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套用
首次套用
下面的圖片2010年前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在iPhone 4發布會上介紹視網膜技術時的場景,賈伯斯是這樣闡述的:“當你所拿的東西距離你10-12英寸(約25-30厘米)時,它的解析度只要達到300ppi這個‘神奇數字’(每英寸300個像素點)以上,你的視網膜就無法分辨出像素點了。”這也就是蘋果對“視網膜螢幕”的最初定義,iPhone 4螢幕的像素密度也達到了326ppi。
但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賈伯斯所說的“人眼在12英寸外識別出像素點的視覺極限是300ppi”是真的嗎?事實上,300ppi這個“神奇數字”其實是錯誤的,真實數據要遠遠高於這個值。
要明白賈伯斯的說法為什麼是錯的,我們必須要來了解一下他到底是怎么得出300ppi這個“神奇數字”的。
簡而言之,他假設了一個擁有“1.0”視力水平的人作為iPhone 4的使用者,這樣的使用者才符合賈伯斯的“視網膜螢幕”說法。“1.0”視力到底是什麼樣的水平呢?見下圖示準對數視力表。 而大多數12歲以下的兒童的視力水平都處於“1.2—1.5”之間,眼睛好的,視力水平可達“2.0”。都超過了賈伯斯假設的“1.0”前提,分辨能力的極限會有對應的提升,遠不止300ppi。
在蘋果對視網膜螢幕的定義中還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即距離。比如,如果距離半米外看一塊1366×768的普通筆記本電腦螢幕,絕不是視網膜級別的螢幕,人眼卻也無法分辨出像素點。
在蘋果定義的視網膜螢幕中提到的觀看距離為10-12英寸(約25-30厘米)。事實上人們在使用手機時不會有這么長距離,一般人們習慣離眼睛20厘米的距離上使用手機。實際情況比蘋果提到的距離縮短的5-10厘米,會讓人眼施展更細膩的分辨能力。
綜合視力水平實際偏高,觀看距離實際偏短這些因素,大多數人們的人眼實際分辨能力應該高達450ppi以上。
廣泛套用
“視網膜屏”作為蘋果提出的行銷概念確實影響了很多人的認知。但提供螢幕元件的生產廠商並沒有在技術上停滯不前。市面上已經出現多款解析度達到1920*1080 Full HD級別、像素密度高達441 ppi或更高(像素/英寸)的超極屏,這塊螢幕首次套用在HTC butterfly 手機上。具備超細膩的顯示能力,超寬的可視角度,達到等離子技術發光能力的超高亮度。隨後三星、HTC、LG、索尼、聯想、中興 諾基亞等等手機廠商相繼發布了具備“超級屏”的手機。HTCone的ppi最高(其螢幕大小為4.7英寸,低於三星S4等的5.0英寸),為469ppi。
三星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GALAXY S4採用的5英寸1080P(1920x1080)螢幕達到441像素/英寸(ppi)。
HTC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HTC ONE採用的4.7英寸1080P(1920x1080)螢幕達到468像素/英寸(ppi)。
金立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ELIFE E6採用的5英寸的1080P(1920×1080)螢幕達到441像素/英寸(ppi)。
索尼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Xperia Z採用的5英寸的1080P(1920×1080)螢幕達到441像素/英寸(ppi)。
HTC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HTC Butterfly採用的5英寸1080P(1920x1080)螢幕達到441像素/英寸(ppi)。
中興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ZTE Grand S 採用的5英寸1080P(1920x1080)螢幕達到441像素/英寸(ppi)。
OPPO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OPPO Find 5採用的5英寸的1080P(1920×1080)螢幕達到441像素/英寸(ppi)。
華為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Ascend D2採用的5英寸的1080P(1920×1080)螢幕達到441像素/英寸(ppi)。
HTC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Droid DNA採用的5英寸1080P(1920x1080)螢幕達到441像素/英寸(ppi)。
華碩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PadFone Infinity採用的5英寸1080P(1920×1080)螢幕達到441像素/英寸(ppi)
小米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M3採用的5英寸1080P(1920×1080)螢幕達到了441像素/英寸(ppi)。
魅族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MX2採用的4.4寸(1280×800)螢幕達到347像素/英寸(ppi)
索尼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Xperia S採用的4.3寸720P螢幕達到342像素/英寸(ppi)。
HTC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Rezound採用的4.3寸720P螢幕達到342像素/英寸(ppi)。
