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布局
PP2000衝鋒鎗的槍體之小巧,幾乎可以與現代的戰鬥手槍相媲美。在取下附加槍托並使用20發短彈匣供彈時,該槍完全可以像一支手槍那樣單手持槍射擊。握把、扳機護圈和下機匣為整體設計,並採用高強度的塑膠(內嵌金屬件)製成。採用塑膠材料一方面有利於減輕零部件的質量,提高零部件的工藝性、降低成本;另一方麵塑料材料的耐腐蝕性較好,導熱性也低,在天氣寒冷的時候,握持塑膠製成的握把不會覺得太冰手。扳機護圈的尺寸較為寬大,即使射手戴著厚手套依然可以操作自如。考慮到在雙手持槍射擊時,前方輔助操槍的手如果位置不當,手指就會被從槍口帽逸出的火藥氣體灼傷,因此扳機護圈的前部採用加粗設計,用作小握把,以便於雙手握持操控武器。槍身結合銷的解脫手柄就藏在小握把底端。彈匣接口設在握把內。彈匣卡筍為按鈕式,位於扳機護圈後方,一般裝在機匣的左側,如有需要也可以換裝到右側。彈匣有20發和44發兩種,可適應不同任務的需求:在需要隱藏攜行武器時,使用20發彈匣,有利於減小全槍高度;在近距離正面突擊作戰中使用44發彈匣,有利於提高火力持續性。彈匣的容量有零有整,看起來有些奇怪,但兩個彈匣加起來剛好是俄軍衝鋒鎗彈藥基數的一半(俄軍衝鋒鎗的彈藥基數定為128發)。此外,44發彈匣還可以安裝在槍尾專門的卡槽內充當槍托使用,這一設計也是PP2000一亮相便使人耳目一新的亮點之一。但必須承認,彈匣插在槍尾充當簡易槍托使用時確實不大舒適:一方面,加裝了簡易槍托後全槍長度仍然較小,抵肩射擊時動作不夠舒展;另一方面彈匣底部的平面太小而且堅硬,抵在肩窩並不舒服。因此,在選型試驗後期,PP2000又增加了可供選擇的摺疊式金屬框架槍托,也是插在槍尾卡槽內使用,攜行時可向右摺疊,還可用於近身搏擊。只是這種改變說不清是進步還是倒退―抵肩舒適性的問題雖然有所緩解,但金屬槍托的長度不比彈匣充當的簡易槍托長,抵肩動作依然難以舒展。摺疊的槍托雖然減小了攜行長度,但在突發情況下,來不及打開的槍托會妨礙射擊。此外,粗糙的槍托也破壞了原本流暢的線條,不僅有損美觀,還多了一些鉤掛。
位於槍管上方的拉機柄也有別於傳統設計。最初的樣式與PP90M1衝鋒鎗類似,槍機前方的連桿暴露在機匣外,像個按鈕,直接按住向後推。這種結構看似新穎,也有利於減小全槍橫向尺寸,但操作起來非常不便。後來在槍機連桿前方增加了一個鉸接手柄,可以扳起向左或者向右旋轉,使用後鬆開又會在內置彈簧的作用下回位到與槍管平行的位置,在不增加橫向尺寸的前提下令使用更為順手。直接暴露在外面的槍機連桿和槍管上表面,有利於散熱,在試驗中曾連續射擊240發都沒有出現過熱現象。
保險-快慢機轉換的三角狀選擇手柄位於機匣左側,握把的後上方位置。這與現代很多槍械為便於左撇子射手單手操作,常在機匣左右兩側都設保險和快慢機轉換器的做法有所不同。但這也算不上是什麼大缺點,只要將彈匣卡筍換到右側,左撇子射手在單手持槍的時候,也可以單手完成基本操作。
在試驗評比中,專家們對該槍的外觀設計褒貶不一,大多數認為現代感十足,非常“喜歡”,但也有些人抨擊它“過於精巧細緻,像玩具多於像武器”。但不可否認,PP2000設計上的獨具匠心在吸引眼球之餘總還有不少可取之處,極盡輕巧、簡潔之能事,兼顧隱藏攜行和火力持續性的需要。
內部結構
與現代感十足的外觀布局相反,PP2000衝鋒鎗在內部結構上相當傳統。它採用同類武器中套用最廣泛的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這種原理經過多年的使用實踐,技術成熟而且作用非常可靠。
擊錘式擊發機構,可實施單發或連發射擊。槍機運動到最前方位置,包住槍管尾端(即包絡式槍機)時擊發。這種閉膛待擊方式,有利於避免質量較大的槍機在運動時可能產生的晃動對精度的不良影響,而包絡式槍機的結構既有利於縮短全槍長度,又可以在萬一發生遲發火或早發火故障時避免損壞槍的工作機構或傷害射手。擊針採用斜向布置,以直線方向迎接擊錘從上到下的撞擊,避免了擊錘斜向撞擊對槍機的不利影響。
眾所周知,自動射擊的速度對武器可控性和射擊密集度的影響很大。如果對理論射速不加以控制的話,無疑將會無謂地增加彈藥的耗費,使武器系統的費效比升高。大多數衝鋒鎗和自動手槍由於受外形尺寸的制約,自動機運動行程較短,自動循環速度快,射速比較高。雖然PP2000式衝鋒鎗的長度尺寸非常小,但由於它採用了獨創的減速機構,延長了發射機構運動時間,將武器的理論射速控制在了600發/分左右。
