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魅力湘潭](/img/c/5b0/wZwpmL2MTMyMzN0MDM2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zA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湘潭”之名來源於它的地理特徵。一說為此地因處湘江之曲 而多“潭”乃得名“湘潭”,另一說則更廣為接受,即得名於昭山下湘江中的湘州潭,即昭潭,此潭實際為湘江中較深的一段,但因為傳說中與周昭王的聯繫而頗為有名,以至於作為一個主要地理特徵自唐朝起賦名其所在的地域為湘潭縣。
湘潭市境內自漢代設立第一個縣治--湘南縣並構築縣城(今湘潭縣石潭鎮古城村)。自唐移湘潭縣治於洛口(今湘潭縣易俗河鎮)基本確立今湘潭市區和湘潭縣的境域有1200餘年。湘潭境內的古代居民,已知的至遲在距今5000年前。
建制沿革
商周時期,市境為荊楚之地,百越文化的影響較大。從出土的文物看,這裡是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交匯融合地區。
戰國後期,楚從黔中郡劃出長沙郡,湘潭市全境屬長沙郡。秦統一中國,郡屬仍舊。
西漢,劉邦封吳芮為長沙王,繼而劉發為長沙王,湘潭全境屬長沙國。
東漢初,建湘鄉縣,劃入零陵郡,境內餘地屬長沙郡。建安二十年(215年),蜀、吳劃勢力範圍,零陵郡屬蜀,長沙郡屬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吳襲荊州,市境遂均屬吳衡陽郡,郡治在今湘潭縣古城鄉。
晉,市境屬衡陽郡,郡治仍在今湘潭縣古城鄉。當東晉從荊州析出湘州時,境屬湘州。
![魅力湘潭](/img/8/9a2/wZwpmLxYzM4YDOygzMx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4M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南北朝時期,市境屬南朝管轄,屬湘州衡陽郡。
隋,市境屬潭州長沙郡。唐天寶八年(749年),從隋代的湘潭和衡山兩縣北部調整出新的湘潭縣,並將縣治移至洛口(今易俗河鎮)。
五代時期,市境為南方馬氏所建楚國屬地,隸潭州長沙府。
宋朝,市境屬荊湖南路潭州。南宋,湘潭縣城遷至今湘潭市城正街元貞元年(1295年),湘鄉、湘潭縣均升為州,均屬湖廣行省湖南道天臨路。
明,市境屬潭州,湘潭、湘鄉復為縣。
清代,市境屬長沙府。
![湘潭市區](/img/2/149/wZwpmL1ATO3kDMxIzN4E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yc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49年8月,湘潭和平解放,湘潭縣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7月,經中南軍政委員會批准,改湘潭縣城關區為湘潭市,隸屬由岳陽遷至湘潭的長沙專署(1952年10月改名為湘潭專署),湘潭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53年04月,政務院批准湘潭市為省轄市,由湘潭專署代管。
1968年09月,成立湘潭市革命委員會,
1980年10月,湘潭市革命委員會改名為湘潭市人民政府,同年湘潭市改為省直轄市。
1983年08月,湘潭地市合併,將其原湘潭地區的瀏陽縣劃歸長沙市,醴陵、攸縣、茶陵、酃縣劃歸株洲市,湘潭、湘鄉兩縣劃歸湘潭市。湘潭實行市管縣體制。全市轄湘潭、湘鄉兩縣和雨湖、岳塘、湘江、板塘、郊區五個區。
1984年,將湘潭縣的銀田鎮和韶山區劃出設立縣級韶山區,由湘潭市管轄。
1986年,湘鄉縣改市,仍由湘潭市轄。
![湘潭地標--君子蓮](/img/9/9d2/wZwpmL4UTN2YDO3EjM2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xI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90年韶山撤區建市,1992年湘潭市城郊區由雨湖、湘江、岳塘、板塘、郊區五個行政區以湘江為界調整為雨湖、岳塘兩個行政區。
2005年08月12日,國務院批准(國函[2005]72號):將湘潭市人民政府駐地由湘潭市雨湖區雨湖路遷移至湘潭市岳塘區芙蓉路。
2009年,根據湘潭市政府決議,將面積138平方千米的響水鄉成建制劃歸雨湖區,由九華示範區託管,雨湖區面積由74平方千米擴大為212平方千米。
2010年,將響塘鄉、姜畲鎮成建制劃歸雨湖區,雨湖區的面積增加到451.39平方千米,由全省35個行政區中的第32位提升到11位,兩年時間面積擴大5倍多。
2012年3月20日,湘潭市委決定將湘鄉市龍洞鎮的7個行政村和金石鎮的2個行政村成建制劃歸韶山市,調整後,韶山市的面積由原來的211平方千米增加到247.3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底,湘潭市下轄雨湖區、岳塘區、湘鄉市、韶山市、湘潭縣,市政府駐地岳塘區。
市轄行政區劃 | 下級行政區劃 |
雨湖區 | 城正街街道、平政路街道、雲塘街道、雨湖街道、中山路街道、窯灣街道、廣場街道、羊牯塘街道、響塘鎮、響水鄉、鶴嶺鎮、楠竹山鎮、姜畲鎮、長城鄉、先鋒街道、昭潭街道、萬樓街道 |
岳塘區 | 寶塔街道、中洲路街道、五里堆街道、書院路街道、東坪街道、社建村街道、建設路街道、岳塘街道、下攝司街道、滴水街道、雙馬街道、板塘街道、昭山鎮、霞城街道、荷塘街道 |
湘鄉市 | 新湘路街道、望春門街道、崑崙橋街道、東山街道、龍洞鎮、棋梓鎮、潭市鎮、白田鎮、梅橋鎮、泉塘鎮、中沙鎮、壺天鎮、虞唐鎮、翻江鎮、栗山鎮、月山鎮、山棗鎮、東郊鄉、毛田鎮、金石鎮、育塅鄉、金藪鄉 |
韶山市 | 清溪鎮、銀田鎮、如意鎮、韶山鄉、永義鄉、楊林鄉、大坪鄉 |
湘潭縣 | 易俗河鎮、梅林橋鎮、譚家山鎮、中路鋪鎮、茶恩寺鎮、河口鎮、射埠鎮、花石鎮、青山橋鎮、石鼓鎮、雲湖橋鎮、石潭鎮、楊嘉橋鎮、白石鎮、烏石鎮、分水鄉、排頭鄉、龍口鄉、錦石鄉 |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湘潭位於湖南省的中部偏東地區,湘江下游,地跨東經111°58′—113°05′,北緯27°21′—28°05′。湘潭市東西最大橫距108千米,南北最大縱距81千米;北連寧鄉縣、望城縣、長沙縣,南與衡東縣、衡山縣、株洲縣交界,東接株洲市區、株洲縣,西與雙峰縣、漣源縣接壤。全市總面積5015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湘潭市域內為典型的低山-丘陵地貌,屬偽山、衡山、涓水盆地相間的盆嶺山系,地貌輪廓是北、西、南地勢較高,有韶峰、褒忠山、昌山、曉霞山四山為主體的中低山環繞;中、東部地勢低平,有湘江和漣、涓兩水為主體的水系分布,全市以“四山一江兩水”為骨架組成了向東北開口的山丘盆地地勢。市區座落於盆地開口處湘江下游的河谷平原上。最高點位於西部的褒忠山,海拔793米。最低點在昭山腳下的金馬洲,海拔30.7米。大致可以分為構造侵蝕低山-丘陵地貌、構造侵蝕剝蝕中低丘陵地貌、侵蝕堆積河谷平原地貌三種地貌類型。
氣候
湘潭市為典型的亞熱帶溫濕氣候區,具有明顯的季節氣候特徵: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盛夏高溫,冬季寒冷。據湘潭氣象台1991~2003年資料統計,年均降水量1425毫米,4~7月降水較集中,期間多有洪水發生,日最大降水量143.6毫米(1998年5月22日),年最大降水量1923.3毫米(1998年),年最小降水量1046.2毫米(2002年)。年均蒸發量1209.3毫米。日最大蒸發量12.6毫米(1995年7月19日),年最大蒸發量1468.4毫米(1992年),年最小蒸發量816.0毫米(2002年)。盛夏炎熱少雨,冬季嚴寒濕潤,極端最高氣溫達41.8攝氏度(2003年8月3日),最低氣溫-12.1攝氏度(1991年1月27日),年均氣溫17.5攝氏度。冬季多西北風,夏季多東南風。夏季乾旱,夏旱平均30天,秋旱平均40天,平均相對濕度80%,無霜期平均300天。
