策略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這一成果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畫(2011—2030年)》採納。
《生命地圖》封面《生命地圖》封面
為了與更多關注保護的人士進行更廣泛的交流,我們還與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合作編輯出版了“TNC自然保護叢書”,該叢書把TNC的保護理念、方法和故事介紹給廣大關注自然保護的人們。目前已出版的書有:《生命地圖:繽紛還是崩潰——全球生態保護地圖集》、《投資自然》、《自然中國——我眼中的自然保護區攝影集》、《守護自然:全球最大的環保組織——TNC不尋常的成長故事》、《淡水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實踐指南》等。
同時,為了將生態環境保護的理念進一步擴大,TNC在新浪、騰訊上分別開通了官方微博,在開心網上開通了官方主頁,以便與更多關心保護事業的朋友及時互動。
隨著大自然保護協會在中國保護項目的逐漸增多,影響力的不斷擴大,2009年一批熱心自然保護事業、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成功企業家組成了TNC中國理事會,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兼執行長馬雲先生,蒙牛乳業集團創始人、老牛基金會創始人、名譽會長牛根生先生,北京中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怒波先生等知名企業家用高漲的熱情和不懈的努力推動著我們的各項保護工作,同時也鞭策我們不斷開創保護工作的嶄新局面。
TNC也一直與眾多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世界知名企業在保護項目中保持著合作。目前,TNC在13年保護工作的基礎上繼續開創富有新時代特徵的保護項目,如社會公益型保護地項目、川西南森林碳匯項目、國際生態示範區項目、內蒙古生物走廊帶碳匯項目、雲南國家公園項目、基於全新視角的長江生態保護項目等。

最新項目

氣候變化
TNC四川老河溝項目地TNC四川老河溝項目地
西藏高原逐漸融化的冰川到長江河口海岸帶不斷上升的海平面,氣候變化對中國的影響日益明顯。TNC著重利用生態手段應對氣候變化,尋求緩解氣候變化和適應氣候變化的解決方案。在四川、雲南、內蒙古利用森林碳匯交易機制,TNC將被破壞的棲息地進行植被恢復,並在項目執行過程中形成社區發展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多贏局面;TNC還積極開發竹林碳匯方法學、可持續森林管理方法學,以指導更多的森林碳匯交易項目的落地。此外,TNC與國家林業局、四川省林業廳一起在四川進行林業碳計量試點系統,並向全國推廣,為我國林業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的編制,以及林業項目進入中國碳排放交易機制奠定了基礎。
淡水保護
長江長江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生物多樣性的寶庫。千萬年來,中華鱘、白暨豚、白鱘等珍稀水生生物和370多種魚類棲息在這裡。然而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特別是大規模的水電開發,使長江淡水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破壞,魚類生存面臨險境。TNC長江保護項目主要針對長江所面臨的水電開發、棲息地破壞、過度捕撈和全球氣候變化等問題開展工作,致力於通過改變傳統大壩調度運行方式和洪泛平原管理方式,最佳化水力發電和洪水管理,最大程度地降低水電開發對人類社會和野生生物的影響。
保護地
金色林鴝金色林鴝
中國已建有2600多個自然保護區,受保護土地已占國土面積的15%以上。但是由於保護地經費短缺,管理不善,有法不依和執法不嚴等原因,導致很多保護地的生物多樣性和自然文化遺產的損失仍在繼續。針對這些問題,TNC積極探索不同地區理想的保護地管理模式,先後開創了滇西北國家公園項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能力建設和培訓項目、四川社會公益型保護地項目、內蒙古和林格爾生態恢復項目等多個創新型保護方法的實踐。通過努力提升管理水平,推動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成效。
(保護地包括雲南四川內蒙古)——自古,雲南就以豐富的動植物資
滇西北滇西北
源和壯美景色吸引著世人的目光。這裡的人們一直有著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傳統。但隨著人口不斷增長和經濟高速發展,環境承載的壓力越來越大,這就需要一個“雙贏”的解決方案:既能保護雲南這片生物多樣性最密集、也最敏感最脆弱的區域,又能滿足山區人民發展的需求。
對於TNC來說,雲南還有著非凡的意義,這裡是TNC開始中國保護之旅的地方。我們積極與政府和相關研究部門合作,通過引進先進的保護地模式,理念和先進技術,促進自然保護與綠色發展的結合。
四川四川

