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表介紹
1966年美國史密森天文台為滿足用照相確定人造衛星位置的要求,編制了一本星表,稱SAO星表,載有258,997顆星。目前的版本大都是由NASA提供的HEASARC資料庫版本的星表數據,該版本與上一版本(1984年版)相比糾正了一些錯誤,刪除了一些多餘重複數據,提供了J2000.0的位置和自行數據。
SAO星表與HD星表有大量的重疊性,但沒有自行資料的就被刪除了。原本的恆星位置使用B1950.0分點來標示,但最後一版已經改用2000.0分點。SAO星表較大的變動是增加了一些HD星表沒有的資料:恆星的自行,因為這是很有用的資料;與HD和Durchmusterung 序號的互動參照,在最後的一版中仍然被保留著。
星表排序
在這份星表中的恆星都冠上字母SAO,再跟隨著序號,總數為258,997顆。恆星以赤緯分區,每10度為一區共分為18區,在每一區中的恆星,依照赤經位置來排序。
星表數據類型
星表目前包含30種類型的數據(參考1991年版本的星表列出) :
① SAO Catalog Designation // 在SAO裡面的編號
② Right Ascension // 赤經
③ Annual RA(Right Ascension,下同) Proper Motion (FK4 System) // 赤經年自行(第四基本星表系統,下同)
④ Standard Deviation in RA Proper Motion (FK4 System) // 赤經年自行標準偏差
⑤ RA Original Epoch // 赤經原始天文年曆
⑥ Declination // 赤緯
⑦ Annual Declination Proper Motion (FK4 System) // 赤緯年自行(FK4)
⑧ Standard Deviation of Declination Proper Motion (FK4 System) // 赤緯年自行標準偏差
⑨ Declination Original Epoch // 赤緯原始天文年曆
⑩ Standard Deviation of Position at Epoch 1950.0 // 與B1950.0相比位置的標準偏差
⑪ Galactic Longitude // 銀河經度
⑫ Galactic Latitude // 銀河緯度
⑬ Photographic Magnitude // 照相星等
⑭ Visual Magnitude // 視星等
⑮ Spectral Type (+++ for Composite Spectra) // 光譜型(+++為複合型)
⑯ Reference Code for Visual Magnitude // 視星等參考碼
⑰ Reference Code for Star Number and Footnotes // 星號和腳註的參考碼
⑱ Reference Code for Photographic Magnitude // 照相星等參考碼
⑲ Reference Code for Proper Motions // 自行的參考碼
⑳ Reference Code for Spectral Type // 光譜型參考碼
(21) Coded Remarks for Duplicity and Variability // 雙性和變異性的編碼標註
(22) Reference Code for Source Catalog // 源目錄的參考碼
(23) Number in Source Catalog // 源目錄的編號
(24) Durchmusterung Identification (BD, CD, or CP) // 巡天星表識別(波恩巡天星表、科爾多瓦巡天星表、或者好望角照相星表)
(25) Henry Draper Catalog (HD or HDE) Number // HD星表編號
(26) HD Component and Multiple Code // HD星表的多種組成形式之類的
(27) Boss General Catalog (GC) Number // 博斯星表編號
(28) Annual RA Proper Motion (FK5 System) // 赤經年自行(第五基本星表系統,下同)
(29) Annual Declination Proper Motion (FK5 System) // 赤緯年自行(FK5)
(30) Browse Object Classification // NASA 的HEASARC瀏覽對象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