水文
![湘江](/img/c/0da/wZwpmL2QjM5cTN0gDO3E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4g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湘潭市屬湘江水系。區內地表水系發育,有涓水、漣水河為主要支流。涓水起源於雙峰縣馬鞍山一帶,河寬70-100米;漣水為湘江一級支流,流經漣源、婁底、湘鄉,於湘潭河口注入湘江;湘江位於市域東部,總體上水流平緩。地表水體較大的有水府廟水庫,是婁底市城區主要供水水源地,也是韶山灌渠的供水地,屬於省級濕地保護區。此外有花石、瓦葉塘、上石壩等小型水庫。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湘潭市現有森林植被以人工林為主,樹種類型多樣,用材林有杉木、馬尾松、樟木、稠木、楠木、百樂等16種;經濟林有油茶、油桐、棕、烏桕、桑、茶葉、桃、李、梅等15種;引進樹有濕地松、國外松、火炬松、水杉、池杉、義大利楊、黑荊等。農作物資源豐富,可供栽培的糧食、油料、纖維及其他經濟作物上千種。湘潭縣的“寸三蓮”、市郊的寸辣椒、矮腳白菜、項蓬長冬瓜等都比較出名。養殖的主要經濟魚類達到40多種,畜禽中的沙子嶺豬、壺天石羊為優良的地方品種。
土地資源
湘潭市土地資源具有耕地、水面和丘陵地較多較好的優勢。2015年有耕地12.2萬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4.3%,全市人均占有耕地447平方米。土地質量好,利用率高,水稻土、紅壤、菜園土分布較廣,有利於以水稻為主的種植業和大農業的開發。
水資源
湘潭四季分明,雨量豐沛,年降雨量一般在1500毫米左右。2015年全市水資源總量多年平均為37.7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1.45億立方米,地下水6.3億立方米。湘江和漣水、涓水都流經湘潭。
礦產資源
截至2016年底,湘潭市共發現礦產46種,占全省已發現礦種的32.6%,占全國已發現礦種的25.6%;其中已探明儲量礦種29種,占全省已探明儲量礦種的27.7%;共發現各類礦產地165處,探明儲量者上表57處,其中大型礦產11處,小型礦床24處,礦點25個。探明礦種儲量列全省前五位的僅有錳、磷、石膏、海泡石、陶瓷土、水泥灰岩、玻璃用砂岩、熔劑灰岩、冶金白雲岩、耐火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等11種。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6年底,湘潭市常住人口283.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71.0萬人,城鎮化率60.3%,比2015年末提高2.0%。全年出生人口3.2萬人,出生率11.2‰;死亡人口2.1萬人,死亡率7.4‰;人口自然增長率3.8‰。0-15歲(含不滿16周歲)人口45.6萬人,占常住人口的16.1%,與2015年持平;16-59歲(含不滿60周歲)人口179.9萬人,占常住人口的63.4%,下降0.6%;60歲及以上人口58.3萬人,占常住人口的20.5%,提高0.6%。
民族
2000年“五普”結果顯示,湘潭市轄域漢族居民占99.5%,少數民族12,382人。主要少數民族人口有土家、苗、蒙古、侗、回、瑤、滿、壯等民族,其中土家族人口3,805人,占少數民族人口的30.73%;苗族2,779人,占占少數民族人口的22.44%,其餘少數民族人口占46.83%,均在千人以下。
政治
領導信息
職務 | 姓名 |
市委常委、市委書記 | 曹炯芳 |
市委副書記、代市長 | 張迎春 |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 | 楊廣 |
市委常委、副市長 | 程蓓 |
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 | 胡衛兵 |
市委常委、市政法委書記 | 戴德清 |
統計信息據2017年12月政府官網,參考資料來源
友好城市
國內 | ||
序號 | 省市 | 城市 |
1 | 上海市 | 長寧區 |
2 | 海南省 | 海口市 |
國際 | ||
序號 | 國家 | 城市 |
1 | 日本 | 滋賀縣 彥根市 |
2 | 美國 | 加利福尼亞州 南艾爾蒙地市 |
3 | 越南 | 同奈省 邊和市 |
4 | 烏克蘭 | 沃倫州 盧茨克 |
5 | 西班牙 | 萊昂省 萊昂 |
6 | 荷蘭 | 西蘭省 泰爾納普 |
7 | 越南 | 安江省 龍川市 |
8 | 美國 | 德克薩斯州 艾倫市 |
9 | 法國 | 加萊海峽大區加萊市 |
經濟
綜述
2017年,初步核算,全市地區生產總值2055.8億元,比上年增長8.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3.5億元,增長3.1%;第二產業增加值1015.8億元,增長6.1%;第三產業增加值886.6億元,增長12.3%。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2256元,增長7.7%。
2016年,湘潭市地區生產總值1845.7億元,比2015年增長8.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50.9億元,增長2.9%;第二產業增加值976.1億元,增長6.6%;第三產業增加值718.7億元,增長11.6%。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65200元,增長7.7%。
2016年,湘潭市三次產業結構為8.2 : 52.9 : 38.9。規模以上服務業實現營業收入83.9億元,比2015年增長24.2%;實現營業利潤4.6億元,增長64.3%。第三產業比重比2015年提高2.0%。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8.2%,比2015年下降1.8%。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3%,比2015年提高1.5%。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1256.5億元,增長8.5%,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68.1%,比2015年提高1.1%。第一、二、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0%、44.4%、52.6%,第三產業貢獻率比2015年提高5.7%。工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41.2%,比2015年下降3.6%。資本形成總額、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6.5%、43.5%。