TNC結合林權制度改革政策,在四川省建立全國第一家由政府監督、民間管理的新型保護地:通過建立引進社會公益資金的融資渠道與管理平台,對具有高度生物多樣性保護價值的土地開展保護。該模式是對現有自然保護體系的有機補充,可以促進政府和社會攜手推動自然保護事業的發展。
內蒙古內蒙古
2010年8月,TNC與老牛基金會等合作夥伴共同啟動了內蒙古和林格爾生態恢復項目,致力於探索適應內蒙古乾旱及半乾旱地區關鍵生態系統的修複方案:從“制定生態修復規劃”和“因地制宜的實地示範”兩方面尋求解決之道,在內蒙古地區選取不同類型的關鍵生態修復區域作為示範點,打造“生態修復與經濟發展相平衡”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保護無國界
目標
“保護無國界”項目是中國TNC的國際性保護項目,致力於推進中國海外投資和貿易往來的可持續發展。重點關注中國在海外的林產品、水電、礦業和可持續農業貿易四個關鍵領域,協助中國企業為其海外項目提供可持續開發方案和解決途徑。
成果成果
背景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和發展,能否實現可持續開發,以最少的自然代價獲取利益,履行企業對地球的責任,是所有中國企業共同面對的全新挑戰。
項目規劃
負責任的林產品貿易:中國是熱帶木材最大的進口國,全世界出口的木材超過一半都在中國加工處理。TNC及合作夥伴共同創建和運作著“亞洲負責任林業與貿易(RAFT)”合作網路,以推動中國與木材供應國合作規範森林經營及木製品進出口、加工行為,完善市場的法律秩序。TNC將為中國企業提供追蹤合法木材貿易路徑的指南,幫助更多中國企業秉承可持續森林資源利用的理念,以負責任的貿易夥伴形象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海外水電綠色開發:目前,中國正在全球66個國家投資或直接興建超過300個大型水壩。能否在工程規劃和建設中全面實現開發與資源保護並舉,成為世界關注的新焦點,也是中國海外投資開發企業面臨的新課題。TNC正在同中國的水電企業開展合作,利用TNC在全球35個國家的員工和辦公室,和TNC對這些地區環境數據、環保法規和環境規劃的了解,同項目所在國政府、環保機構、水電開發企業以及來自全世界的專家一同探索並實施雙贏的解決方案。
TNC完成了由中國援建的水電項目發展、規模和影響的綜合性國際研究,為未來在全球其他地區開展類似項目打下了基礎。
可持續性大豆貿易: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巴西和智利最大的貿易夥伴。巴西有超過70%的大豆銷往中國。大豆種植面積的不斷增長使得巴西的森林砍伐率居高不下,而巴西森林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是人類重要的生態資源。TNC正在與購進大豆的中國企業和政府部門合作,通過提高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既有大豆農場,而非伐木開墾的農場在中國市場的比例,來提高拉美-中國大豆貿易的可持續性。
中國全球保護基金
中國全球保護基金中國全球保護基金
如果要詮釋全球化的概念,我們的生活就是再好不過的例子:我們每天的日常用品,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資源組成、生產的;國境線雖然劃清了政治邊界,但擋不住漂浮的空氣、奔涌的河流;城市“現代文明生活”對森林產品和非法野生動物產品的消費需求,卻讓生活在邊遠地區和開發中國家的人們因為資源和環境的日益惡化不得不逃離家園;海洋漁業資源的減少,又驅使漁民駛向更遠的海洋……為了解決這些全球性挑戰,我們必須跨越國界走到一起,分享知識、資本與願景,找到真正的全球性解決方案。
隨著中國不斷提高的國際聲望,中國TNC理事開創了環境保護的新紀元——發起並建立“中國全球保護基金(CGCF)”。作為一個全球化公民,我們的目光已越過自家的後院,跨越了國界,投向了更遠的地方——保護我們共有的地球。歡迎您也加入到我們中間來。
使命:對TNC針對全球性問題提供解決方案的項目進行支持
目標:1500萬美元(1000萬美元由中國捐贈,500萬美元來由非中國國家捐贈)
時間:2011年10月
地點:目前支持肯亞、亞馬遜和印度尼西亞項目
中國全球保護基金(CGCF)支援項目:(1)肯亞:亨氏瞪羚(Hirola)救護所;(2)印度尼西亞:可持續發展的海洋保護區;(3)秘魯和巴西:以環境保護為基礎的本土社區建設
減少象牙消費項目
減少象牙消費項目減少象牙消費項目
項目背景
上世紀80年代,非洲大陸上還有大約120萬頭大象。但目前,數量急劇下降為約50萬頭。30年間,減少了近60%。因為,每年都有3萬到4萬頭大象在非洲被非法獵殺。
刺激非洲大陸盜獵活動的是非法象牙貿易。過去五年中,隨著亞洲地區對象牙需求的激增,加之非洲大象所分布國家的經濟貧困、政府管理薄弱,使得盜獵成為可能。近年來非洲的盜獵活動以及相應的象牙收繳均大幅增長。
1989年,《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頒布象牙貿易禁令。然而,2009年,納米比亞、波札那、辛巴威和南非四國通過CITES再次申請開放象牙貿易獲批,一次性向進口申請國——中國銷售象牙62噸。除了這一次性合法交易的62噸象牙以外,中國目前和非洲國家,以及其他各國,均沒有任何合法的常規性的象牙貿易活動。
但是,由於象牙消費需求上升強勁,以及巨大利潤的驅使,非法象牙交易非常活躍。
目標策略
為了非洲大象種群的延續,保護他們所處的生態系統的未來,大自然保護協會(TNC)決定聯合協會非洲、中國以及歐美等地區項目,共同努力,激發改變。
在中國,我們希望和合作夥伴一起通過廣泛的宣傳提高重點人群對象牙真實來源的認識,降低消費意願,並通過減少非法象牙。

