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因為直到1963年,類星體才被認出,這個物體的性質在1957年對銀道面以外的微弱的藍色星體(主要是白矮星)的首次記錄中首次被提及。在墨西哥Tonantzintla天文台採用0.7米施密特望遠鏡拍攝的照相板上,它出現了“明顯的紫羅蘭色”,在Tonantzintla目錄中列為618號。
1970年,博洛尼亞的一次無線電調查發現了TON 618的無線電發射,表明它是類星體。Marie-Helene Ulrich在麥當勞天文台獲得了TON 618的光譜,顯示出典型的類星體的射線。從譜線的紅移推斷,TON 618非常遙遠,因此是已知的最明亮的類星體之一。
超大質量黑洞
作為類星體,TON 618被認為是在一個星系中心的一個巨大的黑洞周圍旋轉的強烈熱氣體的吸積盤,它距離我們104億光年,所以來自TON 618的光源於大爆炸後34億年。它的宿主星系從地球上不可見,因為類星體本身是如此的明亮:絕對星等為-30.7,光度為4×10^40瓦或140萬億倍太陽光度,是宇宙中最亮的物體之一。
像其他類星體一樣,在寬線區域中,TON 618有一個來自比吸積盤大的多的冷卻氣體發出的包含發射線的光譜。TON 618光譜中的發射線非常寬,表明氣體運行速度非常快:氫β線的旋繞速度是7000公里/秒。因此,中央黑洞必須施加特彆強的引力。
寬線區域的大小可以從照亮它的類星體的輻射亮度來計算。從這個地區的大小和軌道的速度來看,萬有引力定律證明了TON 618中心黑洞的質量為660億個太陽質量,所以黑洞的事件視界直徑為2606個天文單位,或者為3840億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