2016年,湘潭市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04元,比2015年增長8.5%。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607元,增長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76元,增長8.0%。城鄉居民收入比為1.91:1。全市全體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756元,增長9.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2665元,增長9.3%;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3343元,增長9.1%。居民食品消費支出占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係數)為30.9%。
第一產業
農林牧漁業
2016年,湘潭市農業實現增加值78.9億元,比2015年增長4.8%;林業增加值8.6億元,增長2.0%;牧業增加值54.6億元,增長0.4%;漁業增加值8.8億元,增長8.9%。
2016年,湘潭市糧食播種面積215.2千公頃,比2015年下降1.5%;油料種植面積23.1千公頃,增長2.3%;蔬菜種植面積68.0千公頃,增長5.8%。全市糧食總產量150.4萬噸,比2015年下降1.5%;油料產量增長8.1%;蔬菜產量增長6.4%;豬、牛、羊肉類產量下降2.2%;禽蛋產量增長4.3%;水產品產量增長8.4%。
2016年,湘潭市新增農田有效灌溉面積2440公頃,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320公頃。全年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4100萬立方米。提質改造農村公路353千米。
第二產業
製造業
![湘潭](/img/c/8cc/wZwpmLyATM0UTO1QDMx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0AzL3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2016年,湘潭市全部工業增加值889.4億元,增長6.7%。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843.9億元,增長6.9%。在規模以上工業中,非公有制企業增加值增長8.3%。高加工度工業增加值增長9.9%,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62.6%,比2015年提高3.7%。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增長1.6%,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9.8%,比2015年回落2.2%。省級及以上產業園區(含集中區)工業增加值增長9.6%,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77.8%,比2015年提高5.9%。
2016年,湘潭市規模以上工業統計的產品中,44.9%的產品產量比2015年增長。主要產品中,鋼材714.7萬噸,增長4.6%;汽車16.4萬輛,增長14.8%;直流電動機7.8萬千瓦,增長26.0%;交流電動機514.5萬千瓦,增長2.5%;水泥864.1萬噸,增長13.6%;風力發電機組111.8萬千瓦,下降26.0%;家用燃氣灶具189.2萬台,下降5.9%。
2016年,湘潭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9.1億元,比2015年增長40.9%。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1.0億元(2015年為-1.0億元);集體企業0.6億元,下降25.8%;股份合作制企業0.02億元,增長136.5%;股份制企業60.2億元,增長40.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15.6億元,增長40.2%;其他內資企業1.7億元,下降25.5%。分門類看,採礦業0.7億元,下降8.6%;製造業74.9億元,增長47.4%;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3.5億元,下降23.0%。利潤總額居前五位的工業行業大類是汽車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通用設備製造業和食品製造業,分別實現利潤18.0億元、9.0億元、8.6億元、5.3億元和4.9億元。
建築業
2016年,湘潭市建築業增加值92.9億元,比2015年增長5.5%。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5億元,增長18.0%。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823.0萬平方米,下降7.7%。房屋建築竣工面積660.3萬平方米,下降19.6%。
第三產業
房地產業
2016年,湘潭市施工項目共有3307個,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2878個,本年投產項目2496個。
2016年,湘潭市房地產開發投資129.6億元,比2015年下降10.9%。其中,住宅投資79.3億元,下降23.6%。商品房銷售面積254.0萬平方米,增長24.3%。其中,住宅銷售面積230.2萬平方米,增長22.8%。商品房銷售額102.4億元,增長24.0%。其中,住宅銷售額89.4億元,增長24.9%。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積92.4萬平方米,下降28.0%,比2015年末減少35.8萬平方米。
批發零售業
2016年,湘潭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2.4億元,比2015年增長11.9%。分經營地看,城鎮492.2億元,增長11.1%;鄉村90.1億元,增長16.3%。分行業看,批發業和零售業485.9億,增長11.8%,住宿和餐飲業96.5億元,增長12.4%。限額以上法人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297.1億元,比2015年增長18.4%。其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增長56.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7.8%,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1.2倍,金銀珠寶類增長29.9%,書報雜誌類增長1.5倍,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21.3%,汽車類增長7.0%。
2016年,湘潭市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比2015年上漲1.7%,商品零售價格上漲0.5%。
2016年,湘潭市進出口總額143.5億元,比2015年增長4.8%。其中,出口額89.7億元,增長28.1%;進口額53.9億元,下降19.6%。分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出口86.9億元,增長61.5%;加工貿易出口1.9億元,增長1.3倍。分重點商品看,機電商品出口33.0億元,增長19.8%,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36.8%;鋼材出口14.7億元,下降29.6%,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16.4%。分產銷國別(地區)看,對美國出口20.0億元,增長5.4倍;歐盟12.8億元,增長8.2倍;東協12.6億元,下降13.9%。
