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原理
LTE與WiMAX,以及3GPP2的超行動寬頻(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 技術常一起被稱為4G,過去的3G技術是指同一無線網路提供語音和數據通訊,但到了4G時代則變成為全數據網路,LTE估計最高下載速率150Mbps與上傳50Mbps以上,比3G時代已投入使用的部分WiMax更快。WiFi、WiMAX和LTE下下行鏈路的核心算法是DFT,現實中均採用快速傅立葉變換算法。
相較於WiMAX的固定無線網路技術,二者都採用了正交頻分復用 (OFDM) 的訊號傳輸,也都採用了Viterbi和Turbo加速器。但WiMAX是來自IP的技術,而LTE是從GSM/UMTS的移動無線通信技術衍生而來,3GPP計畫在LTE的下行鏈路使用OFDMA,上行鏈路採用SC-FDMA(單載波FDMA,也稱為“DFT擴展OFDM”),可以減少手機耗電。LTE系統能隨著可用頻譜的不同,採用不同寬度的頻帶,因此LTE的移動能力比WiMAX先進。
組成結構
系統架構
LTE又以IP為基礎的核心網路架構,制定了“系統框架演進” (SAE: 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以現有 GSM/WCDMA為核心,系統架構演進是3GPP LTE無線通信標準的核心網路架構,是GPRS核心網路的演進。
系統架構演進的特點是簡化架構;全IP網路(AIPN); 支持更高的吞吐量和更低的延遲無線接入網路(RANS); 支持多種其他接入網路,包括E-UTRA (LTE和LTE Advanced的空中接口),3GPP遺留系統(例如,GPRS和UMTS空中接口的GERAN或UTRAN),但也支持非3GPP系統(例如,WiMAX或CDMA2000)。
主要接口
第八版的空中接口被稱為“進化的UMTS陸地無線接入” (E-UTRA,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U”最早是指UMTS,由於UMTS沒有被3GPP接受,遂改為Universal。E-UTRA上行鏈路結構類似下行鏈路,無線框架由20個長度為0.5毫秒的時隙構成,而一個子框架則由兩個時隙構成。
基本配置
LTE採用2x2配置作為MIMO的基本配置,即基站(BS)和終端(EU)各兩根天線,未來會考慮4x4配置。 在每一個 5MHz 的蜂窩(cell)內,至少能容納200個動態使用者(active user)。 支持MBSFN(Multicast Broadcast Single Frequency Network). 用戶面單向傳輸時延低於5ms,控制面從睡眠狀態到激活狀態遷移時間低於50ms。 在20MHz頻譜頻寬能夠提供下行150Mbps、上行50Mbps的峰值速率。
研究進展
2006年7月,NTT DoCoMo和NEC、富士通等設備夥伴開始研發LTE。 2007年11月,3GPP工作組會議通過LTE TDD融合技術提案。 2008年2月20日,NTT DoCoMo選擇愛立信(Ericsson)參加LTE基站開發項目。 2008年4月,摩托羅拉(Motorola)展示首位 EV-DO 到 LTE - 影像流從 LTE 到商業 EV-DO 網路,並回到 LTE。2008年4月,LG電子和北電網路(Nortel Networks)展示了在110KM時速狀態下移動時,使用LTE可以達到50Mbit/s的傳輸速度.
2009年2月,美國高通公司推出全球首款多模3G/LTE解決方案MSM8960,針對智慧型手機,支持CDMA2000 1xEV-DO版本B和SV-DO(語音數據並發)以及多載波HSPA+和LTE的晶片組解決方案。MSM8960晶片組是業界首款支持全球所有的領先移動寬頻標準的全面集成解決方案。
2013年,黎巴嫩移動運營商Touch已與華為合作,完成了一項LTEFDD800MHz/1800MHz載波聚合(CA)技術現場試驗,實現了最高達250Mbps的下載吞吐量。
統計速率
無線蜂窩制式 | GSM (EDGE)[2.75G] | CDMA 2000 (1x) | CDMA 2000 (EVDO RA) | TD-SCDMA (HSPA) | WCDMA (HSPA) | TD-LTE | FDD-LTE |
下行速率 | 236kbps | 153kbps | 3.1Mbps | 2.8Mbps | 14.4Mbps | 100Mbps | 150Mbps |
上行速率 | 118kbps | 153kbps | 1.8Mbps | 2.2Mbps | 5.76Mbps | 50Mbps | 40Mbps |
技術對比
FDDLTE是全球兩大4G制式之一,比TD-LTE研發更早,技術更成熟,終端更豐富,與TD-LTE對比,TD-LTE省資源,FDD速度快;TD-LTE適合熱點區域復蓋,FDD適合廣域復蓋
而從技術上講,兩大4G標準則各有千秋。雖然從運營商的頻譜資源利用角度,TD-LTE更節省資源,但在用戶感知層面,LTEFDD速度卻是飛一般、非一般。這是因為FDD通過兩個對稱的頻率信道來分別發射和接收信號,用保護頻段來分離接收和傳送信道,其單方向的資源在時間上是連續的。就類似兩根水管,兩個水管水流方向互不干擾。而TD-LTE的發射和接受信號均在同一個頻率信道里不同時間進行,其但單方向的資源在時間上是不連續的。它不需要分配對稱頻段的頻率,並可在每信道內靈活控制、改變傳送和接收時段的長短比例,在進行不對稱的數據傳輸時,可充分利用有限的無線電頻譜資源。