以往項目

照片之聲項目滇西北照片重拍TNC在高黎貢山
高山生態系統保護
綠色建築
綠色採購/森林可持續經營
濕地保護環境教育國家公園綠色鄉村信貸替代能源

中國TNC理事


蔡朝暉
聯合金融集團主席中國TNC理事會理事
蔡朝暉博士在國際金融業務投資方面擁有近二十年的豐富經驗,專注於收購合併、證券外匯及衍生工具交易,曾出任多家香港上市公司高層管理人員。蔡博士在美國肯薩斯威奇塔州立大學取得商業管理學位,於伊利諾大學取得國際金融碩士學位,2006年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完成法律碩士學位課程,並獲頒授畢業證書,2013年11月獲香港城市大學頒授商業管理博士學位,研究範圍為金融衍生模型及其風險管理。
李振福
德福資本執行長中國TNC理事會理事
李振福是德福資本的創始人和執行長。2004年至2009年間,曾擔任諾華中國區總裁。在此之前,李振福曾在美國貝思佳集團公司工作長達11年,擔當諮詢、管理等數項職務。在貝思佳集團工作的最後五年,他在美國吉時公司就任商務公司總裁。除了中國TNC理事會理事之外,李振福的社會職務還有,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成員,美國百人會會員,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國際董事會成員,中華慈善總會榮譽副會長,以及上海醫藥集團董事。李振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得理學學士學位,在美國伊利諾斯技術研究院獲得理學碩士學位。
馬化騰
騰訊公司主要創辦人,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中國TNC理事會理事
馬化騰先生於1998年11月與其他創始人共同創立騰訊公司,並在過去15年帶領公司成為中國最大的網際網路綜合服務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國服務用戶數最多的網際網路企業之一,對中國網際網路產業及社會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馬化騰先生對公益慈善事業傾注了極大的關注與熱情,不僅身體力行參與社會各類公益活動,更積極推動騰訊利用網際網路平台踐行企業社會責任。2006年9月,馬化騰先生及騰訊創始人團隊發起成立中國網際網路企業首家公益基金會——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馬化騰先生作為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理事及榮譽理事長,推動以創新的網際網路服務改變公益世界,開發了騰訊月捐等多項創新性公益產品,開啟了公益慈善的網際網路時代,使之成為億萬網民的流行時尚。2006年馬化騰先生被評為達沃斯經濟論壇“年度全球青年領袖”;2009年入選CCTV“中國經濟十年商業領袖”;2008年及2012年當選美國《機構投資者》雜誌“年度亞洲最佳CEO;2010年入選“鵬城慈善獎十大個人”,“深圳經濟特區30年30人傑出人物”。馬化騰先生現為深圳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及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馬雲馬雲
馬雲