2016年,湘潭市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0.6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14.7%。實際引進境內省外資金284.2億元,增長16.4%。
2016年,湘潭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86.5億元,比2015年增長7.2%。其中,地方收入125.4億元,增長6.8%。地方收入中,稅收收入61.1億元,增長5.0%;非稅收入64.3億元,增長8.6%。上劃中央收入48.3億元,增長9.4%。上劃省級收入12.8億元,增長3.5%。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58.3億元,增長11.7%。其中,一般公共服務、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畫生育分別支出28.0億元、32.5億元、42.8億元、21.2億元,增長3.0%、11.8%、16.1%、17.9%。
金融業
2016年,湘潭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2027.5億元,比年初新增249.7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180.9億元,比年初新增132.9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618.9億元,比年初新增87.7億元。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1386.2億元,比年初新增117.3億元。其中,住戶貸款餘額346.7億元,比年初新增12.7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1039.4億元,比年初新增104.6億元。
2016年,湘潭市上市公司數量4家。直接融資總額309億元,其中,通過發行、配售股票共籌集資金43.0億元。
2016年,湘潭市保險公司原保費收入50.0億元,比2015年增長13.1%。其中,壽險保費收入36.8億元,增長22.1%;財產險保費收入13.2億元,增長8.0%。各項賠款及給付支出16.0億元,增長23.3%。
2016年,湘潭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938.2億元,比2015年增長14.5%。其中,民間投資1163.5億元,增長0.2%,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0.0%。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投資524.4億元,增長9.1%;非國有投資1413.9億元,增長16.6%。分投資方向看,民生投資137.2億元,增長34.6%;生態投資55.8億元,增長69.1%;基礎設施投資535.2億元,增長28.2%;高技術產業投資149.2億元,增長72.9%;技改投資843.7億元,增長1.9%。
商業服務業
2016年,湘潭市接待國內遊客4758.5萬人次,比2015年增長25.9%;接待入境遊客10.8萬人次,增長42.4%。實現旅遊總收入320.3億元,增長30.2%。其中,國內旅遊收入318.4億元,增長30.2%;國際旅遊外匯收入2770.5萬美元,增長31.0%。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截至2016年底,湘潭市共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6家,省級重點實驗室29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家,國家級、省級創新型企業16家。建成機電技術、先進礦山裝備製造、專利信息服務、工業設計服務等公共技術服務平台13家。研發出海底60米多用途鑽機(海牛)、核主泵用軸承、神舟系列飛船和天宮一號載人太空飛行器用特種線纜,國內首台(套)智慧型礦山港口輸送成套設備、SF35100型300噸交流傳動自卸車。全年專利申請量4107件,增長8.8%;授權量2388件,增長15.0%。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1775件,增長17.5%;發明專利授權量484件,增長5.7%。全年共取得省級以上科技成果120項,共簽訂技術契約167項,技術契約成交金額25.2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609.9億元,增長17.0%。
教育事業
湘潭教育具有良好的歷史傳統,基礎教育發展較好,全市共有國小481所,普通中學181所,其中湖南省示範性中學達11所。同時湘潭也是湖南省高等教育副中心,有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湘潭大學,湖南大學分校(在建)及湖南科技大學等8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在校學生數達12.6萬人。此外,全市還有各類科研機構97所,各類專業技術人員達13萬餘人,每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數、每萬人專利申請量和每萬人專利持有量均居全省第二位。
截至2016年底,湘潭市共有普通高校10所。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招生2987人,在學研究生8732人,畢業生2606人。普通本專科招生3.8萬人,在校生13.0萬人,畢業生3.4萬人。中等職業教育招生0.7萬人,在校生2.4萬人,畢業生0.9萬人。普通高中招生1.6萬人,在校生4.6萬人,畢業生1.6萬人。國中招生2.4萬人,在校生7.0萬人,畢業生2.5萬人。普通國小招生2.7萬人,在校生14.5萬人,畢業生2.4萬人。在園幼兒8.8萬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為95%。落實義務教育保障資金2.2億元,發放普通高中助學金1412.7萬元;發放中職國家助學金603.3萬元,資助中職學生6033人次;落實中職免學費資金3886.4萬元,資助中職學生3.3萬人次。
●本科院校
院校名稱 | 辦學層次 | 備註 |
湘潭大學 | 博士、碩士、本科 | 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
湖南科技大學 | 博士、碩士、本科 | 湖南省重點建設的高水平大學、卓越計畫 |
湖南工程學院 | 碩士、本科 | 卓越計畫 |
湘潭大學興湘學院 | 本科 | —— |
湖南大學湘江學院 | 本科 | 在建 |
湖南科技大學瀟湘學院 | 本科 | —— |
湖南工程學院套用技術學院 | 本科 | —— |
●高職院校
湘潭教育學院、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湘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理工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電氣職業技術學院、湖南軟體職業學院、湖南科技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湖南吉利汽車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湘潭縣一中(全國百強中學)、湘潭市一中、湘潭市二中、湘潭市三中、湘鋼一中、湘鄉一中、東山學校、湘機中學、韶山學校、湘潭縣五中、湘潭鳳凰中學
