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 古 樂府】(漢無名氏)
蘭草自然 香,
生於大道旁。
要 鐮八九月,
俱在束薪中。
注釋
①然:一作“言”。
②要:同“腰”。此句一作“十月腰鐮起”。
翻譯
芳蘭不生於幽谷,而長在路旁,
到了秋天,便不免和雜草同被刈割,
雜置在束薪之中。
作品賞析
“蘭草自然香,生於大道旁。”蘭草,有兩種,一種為菊科植物之蘭草,全體有香氣,秋季開花;一種為蘭科植物之蘭草,春季開花,花有香氣,即現在常見的盆栽者。兩種本皆勝於山野。自生香,是說其香是天然生成的,本自與眾草不同。生於路旁,又見蘭草本於眾草同生同長,表面上並無區別。兩句一正一反,一句說蘭草在香氣上與眾草有別,一句說蘭草與眾草所生之地無別。“要鐮八九月,,並在束薪中。”八九月已是秋暮,草木長成,正是砍柴季節。鉤簾,當作“鉤鐮”。“簾”的繁體字為“廉”,與“鐮”音同形近。鉤鐮,鐮刀也。鉤鐮起,即農諺所說的“動刀鐮”,揮鐮收割之謂也。打柴人開始砍柴了,他們的目的在柴而不在香,結果蘭草也好,眾草也罷,一起砍倒在地,打成捆,留待冬季作柴燒。這兩句詩人為蘭草鳴不平,亦是以此為喻,為人才的不被賞識、不能盡其才鳴不平。人才何以不為人所賞識呢?孟郊《湘弦怨》詩云:“昧者理芳草,蒿蘭同一鋤。”其意實指此詩,其中明確點出糟蹋蘭草的“昧者”,這對理解此詩是很有啟發意義的。很明顯,蘭草之被埋沒,是由於居上位之人的昏聵。聯繫樂府古辭的“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策良將怯如雞”,不正是這首詩不平之鳴之所指嗎?人才不被識,不得用,被當作凡花眾草來踐踏,這是封建社會常有的事,但絕不僅存於封建社會。因而,此詩所寫蘭草遭遇的寓意,到今日仍能引人感嘆、發人深思,而其物象與意象之巧妙融合,又大大豐富了詩的內涵外延,使這短短的二十個字,更具有耐人咀嚼的藝術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