阿里巴巴集團的主要創辦人中國TNC理事會主席
馬雲為阿里巴巴集團的主要創辦人,自1999年集團成立以來,一直擔任主席兼執行長,負責集團的整體策略及方針。2013年5月10日,馬雲辭任執行長,但保留執行主席一職,專注於集團策略方針的制定及企業人才的培養。馬雲是一位備受尊崇的商業領袖,2009年,他被《時代》周刊評為“全球百名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馬雲由於積極參與中國的扶貧及賑災工作,於2010年3月獲《亞洲福布斯》雜誌選為“亞洲慈善英雄”之一。馬雲於2010年加入TNC全球董事會,並於2013年5月就任中國TNC理事會主席。2013年9月,馬雲與尤里·米爾納、謝爾蓋·布林、馬克.扎克伯格等共同成為生命科學突破獎基金會的捐助人,同時出任該基金會理事。馬雲畢業於杭州師範學院外語系。
牛根生
老牛基金會創始人、名譽會長中國TNC理事會副主席
牛根生蒙牛集團創始人,前董事長、總裁;伊利創始團隊成員;老牛基金會創始人、名譽會長。曾榮獲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連續5屆被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袖”;兩次獲得“中華慈善獎”、榮獲慈善事業“終身成就獎”、“特別貢獻獎”。現任中國慈善聯合會副會長、中國企業家俱樂部常務理事、美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理事會副理事長。2004年底發起成立了中國第一家由個人捐資設立的家族非公募基金會—老牛基金會;同時攜家人將其持有蒙牛乳業的全部股份及大部分紅利捐出,被譽為“全球捐股第一人”。目前牛氏家族捐贈資產價值達40多億元;牛先生自2006年以來陸續辭去蒙牛集團總裁、董事長,全身心投入公益慈善事業。截至2013年6月底,老牛基金會與近百家機構、組織及個人合作,在環境保護、文化教育、醫療衛生、救災幫困等領域開展了近130個公益項目,項目遍及中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公益支出總計5.26億元,年平均增長率超過50%。牛先生正在依託環境保護、文化教育領域探索一條“公益全球化、項目國際化”的慈善之路:與美國洛克菲勒基金會、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英國查爾斯王子慈善基金會;法國戴高樂基金會;李嘉誠基金會、李連杰壹基金等眾多國際著名慈善家族和機構進行了交流與合作。牛先生價值箴言/慈善理念小勝憑智,大勝靠德;財富越多,責任越大;予人幫扶,於己修善;倡導施者感恩受者;人人行善,則事無不善;快樂大小看愛你人數多少。
歐亞平歐亞平
歐亞平