普通中學:
湘潭市四中、湘潭市六中、湘潭市七中、湘潭市十中、湘潭市十一中、湘潭市十二中、湘潭市十六中、湘潭市十七中、湘潭市十八中
文化事業
截至2016年底,湘潭市有藝術表演團體3個,民眾藝術館、文化館6個,公共圖書館6個,博物館、紀念館6個。有線廣播電視用戶57.2萬戶,其中有線數位電視用戶47.2萬戶。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100%。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10個。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底,湘潭市共有醫療機構2516個,其中醫院58個,鄉鎮衛生院50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28個,診所(衛生所、醫務室)855個,村衛生室1465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6個、衛生監督所6個。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17180人,比2015年增長4.8%,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903人,增長4.2%;註冊護士7463人,增長9.1%。醫療衛生機構床位17775張,增長7.0%。其中,醫院13992張,增長8.0%;鄉鎮衛生院2765張,增長3.5%。
市直醫院
湘潭市中心醫院(三級甲等)、湘潭市一醫院(三級甲等)、湘潭市中醫醫院、湘潭市二醫院、湘潭市三醫院、湘潭市五醫院、湘潭市六醫院、湘潭市婦幼保健院(四醫院)、湘潭市口腔醫院、韶山醫院等
體育事業
截至2016年底,湘潭市有體育場地5180個。其中,體育館15座,運動場(含體育場、小運動場、田徑場)481個,游泳池(含游泳跳水場館)41個。全年新建小型全民健身中心5個,新增室外健身路徑217個,農民健身工程467個,健身站點312個,全市人均健身場地面積 1.8 平方米。
郵電事業
2016年,湘潭市郵電業務總量61.3億元,比2015年增長59.3%。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4億元,增長24.5%;電信業務總量58.9億元,增長61.2%。年末全市固定電話用戶總數達到21.8萬戶,下降10.9%。行動電話用戶245.1萬戶,下降7.4%。年末網際網路寬頻用戶53.0萬戶,增長27.4%。
社會保障
2016年,湘潭市新增城鎮就業5.2萬人。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53.1萬人,其中參保職工32.9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20.2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16.8萬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47.6萬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51.5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人數187.3萬人,參合率96.88%。參加失業保險人數32.2萬,參加工傷保險人數41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5.4萬人。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9100人。
2016年,湘潭市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鎮居民4.1萬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經費1.6億元;獲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村居民8.8萬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經費1.5億元。年末各類養老機構床位13240張。全年銷售社會福利彩票4.3億元,累計為國家籌集福彩公益金1.2億元,其中為市本級籌集福彩公益金2991萬元。接受現金捐贈和物資捐贈金額911.6萬元。支持5565戶農村危房改造,新增城市棚戶區改造11718套。
其他事業
2016年,湘潭市城區污水處理率95%,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全市地表水參與考核評價的斷面中,達到III類標準以上的比重為100%。全年空氣品質達到優良以上標準286天,比2015年增加18天。
2016年,湘潭市規模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628.7萬噸標準煤,比2015年增長1.2%。其中,六大高耗能行業綜合能源消費量603.9萬噸標準煤,增長1%。萬元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0.66噸標準煤/萬元,下降5.3%。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比2015年削減2.4%、5.4%、4.6%和3.6%。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1 %。
2016年,湘潭市發生安全生產經營性事故196起,死亡124人,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0.067人。
交通
概況
2016年,湘潭市客貨運輸換算周轉量84.6億噸千米,比2015年增長7.3%。貨物周轉量83.6億噸千米,增長7.7%。其中,公路貨物周轉量59.4億噸千米,增長6.2%;水路貨物周轉量24.3億噸千米,增長11.7%。旅客周轉量9.4億人千米,下降21.6%。年末全市公路通車裡程7870.5千米,比2015年末增長0.7%。年末全市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28.3萬輛,比2015年末增長15.6%,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26.0萬輛,增長17.0%。民用轎車保有量18.4萬輛,增長16.1%,其中私人轎車保有量17.3萬輛,增長17.1%。
航空
湘潭至長沙黃花國際機場路程僅需1個小時,可直飛北京、上海、深圳、香港、曼谷等大中城市。遠期規劃建設長株潭第二機場---韶山機場。
鐵路
![湘潭火車站](/img/a/300/wZwpmL3YjN1kDN4gDM2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4AzL1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湘黔線橫貫 市境,京廣線在市區經過,洛湛線在市境西北經過。10餘家大型企業各有鐵路專線與這兩大主幹線相通。境內設有湘潭站、湘潭東站(貨運站)、湘鄉站和韶山站四個站。2012年12月26日改擴建工程基本完工的湘潭站和湘鄉站恢復客運,硬體條件得到很大提升 。全面完工後的湘潭火車站將提升為規模始發站,現已開通往廣州的始發列車,計畫開通8對始發列車。
城鐵和高鐵
