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效率值

per效率值是球員效率指數為綜合數據指數的數值。

簡介

NBA對於球員有一個綜合判斷指數:效率準則,這個效率指數的最基本思路是將一名球員球場表現的折算成為一個可以進行比較的數字,保障了不同位置的球員都可以在一個通過換算後的同一起跑線上進行比較。

NBA球員效率指數公式為:[(得分+籃板+助攻+搶斷+封蓋)-(出手次數-命中次數)-(罰球次數-罰球命中次數)-失誤次數]/球員上場比賽的場次。這個依據的得出,可以綜合判斷球員良性表現,並且參照球員的球場不良表現,接著根據球員出場的次數來得出單場平均的效率表現。

NBA球員效率指數是一個綜合指數,雖然存在一些缺陷,但衡量一名球員,關注效率指數是現在業餘球迷所可以借鑑的最佳選擇。

算法實例

NBA球員效率指數是現在NBA官方數據中,最常見的一個綜合數據指數,而事實上同樣存在不合理的基準,就是某種程度上把進攻指數凌駕在防守指數之上。假設有兩名球員同時計算5場比賽的效率指數: A球員:150分50籃板25助攻5搶斷5封蓋,出手次數100次命中50次,而罰球60次命中50次,失誤10次的話,該球員場均30分10板5助攻1搶斷1封蓋2失誤命中率50%罰球率83%。該球員的效率指數為:33 B球員:60分75板15助攻15搶斷20封蓋,出手次數70次命中45次,罰球20次命中15次,失誤同樣10次的話,該球員場均12分15籃板3助攻3搶斷4封蓋2失誤命中率64%罰球率75%。該球員的效率指數僅僅為:29 事實上,前者是標準的全能進攻型球員,而後者是標準的全能防守型球員,只不過因為相對來說防守型數據搶斷與封蓋的獲得遠不如得分這般容易,所以顯得這位場均得分12分卻在籃板15次搶斷3次封蓋4次的優秀球員顯得遠不如進攻性球員。 而這個數據儘管存在一定的偏袒進攻性,卻是現在官方使用的最常用的效率指數,也是相對來說比較客觀的一項比較基準。

記錄

NBA聯盟歷史上單賽季球員效率指數最高的是威爾特·張伯倫。張伯倫曾在1961-62賽季以及1962-63賽季創造了PER效率值的紀錄(31.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