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無名氏

漢無名氏

漢無名氏是一批作詩而未留名的詩人的統稱。漢無名氏寫的詩,內容大多數是寫夫婦之間或朋友之間的離愁別緒和士人的彷徨失意,有些作品表現出及時行樂的思想。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在五言詩的發展上有重要地位。

無名氏簡介

無名氏指姓名不可考的人清俞樾 《茶香室叢鈔·茶湯》:“ 宋 無名氏《南窗紀談》云:‘客至則設茶,欲去則設湯。’” 清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五:“ 宋 無名氏《九張機》,自是逐臣棄婦之詞,淒婉綿麗,絕妙古樂府也。”魯迅 《南腔北調集·經驗》:“人們大抵已經知道,一切文物,都是歷來的無名氏所逐漸的造成。”梁代蕭統(501-531)編《文選》 (中華書局1977年版)。《行行重行行》為無名氏所寫。

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組詩名,最早見於《文選》,為南朝梁蕭統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編者把這些亡失主名的五言詩匯集起來,冠以此名,列在“雜詩”類之首,後世遂作為組詩看待。

《古詩十九首》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凜凜歲雲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明月何皎皎》。

作者寫作年代

關於《古詩十九首》的作者和時代有多種說法,《昭明文選·雜詩·古詩一十九首》題下注曾釋之甚明:“並雲古詩,蓋不知作者”。曾有說法認為其中有枚乘、傅毅、曹植、王粲等人的創作,例如其中八首《玉台新詠》題為漢枚乘作,後人多疑其不確。今人綜合考察《古詩十九首》所表現的情感傾向、所折射的社會生活情狀以及它純熟的藝術技巧,一般認為它並不是一時一人之作,它所產生的年代應當在東漢順帝末到獻帝前,即公元140—190年之間。

意義

《古詩十九首》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誌。漢末文人對個體生存價值的關注,使他們與自己生活的社會環境、自然環境,建立起更為廣泛而深刻的情感聯繫。過去與外在事功相關聯的,諸如帝王、諸侯的宗廟祭祀、文治武功、畋獵遊樂乃至都城官室等,曾一度霸踞文學的題材領域,現在讓位於與詩人的現實生活、精神生活患患相關的進退出處、友誼愛情乃至街衢田疇、物候節氣,文學的題材、風格、技巧,因之發生巨大的變化。

《古詩十九首》在五言詩的發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國詩史上也有相當重要的意義,它的題材內容和表現手法為後人師法,幾至形成模式。它的藝術風格,也影響到後世詩歌的創作與批評。就古代詩歌發展的實際情況而言,稱它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並不過分的。詩史上認為《古詩十九首》為五言古詩之權輿的評論例如,明王世貞稱“(十九首)談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詞婉旨,碎足並駕,是千古五言之祖”。陸時庸則雲“(十九首)謂之風余,謂之詩母”。

評價

“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人代冥滅,而清音獨遠,悲夫!”——鍾嶸《詩品》

“觀其結體散文,直而不野,婉轉附物,怊悵切情,實五言之冠冕也。”——劉勰《文心雕龍·明詩》

“興象玲瓏,意致深婉,真可以泣鬼神,動天地”——胡應麟《詩藪》

“《十九首》所以為千古至文者,以能言人同有之情也。人情莫不思得志,而得志者有幾?雖處富貴,慊慊猶有不足,況貧賤乎?志不可得而年命如流,誰不感慨?人情於所愛,莫不欲終身相守,然誰不有別離?以我之懷思,猜彼之見棄,亦其常也。失終身相守者,不知有愁,亦復不知其樂,咋一別離,則此愁難已。逐臣棄妻與朋友闊絕,皆同此旨。故《十九首》雖此二意,而低回反人人讀之皆若傷我心者,此詩所以為性情之物。而同有之情,人人各具,則人人本自有詩也。但人人有情而不能言,即能言而言不能盡,故特推《十九首》以為至極。”——清人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

主要作品

《古詩十九首》 《江南》 《長歌行》 《枯魚過河泣》 《十五從軍行》 《東門行》 《順帝末京都童謠》 《恆靈時童謠》 《別詩》 《步出城東門》 《刺巴郡守詩》 《孤兒行》 《古歌》 《古絕句》 《古樂府》 《古艷歌》 《橘柚垂華實》 《孔雀東南飛》《蘭若生春陽》 《梁甫吟》 《隴西行》 《猛虎行》《陌上桑》《穆穆清風至》 《四坐且莫喧》 《新樹蘭蕙葩》 《艷歌行》 《燕趙多佳人》 《飲馬長城窟行》 《怨歌行》《無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