長株潭城鐵於2010年6月開工,在湘潭境內設昭山,荷塘,板塘,湘潭四站,已於2016年12月26日建成通車。2010年3月26日開工建設的滬昆客運專線鐵路通過雨湖區,湘潭縣,韶山市,湘鄉市,並在雨湖區響水鄉與韶山市永義鄉設湘潭北站與韶山南站,遠期還可能引入渝廈高鐵。其中湘潭北站定位為具備始發站功能的長株潭中心站,按3台7線、站房1.2萬平米規模建設,長沙捷運3號線也將延伸至湘潭北站 。
2014年12月16日,滬昆高鐵長沙至新晃段開通運營,湘潭北站正式運營。
公路
![湘潭交通](/img/e/b18/wZwpmL1AjN5gzM0MzMx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zM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公路方面,民國二年(1912年)興築了長潭公路”,湘潭湘江一橋是湘江上第一座公路大橋,1996年建成的京港澳高速長潭段是湖南省第二條高速公路。湘潭與長沙、株洲形成省內最便捷的公路網併合組為國家公路運輸樞紐。全市在建城際鐵路1條:長株潭城際鐵路,在建高鐵一條:滬昆高鐵;7條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上瑞高速公路、長潭西高速公路等,在建高速公路兩條;兩條國道:G320國道、G107國道;5條省道,在建幹線公路4條,市境內鐵路三條:京廣線、湘黔線、洛湛線。截至2011年底,全市普通公路通車裡程達7756千米。全市通車公路路網密度為155千米/百平方千米,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倍多。居湖南省第2位。
國道:G107(北京--廣東深圳)、G320(上海--雲南瑞麗)
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G4)、滬昆高速(G60)、韶山高速(S01)、長潭西高速(S41)、岳臨高速潭衡西段、長湘段(S61)、長韶婁高速
在建、待建高速公路:長株潭南外環高速、長株潭西外環高速等
市內交通
2013年湘潭市政府啟動公交資源整合,市區公交公司整合為2家,並陸續更換新型環保公車280台 。現有公車900餘台次,經營47條線路,實行全年一票制(即高檔空調車起價每人次2元)。市區運營計程車1400輛,起步價2千米內6元,超出2千米每千米增加2元。2013年,湘潭市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率先在九華啟動建設,7月份將全面完成工程建設、安裝和調試工作並投入使用,確定53個公共腳踏車站點,1100台嶄新的腳踏車投入使用。同年12月30日,韶山的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也開始試運行,首期共布局了11個公共腳踏車站點(核心景區2個站點),360輛公共腳踏車 。
橋樑
![湘江一至四橋](/img/1/27b/wZwpmL1YjNyUTO1UTM0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1E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曲折的湘江將湘潭城區自然地分為了三部分:河西、河東與易俗河,因此過江通道對於城區交通尤為重要。自從1954年湘黔鐵路湘江大橋通車後,湘江上陸續建成了十多座跨江大橋,它們也成為了湘潭城市的景觀,從上游起,依次為:京港澳高速公路大橋(跨湘潭株洲界)、芙蓉大橋(五大橋)、二大橋、楊梅洲大橋(六大橋、籌建)、一大橋、三大橋、滬昆鐵路橋、滬昆鐵路複線橋、長株潭城際鐵路橋(在建)、蓮城大橋(四大橋)、滬昆高速公路橋、昭華大橋(七大橋、在建)、滬昆高速鐵路橋(跨湘潭長沙界)。另外,乾支流上有小型橋樑若干,例如建於清初的唐興橋,還有一些用於組織陸路立體交通的橋樑,如長株潭城際鐵路湘潭段主要為湘潭特大橋,共長12.95千米 、雙馬互通立交橋(在建)。
水運
![繁忙的湘潭港](/img/7/99e/wZwpmL4YDO2QTO4YzM4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2M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湖南省最大的河流湘江穿過市區,截止至2009年末,上起馬家河、下至昭山灣,全長42以里的湘潭港擁有易家灣、譚家湖、大埠橋、鐵牛埠港區、九華港區(河西中心港區)、河西港區、易俗河港區、寒雞港等多個港區。至2009年底,湘潭共有泊位55個,其中500噸以上的泊位有17個,1000噸級泊位增加到了10個。2010年港口年吞吐量達到1164萬噸。隨著湘江二級航道的規劃建設和長沙湘江航電樞紐工程的建成,湘江通航能力將進一步提高,並在港口碼頭投資和建設、港口貨物吞吐量、港口貨物周轉量和水上規費徵收等方面的增速居湖南省第一位,成為全國內河大港 。
文化藝術
語言文化
湘潭話
湘潭方言,又稱為湘潭話,屬於湘方言新湘語的一支。狹義的湘潭方言指湘潭市區的方言,湘潭市區的方言與湘潭縣話有所區別。
湘潭話屬於典型的湘方言,但內部存在差異。大體而言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市區話為代表,入聲獨立,陽低調讀濁音。本片包括湘潭市區,湘潭縣除青山橋鄉以外的鄉鎮以及韶山的銀田,永義,如意,楊林鄉,另一種是以湘鄉話為代表,屬於湘方言婁邵片,入聲歸派,古全濁聲母今大多數讀濁音。湘潭方言有6個聲調,入聲獨立,去分陰陽,基本與長沙方言一致。
湘鄉話
湘鄉方言,又稱為湘鄉話,屬於湘方言老湘語的一支,是最具代表性的老湘語之一。
湘鄉話通行於古湘鄉地區,包括今天的湘鄉市,雙峰縣,婁星區以及漣源的一部分(1952年以前一直是一個縣)。據查證,湘鄉話話是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兩個古語之一,湘鄉話屬古楚語。
民俗文化
![湘潭市旅遊景點分布圖](/img/6/f3f/wZwpmLzgTN4kTO1EjM4E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xI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在中國正在發生的社會變遷的大環境下,城市裡富有地方個性的傳統自發性民俗漸趨少見,例如春節期間的舞龍舞獅表演,端午節期間在湘江舉行的眾多隊伍參賽的並吸引大量觀眾的龍舟比賽等等。傳統的湘潭花鼓戲、湘潭湘劇、皮影戲在電視電影的時代面臨著生存的威脅。湘潭地區民間的傳統音樂主要包括嗩吶演奏和山歌。湘潭縣青山橋的民間嗩吶2006年被列入湖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也是湘潭市唯一的入選項目。
現依然盛行的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三月三、清明節、端午節、七月半、中秋節、小年等。春節時盛行送春、接春和送財神、接財神。三月三保存上巳節“地菜子煮雞蛋”的傳統;七月半(即中元節)農村接老祖宗的魂魄回家,貢品侍奉,燒錢紙,俗稱“七月半接老客”。
麻將、撲克為城鄉居民所喜好,除此之外,大眾娛樂活動主要由大眾傳媒或者歌舞廳等娛樂場所提供。李清德等人所表演的湘潭方言脫口秀是通過傳媒引起廣泛關注的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藝術形式,它以較“土”的湘潭方言為形式,以農村或城市中下階層的生活趣聞和自嘲性的社會觀察為內容,體現了新世俗文化的一種復甦。
名優特產
檳榔