眾安線上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TNC理事會秘書長兼執行委員
歐亞平,眾安線上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百仕達控股有限公司創辦人及主要股東,現兼任上海外灘美術館董事會主席。歐先生曾任職於中國及香港多家貿易及投資公司,在投資、貿易及公司管理方面積累了超過25年的工作經驗。歐先生持有中國北京理工大學頒發的工程管理學士學位,並任北京理工大學校董。
沈國軍
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中國TNC理事會理事
沈國軍領導的中國銀泰是一家以商業零售、地產開發與經營、礦產資源等核心業務為主的多元化國際性產業投資集團。沈國軍和中國銀泰在社會公益活動中表現了出強烈責任心和行動力,積極服務於國家建設、投身社會公益,踐行環保承諾。沈國軍先生擔任的社會職務還有: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中國商業聯合會副會長、浙江省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中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愛佑慈善基金會發起理事、致福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中國企業家俱樂部理事、第二屆北京浙江企業商會會長、第三、四屆北京浙江企業商會名譽會長、北京寧波商會名譽會長。
唐越
藍山中國資本創始合伙人中國TNC理事會理事
2006年,唐越先生與美國著名對沖基金BlueRidgeCapital共同創建藍山中國資本基金,這是一支專注投資中國企業的私人股權投資基金.在此之前,唐越先生是中國著名線上旅行企業藝龍旅行網(NASDAQ:LONG)的創始人,自1999-2006年,在擔任董事長和執行長期間,將藝龍網從一個創業初始企業發展成擁有2000名員工的納斯達克上市公司。在創立藝龍旅行網之前,唐越先生曾在美國的多家金融機構就職。唐越就讀於南京大學工商管理專業,並在美國Concordia學院獲得學士學位。
肖風
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TNC中國理事會理事
肖風博士,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民生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萬向信託有限公司董事長、民生通惠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肖風博士擁有超過20年的證券從業經歷和資產管理經驗。其創建的博時基金公司,是目前中國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在1998年創建博時之前,肖風博士於1993年進入深圳市證券管理辦公室工作,歷任副處長、處長、證管辦副主任。1992年到中國人民銀行深圳經濟特區分行就職,歷任證券管理處科長、副處長。之前,肖風博士曾在深圳康佳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會秘書兼股證委員會主任。肖風擁有中國南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朱保國
健康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TNC理事會理事
朱保國先生出生於1962年,是一名工程師。曾任河南新鄉水性樹脂研究所所長、河南省飛龍精細化學製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深圳愛迷爾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深圳太太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深圳太太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現任健康元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麗珠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曾梵志曾梵志
曾梵志

中國當代藝術家中國TNC理事會理事
曾梵志,祖籍武漢,生於1964年。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油畫系,現居北京。作為最重要的中國當代藝術家之一,其作品受到世界範圍內美術機構和評論家的廣泛推崇。曾梵志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和視覺感染力。他個性沉靜,在自己的時空中,以獨立、冷靜地眼光審視四周事物。經過他銳利深邃的筆觸,現實生活中的七情六慾——從悲傷、戀舊、熱情、希望而至沉鬱、焦慮、恐懼,都逐一升華成了現代生活中令人愉悅、振奮,思索的共同經驗。評論家認為,曾梵志的作品總能改變觀者對以往接觸過的一切藝術的感知,強烈的表現力來源於其回憶與現實之間永恆的張力,以及在歷史和現實之間的自如切換。無論是抽象或具象的手法,表現主義還是沉思式的基調,他的作品始終以獨有的意象,叩問現實世界與歷史時空、社會及自然環境與人類之間的關係。2011年,曾梵志將其作品《豹》拍賣所得的3600萬港元全部捐給了TNC,用於支持自然保護事業。
朱志剛
金科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TNC理事會理事
朱志剛先生是中國金科控股集團公司的創始人。經過二十年的努力,金科集團業已發展成為一家集工業製造、置業投資、商貿服務和資本創投於一體的大型股份制企業,是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和浙江省重點骨幹企業。2012年營業收入超過12億美元。朱志剛先生長期來十分熱心公益,已先後在慈善、教育等領域捐資達5000萬人民幣。
趙志軍
天地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TNC理事會理事
趙志軍,1968年出生,1990年畢業於北京建築工程學院。趙志軍先生投資組建的公司自成立至今累計開發房地產面積逾300萬平米,自2000年至今共納稅近4億元,平均每年為社會提供工作崗位400餘個,為城市的發展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同時,趙志軍先生還熱衷公益事業,於2001年捐助建立平谷區夢笛希望國小,捐資助教等善款總額近千萬,不斷為社會慈善事業貢獻著自己的力量。2003年,趙志軍先生榮獲北京青年報社、英才雜誌社“房地產創新人物”公眾獎;2005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平谷區委員會評為2004年度優秀政協委員;2009榮獲“2008中國城市傑出貢獻企業家”榮譽稱號。