其次,FDD更適合廣域復蓋,而TD-LTE更適合局域復蓋。FDD的工作模式採用的是連續控制,適用於國家和國際間復蓋漫遊。而TD-LTE採用的工作模式是時間分割控制,適用於城市間高密度地區的局部復蓋。當處於高度密集的熱點區域,TD-LTE優勢就會體現出來。業內人士指出,在用戶層面,熱點地區的局域復蓋還有WiFi這樣又省錢速度又快的做“備胎”,因此更適合廣域復蓋的FDD的優勢可見一斑。
TD-LTE與LTEFDD本質上共用一套標準基礎,在業務實現的技術上有著一定差別。TD-LTE節省頻道資源,適合熱點集中區域復蓋;FDD的理論最高速度更快,基站復蓋更廣,適合郊區、公路鐵路等廣域復蓋。兩者混合組網,是更好的選擇。
相關部署
在國際通信業界,LTEFDD網路早已成為主流。中國工程院院士劉韻潔介紹全球4G發展現狀時說,“根據統計數據。LTEFDD大概在92個國家有244張網,這樣加起來,FDD4G占95%,TD4G占5%。終端開發領域情況也如此。
截至2012年1月,全球共有285個營運商正在93個國家和地區中投資FDD-LTE。LTE商用服務的國家和地區
包括亞美尼亞奧地利澳大利亞巴林白俄羅斯巴西保加利亞加拿大丹麥愛沙尼亞芬蘭德國香港匈牙利日本南韓科威特拉脫維亞立陶宛菲律賓挪威波蘭波多黎各俄羅斯(2012年1月15日推出)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西班牙瑞典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烏拉圭美國烏茲別克斯坦台灣(只有全球移動在經營)
2013年有中國移動和國外日本軟銀、沙特Mobily、波蘭Aero2,印度的BhartiAirtel,澳大利亞的NBN和Optus,還有南非的TelkomMobile等採用TD-LTE。
2013年4月,全球共發布821款支持LTE的用戶終端設備,其中,166款為TD-LTE終端,655款LTEFDD終端。由此可見,4G產業鏈上的晶片商和終端製造商仍然將重心放在了FDDLTE標準。
2013年12月份為止,採用TD-LTE的4G網路的大概20個國家,其中完全的4GTD-LTE網路有13張,還有12個網是混合的。
2014年6月27日上午訊息,中國工信部將發放FDDLTE試驗牌照,只有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獲發此牌照,與中國移動無關。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已經接到通知,下午去工信部參加相關會議,由於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在南京參加天翼手機交易會,因此,這兩家運營商很有可能是總經理級別的人參加獲發FDDLTE試驗網牌照的儀式。
牌照發放
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正式向三大運營商發布4G牌照,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均獲得TDD-LTE牌照。
2014年6月27日下午,工信部批准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以下簡稱“電信”)、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聯通”)分別在16個城市開展LTEFDD和TD-LTE混合組網試驗,而FDD-LTE牌照將在條件成熟後再發放。工信部表示,我國TD-LTE網路建設和產業發展已取得初步成效。電信、聯通分別向工信部遞交了關於開展TD-LTE/LTE FDD混合組網試驗的申請及相關補充材料。為適應LTE融合發展的趨勢,促進資源合理利用,工信部依據相關法定程式,批准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分別在16個城市開展LTE混合組網試驗。中國聯通LTE混合組網試驗將在上海、成都、南京、石家莊、鄭州、深圳、杭州、重慶、濟南、武漢、哈爾濱、瀋陽、太原、長沙、福州、廣州這16個城市開展。
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第一批獲批城市共16個,第二批共獲批24個城市。很明顯,僅40個城市還遠不能滿足大量用戶的需求,繼兩批共40個城市開通TDD/FDD-LTE混合組網實驗後,中電信和中聯通申請第三批TDD/FDD混合組網4G實驗,計畫新增237個城市。
2015年2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和中國聯合網路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發放“LTE/第四代數字蜂窩移動通信業務(FDD-LTE)”經營許可。
無線通信系統基本概念
無線通信系統在上個世紀60年代起,美國軍方創建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線通信系統的雛形——MCM。它僅僅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便成為了與人民大眾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無線通信系統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讓我們能夠從世界的一端和另一端,甚至在遙遠的其他星球自由溝通?現在,就讓我們慢慢揭開它神秘的面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