![湘潭檳榔](/img/5/c20/wZwpmL0IzN5QjM4AzN1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wczL2Y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檳榔作為一種食品,已在湘潭生根發展達四百餘年的歷史,據《湘潭市志》介紹:1650年(順治六年)正月,清兵在湘潭屠城九天,縣城人口數萬,所剩戶不上二、三十,人不滿百口。有一位姓程的安徽商人,得一老和尚嚼檳榔避疫之法收屍淨域,從此嚼檳榔習慣也就陸續延續下來。1779年(乾隆四十四年)湘潭大疫,湘潭城內居民患臌脹病,縣令白景將藥用檳榔分患者嚼之,臌脹病消失,爾後原患者常嚼之,以致使未患者也隨嚼之,久而成習。由此,湘潭檳榔逐步得到發展。檳榔作為湘潭地區市場中重要商品的地位,檳榔攤遍布大街小巷。歷史上檳榔製作以家庭作坊加工,少量製作的生產方式為主,20世紀90年代後,開始出現以現代技術生產包裝的大規模生產的檳榔企業,例如小龍王、賓之郎、胖哥、友文、皇爺等。機械包裝製品漸漸勝過手工包裝,占據市場主體,而且湘潭檳榔逐漸滲透到湖南省內其他地區乃至國內其他城市。
湘蓮
![魅力湘潭](/img/8/ad5/wZwpmL3EzMwITOzYTO5kzM0UTMyITNykTO0EDMwAjMwUzL2kzLx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湘潭有“ 中國湘蓮之鄉”的美稱,是歷代皇室貢品,“寸三蓮”馳名中外是蓮 中珍品。湘潭湘蓮產量占全國的63.4%,且質量均為上乘,年成交額1.2億元左右。湘潭縣有4000多人從事著蓮子的種植、加工、販運。以花石鎮為囤積地,該鎮有一個頗具規模的湘蓮市場。蓮子的系列產品及深加工也在不斷的發展。1992年中國國立商檢局對湘蓮測定認為,淨蓮肉含十八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平、味甘,具有降血壓、健脾胃、安神固精、潤肺、清心之效,蓮芯性味苦寒,有強心鎮靜、清熱平火、除煩利尿之功能。湘蓮被譽為中國南方“人參”。
龍牌醬油
龍牌醬油是湘潭歷史悠久、馳名中外的傳統產品。自1915年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龍牌醬油與貴州茅台酒同時獲得金獎,從而名揚四海。清乾隆年間,湘潭有吳源泰、吳恆泰兩家制醬作坊,相互競爭,制醬工藝不斷提高,逐漸形成一套獨特的釀造工藝。龍牌醬油選用優質黃豆、麵粉為主要原料。
燈芯糕
![燈芯糕](/img/2/5a2/wZwpmL4gjM3MTM0cDMx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3AzLw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燈芯糕是湘潭的傳統副食特產。它不僅形似燈芯,潔白柔潤,味道甜辣,清涼芳香,彎轉成圈而不斷,而且可以用火點燃,散發純淨的玉桂香味。湘潭製作燈芯糕,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了。140多年前,在清代鹹豐年間全國名特產品博覽會上,湘潭燈芯糕被評為一等特產;民國四年(1915年)巴拿馬國際商品賽會上,受到各國代表的稱讚;1988年5月,又被評為湖南省“名糕點”。後榮獲湖南省優秀產品的稱號。
鄉下臘菜
湘潭、湘鄉、韶山都有薰制臘菜的習慣。製法一般是冬至後取鮮肉切成條塊,用鹽醃漬兩三天,晾乾,以 糠殼、癟谷、木屑、花生殼等煙火薰烤,成臘黃色即成。因以農曆十二月(臘月)薰制的最好,故稱冬臘肉,味香可口,且不像鮮肉油膩,許多人都喜歡吃,深受消費者歡迎。
風景名勝
湘潭旅遊景區基本上形成了三大板塊:以韶山為代表,以彭德懷紀念館為主要組成部分的紅色旅遊;以湖南水府旅遊區為代表,以湘潭農博園和昭山風景名勝區為重要組成部分的綠色山水旅遊;以齊白石為代表的歷史文化旅遊。三大板塊構築了湘潭旅遊的大框架,特別是紅色旅遊。
景區名稱 | 景區等級 | 景區簡介 |
韶山 | 國家5A級 | 主要景點有毛澤東故居、毛澤東紀念園、韶峰、滴水洞等。 |
烏石 | 國家4A級 | 主要景點有彭德懷故居、彭德懷紀念館、銅像廣場、烏石峰等。 |
東山書院 | 國家4A級 | 全國最早的新式學校之一,保存最為完整的清代書院。 |
茅滸水鄉 | 國家4A級 | 湖南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五星級休閒農莊。 |
水府廟旅遊區 | 國家4A級 | 國家濕地公園、湖南省重點休閒度假旅遊區 |
昭山 | 國家4A級 | 古瀟湘八景之一、長株潭城市群“綠心” |
湘潭盤龍大觀園 | 國家4A級 | 既具明清風格又具江南風情的生態休閒樂園 |
陳賡故居 | 國家3A級 | 景區由陳賡故居、陳賡墓園和生平陳列館組成。 |
漣濱書院 | 國家3A級 | 包括曾國藩生平研究館。 |
湘潭農博園 | 國家3A級 | 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農業科技示範基地 |
東台山 | / | 國家森林公園、湘鄉八景之首。 |
齊白石紀念館 | / | 收藏了齊白石國畫作品和早期雕花作品數十件。 |
隱山 | / | 湖湘學派發源地。 |
著名人物
![湖湘才俊](/img/3/817/wZwpmLxQjMzMTM4QjN4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0YzLy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毛澤東,韶山人,20世紀對中國及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政治家、軍事家;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立者和主要領導人之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領袖之一。
彭德懷,湘潭縣人,中國共產黨軍事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曾任國防部長,指揮過百團大戰和抗美援朝等戰爭。
賀國強,湘鄉人,十七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曾國藩,湘鄉人,清朝時期的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近代散文湘鄉派的創始人,湘軍的創建者。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
譚政,湘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曾任國防部副部長。
陳賡,湘鄉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將。
蔣琬,湘鄉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蔡和森,湘鄉人,中國無產階級傑出的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卓越領導人之一,著名政治活動家、理論家、宣傳家,新民學會發起人之一。
成思危,湘鄉籍人,成舍我之子。原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主席,華東理工大學名譽校長,博士生導師。
宋希濂,湘鄉人,抗日名將,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華中剿總副總司令兼十四兵團司令。
宋楚瑜,湘潭人,台灣政治家,親民黨主席。
馬英九,湘潭人(正式簡歷祖籍為衡山縣,實際祖籍地為湘潭馬家堰),台灣政治家,2008年和2012年兩度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
齊白石,湘潭人,二十世紀十大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中國20世紀著名畫家和書法篆刻家。被授予“中國人民藝術家”的稱號、榮獲世界和平理事會1955年度國際和平金獎。
羅典,湘潭人,清朝經學家,教育家,主持嶽麓書院近30載。