專家學者

龍勇誠龍勇誠
首席科學家:
龍勇誠
中國靈長類專家組組長、中國獸類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動物生態學會理事。在靈長類動物生態行為學和生物多樣性與自然保護管理、研究方面具有全面而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先後在國內外科學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2003至今,一直在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部工作,歷任老君山項目負責人、滇金絲猴全境保護項目負責人、雲南項目副主任、雲南項目代理主任、首席科學家。
科學與政策中心主任:張小全
張小全張小全
生態學博士。2009年加入TNC。主要從事土地利用、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LULUCF)碳計量、CDM和自願碳標準造林業碳匯項目及其方法學開發。作為領銜專家,編制了中國首次LULUCF溫室氣體(GHG)清單,開發了全球首個CDM造林再造林(AR)方法學“退化土地再造林方法學”和第六個方法學“以灌木為輔助的CDM退化土地造林再造林方法學”;開發了全球首個CDMAR項目“廣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項目”以及其它多個在中國和印度實施的CDM和自願碳標準AR項目;開發了熊貓標準“包括竹子造林的退化土地造林方法學”和“低效林改造方法學”,中國GHG自願減排項目方法學“竹子造林碳匯項目方法學”。目前是CDM執行理事會AR工作組成員(2006~),已開發國家GHG清單審評專家(2004~)、專家組組長(2009~)、LULUCF清單評審顧問組成員、CDMAR方法學評審專家(2005~)。

價值準則

品德高尚、誠實正直
協會將在機構從事的一切活動中堅持最高的道德操守和職業標準,並在此過程中對我們的使命負責、對公眾負責。
以人為本、尊重傳統
持久的保護成效取決於民眾與合作夥伴的積極參與;我們努力保護的自然系統也是他們的生存和生計之所在。我們尊重當地社區的需求、價值觀念與文化傳統,並致力於建設互惠互信的合作關係。
團隊多元、兼容並蓄
我們深知,協會領導層和員工團隊在文化背景和信仰上的多元化是我們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功的保證。我們對員工的招聘和培養都將體現出我們機構的全球化特徵和多元包容性。
協會一體、互相支持
我們的優勢與活力在於我們以協會一體的方式開展工作。儘管我們的員工分散在世界各地,但我們都為一個共同的使命而努力。我們珍視團隊精神和協作精神,這是保障我們事業成功的關鍵。
從長計議、講求實效
保護地球的生物多樣性是我們的使命,也是我們一切行動的指南。我們採用現代最好的科學方法,充分發揮創新精神,遵循“非對抗”的工作原則,制定針對複雜的生態保護問題的、可以產生廣泛和持久效果的創新方案。

NGO組織之環境保護協會二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 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自然之友
中國地理學會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北京麋鹿苑
中國環境文化促進會
昆明野地環境發展研究所
“大地之愛·母親水窖”項目
大自然保護協會
百萬森林
北京林業大學山諾會
香港地球之友
中國核學會
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
清水同盟
樂活家園網
婦女環境小組
綠點廣州
盤錦黑嘴鷗保護協會
野草文化傳播中心
濕地聯盟
未沙衛環境網
青年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網
中國地質學會
中國地震學會
雲南生態網路
北京林學會
中國公園協會
北京市環境科學學會
北京市環境衛生協會
中國長城學會
中國城市環境衛生協會
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
中國鍋爐水處理協會
中國海洋學會
濕地國際-中國
中國化工環保協會
中國環保機械行業協會
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
中國可持續發展研究會

中國綠色食品協會
中國植物保護學會
自然景象環境保護協會
阿拉善SEE生態協會
中國生態經濟學會
綠色生活體驗驛站
中國災害防禦協會
中國自然資源學會
中華環保聯合會
中國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北京水利學會
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
成都觀鳥會
瀚海沙
北京交通大學學生資源與環保協會
河南大學綠色聯盟協會
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
綠色網路聯盟
陝西省“媽媽環保”志願者協會
雲南大學喚青社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
中國植物學會
中國治沙暨沙業學會
環境與發展研究所
中國節能協會
綠色龍江
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
中國原子能農學會
低碳網
中國沼氣學會
綠色北京
大連野鳥協會
北京市水務局團委
天津市農學會
中國水利學會
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
綠家園
NPO信息諮詢中心
中國風景園林學會
河北綠色知音

