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y-yurner征

急性胰腺炎的腹壁表現是全身疾病的一部分,在臨床上可見到腹壁水腫,壓痛,皮膚顏色改變(Cullen征及Grey-Turner征)等症狀體徵;在CT片上亦可見到脂肪密度增高,壞死,腫脹等徵象。這方面的具體表現及機理已有一些專家學者進行了研究探討。我們對相關文章進行了總結,以期對急性胰腺炎這一疾病有更全面的認識,並記述如下:

一、急性胰腺炎腹壁皮膚顏色改變的臨床表現

有關急性胰腺炎腹壁受累表現最早的報導見於1918年Cullen等人對一例異位妊娠破裂出血患者臍周皮膚顏色改變的描述[2>,後來這一體徵被命名為Cullen征,認為Cullen征更多見於急性胰腺炎時,偶可見於其他一些疾病,如:腹主動脈瘤破裂出血、十二指腸破裂穿孔、腹腔腫瘤破裂及經皮肝穿刺術後[3-6>等。在Cullen發現上述徵象的次年,即1919年,Grey-Turner報導一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現了臍周及雙側腰脅部皮膚的改變[7>,目前Grey-Turner征的定義僅限於任一側腰脅部的皮膚顏色的改變。Grey-Turner征以發生在左側者居多,最初為青紫色漸變為青色再淺至黃褐色。它多出現於急性胰腺炎症狀出現後的3天到一周內。

Cullen(卡倫)征和Grey-Turne(格雷'特納)r征的特徵性顏色改變,最初為青紫色漸變為青色再淺至黃褐色。它多出現於急性胰腺炎症狀出現後的3天到一周內,但在死亡病例則出現較早。這些徵象出現常伴有腹壁或腫脹,壓痛,有時可出現全身凹陷性水腫。關於其發生率,各家說法不一,有認為極為罕見者,但多數結論都在1-3%的範圍內。在Dickson所做的一項前瞻性研究中[8>,770患者有23例出現了腹壁皮膚顏色的改變(發生率為1.8%),其中Grey-Turner征有9例,Cullen征有9例,兩種徵象同時出現者有5例,由此看來,Cullen征與Grey-Turner征在急性胰腺炎時出現的幾率相等。同樣是在他的研究中腹壁皮膚顏色改變在男女發生的比例為1:3,由此他推論這些徵象的出現或許與多發於女性的膽源性胰腺炎有關。Toshitaka在所研究的5例出現Cullen征的患者也提到膽石性胰腺炎與腹壁徵象的相關性,並且另外提出ERCP後的急性胰腺炎可能由於炎症發生於近胰頭部更易將炎性產物釋放到肝十二指腸韌帶,因此易產生Cullen征[9>。

隨著對急性胰腺炎腹壁表現研究的深入,不同學者相繼報導了一些少見的Cullen征或Grey-Turner征的變異型:腹壁顏色改變可出現在臍旁,臍至恥骨聯合線附近,上腹部等部位,此外尚可出現於雙側腹股溝區及大腿上份(稱Fox征)、陰莖(稱Hoftbr征)和女性的外陰部。

臨床上常將Cullen征和Grey-Turner征的出現與重症胰腺炎及嚴重併發症的發生相聯繫,認為它們是預後不良的徵象。在Dickson的研究中出現Cullen征和Grey-Turner征的患者死亡率為37%與無此症狀出現的重症患者亦為37%的死亡率相同。因而他得出Cullen征和Grey-Turner征的出現並不一定預示患者死亡結論。但他的研究同時表明Cullen征和Grey-Turner征的出現對嚴重併發症的發生有預示作用,且與假性囊腫的形成有一定的關係。Toshitaka所研究的5例出現Cullen征的患者也未表現出不良的後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