在槍身質量輕、槍管短而且彈藥初速較高的情況下,保證射擊精度確實是一項艱難的任務。實踐證明,PP2000將拉機柄置於槍管上方,斜向布置的擊針,延長發射機構運動時間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精度。
彈藥
PP2000衝鋒鎗可以發射任意一種9×19毫米規格手槍彈,包括俄國制式的7N21和7N31手槍彈,也可以兼容西方國家生產的或者俄羅斯本國仿製的9×19毫米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當前,單兵防護手段的不斷升級及其普遍使用使俄軍非常重視彈藥的穿甲能力。在這一指導思想下研製列裝的7N21和7N31彈藥都具有較強的穿甲能力。
7N21由中央精密機械科學技術研究所研製,彈頭裝有經過熱處理調質的鋼芯。彈芯半裸於被甲表面,擊中硬目標後與被甲分離,單獨穿過目標。由於彈頭動能高達550焦耳,加之鋼芯硬度較高,不容易變形,因而具有較強的穿透能力。
7N31由圖拉儀器設計局開發,彈頭具有經熱處理硬化的蘑菇形鋼芯,鋼芯頭部鈍平並半裸在被甲外面,鋼芯與被甲之間是鋁合金材料的襯套。擊中硬目標後彈芯與被甲分離。由於彈芯的長徑比比7N21大,在軟目標內更容易翻滾,因此殺傷效果更好。該彈的彈頭質量很輕(只有4.2克,而巴拉貝魯姆手槍彈的彈頭質量則將近8克),但初速很高。高初速與特殊彈頭結構的結合使該彈成為9×19毫米手槍彈中的穿甲之王。使用PP2000發射時,在90米的射距上可以擊穿3毫米厚的鋼板,在50米處可以穿透厚度為5毫米的鋼板,如果在20米距離上射擊,則可以輕鬆地穿透8毫米厚的鋼板。
PP2000衝鋒鎗的威力對個別人的“玩具論”是一個相當有力的回應。但這卻不能作為在選型中壓倒對手的砝碼,因為幾乎所有參試樣槍配用的都是這幾種彈藥。此外,俄特種部隊在2000年採納使用的SR2衝鋒鎗,由於配用9×21毫米的系列手槍彈,在穿甲方面更具潛力。
前景展望
PP2000衝鋒鎗進軍裝備體系的絆腳石主要是該槍在揚塵條件下故障率稍顯略高、彈匣容量也不夠多。當然這也只是推測,因為世界上其它國家9×19毫米軍用衝鋒鎗的彈匣容量通常不超過32發。而它的競爭對手,如科夫羅夫斯克的AEK-919(早期工廠編號為AEK-918Gh)、伊熱夫斯克的PP19“野牛”、同樣出身KBP的PP90M1等,也並非完美無暇。
AEK-919衝鋒鎗為提高武器自動射擊時的穩定性和射擊密集度採用了附加的平衡機構和結構相當新穎獨特的膛口制退補償器,但在射速的控制和外形尺寸方面略有不足。
號稱可以發射所有9毫米口徑彈藥的“野牛”衝鋒鎗,64發大容量彈鼓帶來較高的火力持續性,但同時不可避免的巨大塊頭也使其使用受到一定限制——難於隱藏攜帶。
PP90M1更是被媒體認為是“東施效顰”的槍械版。通過適配器在獲得通用64發彈鼓和32發彈匣這一性能的同時,失去了至關重要的操作簡單和動作可靠性,尤其是按鈕狀的“拉機柄”,在加裝消音器之後幾乎“難以下手”(有最新資料顯示,PP90M1的拉機柄也被改為PP2000正在採用的樣式了)。
雖然俄軍方對“巴克薩聶茨”選型工作的具體情況披露不多,但媒體上對選型結果的推測和議論卻不少。其中最有信服力的,就是認為此次衝鋒鎗選型極有可能效仿2003年最終落幕的新軍用手槍選型(同時選中列裝了9×19毫米的GSh-18手槍、雅利金手槍和9×21毫米的謝爾久科夫自動手槍),勝出者會不止一位。因為任何一種武器要想做到“性能面面俱優、放之四海皆適用”是不可能的,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為不同的人員和不同的戰術任務配備不同的武器,在不同的需求中發揮其各自所長。
PP2000沖錚槍儘管還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之處,但具設計思想充分迎合了西方提出並已實踐的“單兵自衛武器(PDW)”的戰術要求:短小精悍,注重威力和火力持續性,某些性能指標還遠超出比利時FN公司的P90和德國的MP7。更令俄羅斯人驕傲的是,PP2000是在9×19毫米彈藥的平台上,實現甚至超過了國外藉助小口徑彈藥技術達到的技術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