中國水土保持學會
中國土地學會
北京節能和資源綜合利用協會
貴州師範大學社區保護與社區發展研究中心
國際綠色產業聯盟
中國化工節能技術協會
濟溪環境交流網路
北京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北京清華NGO研究所
中國人民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
北京市園林綠化企業協會
綠色紅河
中國高校動物保護聯盟
北京土地學會
北京師範大學白鴿青年志願者協會
北京大學清潔發展機制研究會
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
OUR PART我們的貢獻
新疆自然保育
華北電力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院
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人文環境保護委員會
濟南“走進自然”環保志願者協會
珍·古道爾(北京)環境文化交流中心
北京地球縱觀環境科普研究中心
貴州PRA網
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噪聲與振動控制委員會
農業生物多樣性
廣西醫科大學綠色沙龍
中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資料研究中心中國經濟林協會
北京腐蝕與防護學會
中國林業與環境促進會
北京花卉協會
北京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助學中心
北京環境與發展研究會
中央民族大學青年志願者協會
北京環境誘變劑學會
長春社香港環保團體
中國農業節水技術協會
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

草海農民自然保護協會
北京節能學會
中國太陽能學會
北京蘭花研究會
北京天恆可持續發展研究所
北京再生資源和舊貨行業協會
北京文化遺產保護研究中心綠島環境保護協會
北京市公園學會
中國再生資源商業行業協會
綠色和平北京聯絡辦公室
北京市朝陽區達爾問環境研究所
清華大學學生綠色協會
天津環境科學學會綠色教育助學委員會
天津市植物學會
天津市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助學中心
天津市土地學會
天津市園林學會
天津市再生資源行業協會
天津市災害防禦協會
天津市節能協會
天津市核學會
北京市順義環境保護協會
天津市資源綜合利用協會
天津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環保產業協會環境工程服務中心
天津市環境科學學會
天津市林學會
天津市能源研究會
北京市通州區環保產業協會
天津市生態學會
天津津南環保產業協會
天津市水利學會
天津市寧河縣環保協會
北京市延慶縣綠十字生態文化傳播中心北京市宣武區環境保護學會
北京市醫院污水污物治理技術協會
北京土壤學會
中國草原學會
北京科技大學綠盾環協會
中國自然保護區網

世界慈善基金組織

樂配幫幫忙
多背一公斤
壹基金
麥田計畫
綠駝鈴
藏東愛心網
KIVA
奧比斯
代理媽媽
慈善功德網
邊城愛心網
螢火助學網
中國觀鳥
樂施會
燈塔計畫
自然之友
彩蝶計畫
西部女性網
微笑圖書室
愛德基金會
救助兒童會
陽光助困網
中國收養中心
蝴蝶之家
深圳市義工聯合會
國際行動援助
鄉村教育促進會
半邊天基金會
GLOBAL GIVING
山丹丹助學計畫
中國扶貧基金會
同性戀親友會
小桔燈公益捐書活動
北京富平學校
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
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
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
鶴童[中國老人院]
利智康復中心
中國國際慈善基金會
西部雛鷹助學網
惠黎基金會
公益組織孵化器
北京義工聯服務隊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
中國環境NGO線上
綠色昆明·昆明環保科普協會
美新路公益基金
愛心互動助殘志願者組織
拯救中國虎國際基金會
大自然保護協會
小小鳥打工互助熱線
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
北京地球村環境教育中心
福特基金會國際獎學金
北京國際志願人員協會
武漢白鱀豚保護基金會
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
北京在行動國際文化中心
幸福家園——網植計畫
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
亞洲動物基金
春苗公益助學中心
廣州市揚愛特殊孩子家長俱樂部
北京紅楓婦女心理諮詢服務中心
溫暖中國——貧困腫瘤患者救治行動
北京天下溪教育諮詢中心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畫署
北京農家女文化發展中心
北京紅丹丹教育文化交流中心
惠澤人志願服務發展網
河北進德公益事業服務中心
國寶工程·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
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畫
北京大學法學院婦女法律研究與服務中心
北京市西部陽光農村發展基金會
涼山彝族婦女兒童發展中心
中國志願者保護藏羚羊協會
四川汶川大地震心理重建援助
金鑰匙視障教育研究中心
污染受害者法律幫助中心
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
陝西省婦女理論婚姻家庭研究會
上海青聰泉兒童智慧型訓練中心
北京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