王闓運,湘潭人,晚清經學家、文學家,清史館館長。
毛岸英,韶山人,毛澤東之子,於抗美援朝戰役中犧牲。
毛新宇,韶山人,毛澤東嫡孫,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副部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全國政協委員。
羅亦農,湘潭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工人運動領袖。
彭紹輝,湘潭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劉道一,湘潭人,近代革命家,同盟會為近代中國革命犧牲第一人。
劉揆一,湘潭人,近代革命家,曾任華興會副會長。
彭公達,韶山人,中國工農紅軍傑出指揮員,軍事家,革命烈士。
禹之謨,湘鄉人,民國奠基者,同盟會會員,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實業家。湖南師大附中和湘鄉一中的創辦者。
楊度,湘潭人,被袁世凱譽為“曠代逸才”,曾任參政院參政。
馬鶴凌,湘潭人,國民黨陸軍中將,馬英九之父。
馬福益,湘潭人,哥老會首領,反清革命家。
周小舟,湘潭人,曾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書記。
周伯華,湘潭人,原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
陶凱元,湘潭人,現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八指頭陀,湘潭縣人,寄禪法師,中華佛教會首任會長。
黎錦熙,湘潭人,語言文字學家、被譽為“中國注音字母之父”。
黎錦暉,湘潭人,音樂家。
楚崧秋,湘潭縣人,台灣新聞界耆宿。
呂驥,湘潭人,音樂家。中國音樂家協會一、二、三屆主席和第四屆名譽主席,周筆暢的外叔公。
馮小剛,湘潭籍人,當代著名導演。
徐靜蕾,湘潭籍人,當代著名演員。
余男,湘潭籍人,當代著名演員。
譚盾,湘潭籍人,著名作曲家。
汪涵,湘潭人,湖南衛視當家主持人。
王湘平,湘潭人,藝名“陳英俊”,演員,湖南電視台主持人。
李清德,湘潭人,湖南著名本土喜劇演員,藝名“德哥”。
張丹丹,湘潭人,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
王燕,湘潭人, 湖南衛視著名主持人。
熊曉鴿,湘潭人,國際數據集團(IDG)全球常務副總裁
王填,湘鄉人,湖南省連鎖零售龍頭企業步步高商業連鎖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文一波,湘鄉人,北京桑德環保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方克立,湘潭人,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哲學家。
歐陽平凱,湘潭人,生物化工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南京工業大學校長。
黎念之,湘潭人,化工學家,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
彭先覺,湘潭人,原子核物理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委主任。
譚天偉,湘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北京化工大學校長。
![齊白石](/img/a/1aa/wZwpmLzQjNxgTN2gDOwIDN0UTMyITNykTO0EDMwAjMwUzL4g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曾士邁,湘潭人,植物病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王新陸,湘潭人,山東中醫藥大學校長
龔克,湘潭人,南開大學校長
伍卓群,湘潭人,吉林大學校長
谷霽光,湘潭人,原江西大學校長,江西省政協副主席,史學家
胡元倓,湘潭人,長沙明德中學創始人、教育家
陳東琪,湘潭人,國家發改委巨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經濟學家
黃公略,湘鄉人,紅軍將領,指揮創建湘鄂贛革命根據地。
成之凡,湘鄉人,成舍我之女,鋼琴家,社會活動家,曾三次參選法國總統。
成舍我,湘鄉人,報刊出版家,新聞教育家,台灣世新大學的創建者。
楊小凱,湘潭縣人,經濟學家,曾任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研究員、澳洲社會科學院院士。
蕭三,湘鄉人,著名詩人,翻譯家。
黎烈文,湘潭縣人,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教育家。
張天翼,湘鄉人,中國著名的現代小說家和作家、文學家,兒童文學作家。
陳慶雲,湘鄉人,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陳星旦,湘鄉人,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昌浚,湘鄉人,清朝官員,官至浙江巡撫、陝甘總督,閩浙總督。
袁樹勛,湘潭人,清朝官員,官至兩廣總督。
劉岳昭,湘鄉人,清朝官員,官至雲貴總督。
蔣益澧,湘鄉人,清朝官員,官至廣東巡撫。
黎培敬,湘潭人,清朝官員,官至江蘇巡撫。
劉錦棠,湘鄉人,清朝官員,官至新疆巡撫。
趙啟霖,湘潭人,晚清政治人物、學者、教育家。
胡安國、胡宏父子在湘潭隱山定居、講學,開創了湖湘學派,兩人逝世後皆安葬於隱山。
左宗棠,入贅湘潭,妻為湘潭人周詒端。晚清重臣,軍事家、政治家、著名湘軍將領,洋務派首領。官至東閣大學士、軍機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華國鋒,1949年後,任中共湘潭縣委書記、湘潭地委專員。主持修建韶山灌區工程。粉碎“四人幫”後,華國鋒同志擔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國務院總理等職務
胡耀邦,1962年~1964年兼任中共湘潭地委第一書記。1980年2月在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鄭培民,1943年~1990年,任中共湘潭市委副書記、書記。
獲得榮譽
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 國家園林城市 | 全國雙擁模範城 | 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區) |
中國書法名城 | 中華詩詞之鄉 |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
全國創業先進市 | 國家新能源示範城市 | 國家級科技創新試點城市 | 全國文明城市 |
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 | 全國綜合性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 全國製造業信息化重點建設城市 | 中國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 |
2017年中國最安全城市 | 2017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 ||
以上不列出所有榮譽,僅列出具有代表性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