在華十大國際NGO組織

機構名稱成立時間機構介紹

樂施會

logo
1976年它於1976年由一群自願者成立,1988年在香港註冊為一個獨立的發展及救援機構。樂施會的宗旨是跨越種族、性別、宗教和政治的界限,與貧困群體一起面對貧窮和苦難,讓所有人都得到尊重與關懷,享有食物、居所、就業機會、教育及醫療衛生等基本權利,在持續發展中建設一個公平的世界。香港樂施會的資金大部分來自香港市民、社團及商業機構的捐款。

美國福特基金會

logo
1936年福特基金會是一個致力於國際和平和改善人類福祉的私人慈善機構。它的宗旨是尋求強化民主價值觀,減少貧困和不公,促進國際合作和提高人類的成就。福特基金會關注的重點領域為環境與發展、生育健康、公共政策與政府治理、法律和權利、教育。福特基金會是全球最大的私人基金會之一。1999年它的基金總值超過100億美元,年度預算亦超過了5億美元。

英國救助兒童會

logo
1919年

英國救助兒童會是英國最大的國際非政府組織之一,是救助兒童會國際聯盟的重要成員。英國救助兒童會宗旨是:“在一個兒童的基本人權仍得不到保障的世界裡,我們努力為所有兒童爭取享有幸福、健康及安全的童年的權利。我們的一切工作都以兒童生活的現實情況為關注的中心。我們和兒童一起,力爭為現在和未來的世代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日本笹川和平財團

1986年笹川和平財團宗旨是促進國際間相互理解、交流與合作的事業。1989年,為了進一步促進中日友好關係,笹川和平財團與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共同設立了中日友好交流基金。其宗旨是利用該基金,通過開展中日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等領域的人員交流,加深相互理解,促進友好與合作,培養兩國所需人才。

無國界衛生組織

logo
1971年無國界衛生組織主要由一些醫療救助志願者組成,目的在於向被慢性和多種疾病困擾的人們提供醫療救助,特別是賑災援助。1999年,由於其突出貢獻,無國界衛生組織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目前,在中國開展項目的有法國、英國、比利時和荷蘭的無國界衛生組織。其主要項目包括為鄉村衛生保健人員提供培訓、基礎設備及健康教育、改善母嬰健康、愛滋病預防教育等。

微笑列車

logo
1999年微笑列車是美國的一家旨在幫助全球唇顎裂兒童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微笑列車除向開發中國家派送外科專家志願者實施手術項目外,更注重培養當地施行此手術的醫生的能力。他們已投入了近2億人民幣在中國開展關於唇顎裂方面的研究、培訓和補救治療,其中部分用於為殘患兒童提供矯正手術。

綠色和平組織

logo
1971年是當今國際上影響最大的環保NGO之一。自1971年在美國反對阿拉斯加州的核實驗基地以來,綠色和平組織便以其激進、頑強、堅定而聞名於世。該組織的宗旨是通過非暴力行動面對問題並促進公眾對環境保護的支持。自1997年開始,綠色和平組織便開始在中國開展環保活動,目前每年在中國(包括香港特區)的預算在500萬左右。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

logo
1969年基金會的宗旨是防止對動物的虐待行為。在國際上一些反對使用珍稀動物毛皮和捕殺珍稀動物的活動中,不時可以看見其志願者的身影。該基金會於1993開始在中國開展活動,主要為設立在中國的一些小型項目提供資金。例如協助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在中國境內禁止為獲取熊膽而捕殺熊的做法。該組織還啟動了一個新的項目,宣傳國際上禁止動物性產品交易的法規。

喜瑪拉雅基金會

logo
1990年喜瑪拉雅基金會是台灣企業家韓效忠先生於創辦的。他年輕時留學美國,曾受益於福特基金會,因此在事業成功之後創辦了這一民間基金會。喜瑪拉雅基金會是亞太慈善聯合會的主要成員之一。近年來,該基金會的主要工作是舉辦學術研討會、出版台灣基金會名錄、設立公益網站和公益圖書館等。

英國海外志願服務社

1958年其宗旨是促使男性或女性與貧困國家的人一道工作,共同分享技術、提高能力,推動國際之間理解,追求一個更加平等的世界。目前英國海外志願服務社每年大約派1800多個志願者到60多個國家。中國改革開放以後,英國海外志願服務社便派志願者到中國教英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