諾基亞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諾基亞Lumia920採用的4.5寸(1280*768)螢幕達到了332像素/英寸(ppi)。
華為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D1採用的4.5寸720P螢幕達到了330像素/英寸(ppi)。
魅族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M9採用的ASV螢幕亦達到326像素/英寸(ppi)。
摩托羅拉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RAZR系列的 MT917和XT928 採用的Splice LCD螢幕達到330像素/英寸(ppi)等等。
魅族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MX3採用的5.1寸(1800×1080)螢幕達到415像素/英寸(ppi)。
夏新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A920W採用的5英寸的1080P(1920×1080)螢幕達到441像素/英寸(ppi)。
中興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nubia Z7採用的5.5英寸的2K(2560x1440)螢幕達到534像素/英寸(ppi)。
OPPO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Find 7採用的5.5英寸的2K(2560×1440)螢幕達到534像素/英寸(ppi)。
華為公司在其出品的設備榮耀6採用的5英寸1080P(1920×1080)螢幕達到了441像素/英寸(ppi)。
雲辰科技在其出品的設備大可樂3採用的5英寸1080P(1920×1080)螢幕達到了441像素/英寸(ppi)。
4K解析度
在便攜設備上,超極屏是下一代螢幕技術發展方向。在電視或投影領域,4K解析度是下一次顯示技術發展方向。
4K,是新一代好萊塢大片的解析度標準。它不同於我們在家裡看的所謂高畫質電視(1080P,1920×1080解析度),也不同於傳統數字影院的2K解析度的大螢幕(2048×1080解析度),而是具有4096×2160解析度的超精細畫面。用簡單的比喻就是:你在家裡看到的高畫質電視是207萬像素的畫面,而在傳統數字影院裡看到的是221萬像素的畫面,在4K影院裡,能看到885萬像素的高清晰畫面。
4096×2160由“數字影院創導(DCI)”組織提倡,成員包括迪斯尼、二十世紀福克斯、米高梅、索尼娛樂、環球、華納兄弟等眾多大型電影工作室。
發展方向
1、超級屏方向:超高ppi,超清顯示。
2、高解析度方向:超高解析度,更豐富的內容顯示。
3、3D方向:立體化顯示,效果更逼真。
4、軟性顯示:螢幕軟性化,可彎曲顯示適用特種場合。
目前來看,隨著移動設備(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的爆炸式發展,超級屏是近幾年重點發展的顯示技術。
蘋果公司硬體產品
產品系列 | 產品名稱 | 產品介紹 |
---|---|---|
iPhone智慧型型手機 | IPhone | 蘋果公司推出的第一代智慧型電話,該款智慧型電話於2007年1月9日正式發布,並於同年6月29日正式發售。第一代iPhone支持2.5G四頻GSM(850/900/1800/1900 MHz)、GPRS/EDGE,傳輸速率最高為每秒220kbit。 |
IPhone 3G | iPhone系列中的第二代。2008年6月9日,這款手機在蘋果公司全球軟體開發者年會中正式發布。iPhone 3G的內部結構與前代相似,但增加了一些模組,例如3G網路、輔助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等。Phone 3G搭載了當時最新的IOS2.0系統,受惠於新的系統,iPhone 3G增加了郵件推送、App Store等功能。 | |
IPhone 3GS | iPhone系列中的第三代。2009年6月8日,這款手機在蘋果公司全球軟體開發者年會中正式發布。iPhone 3GS基於前代,提升了電池的續航能力、增強了攝像頭像素與攝像質量、並最大支持7.2 MbpsHSDPA。 | |
IPhone 4 | iPhone系列的第四代。iPhone 4於2010年6月7日的蘋果開發者大會上發布。 | |
IPhone 4s | iPhone系列的第五代後續機款。此產品於2011年10月4日“Let's talk iPhone”的發布會發布,2011年10月14日正式向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法國、德國、日本7個國家開售,在10月28日於其它22個地區開售。iPhone 4s的外觀上與iPhone 4幾乎相同,iPhone 4s有更高像素(800萬像素)的攝像頭,並使用雙核的Apple A5的處理器,搭載升級後的作業系統iOS 5。 | |
IPhone 5 | 蘋果於2012年9月12日正式推出iPhone 5,於9月14日開始接受訂單的24小時內,總共收到逾200萬的預購數量,預購售罄的速度比較前一代快速了20倍。第六代的iPhone和繼承前一代的iPhone 4S。這款手機的設計比較以前產品更薄、更輕,及擁有更高解析度及更廣闊的4英寸觸控螢幕,支持16:9寬螢幕。這款手機包括了一個自定義設計的ARMv7處理器的蘋果A6的更新、iOS 6作業系統,並且支持高速LTE網路。 | |
IPhone 5s | 美國蘋果公司於2013年9月推出的智慧型型手機,是第七代iPhone,搭載iOS7、新一代Apple A7處理器、全新相機鏡頭、指紋辨識系統,並且是全球首部採用64位處理器的智慧型手機。iPhone 5s及iPhone 5c在開售後首三日共錄得九百萬破紀錄銷量。 | |
IPhone 6 | 美國蘋果公司於2014年9月推出的智慧型手機,iPhone 6螢幕大小是4.7英寸,而iPhone 6 Plus是5.5英寸,兩者均搭載iOS 8系統及新一代Apple A8處理器,同屬於iPhone系列的第八世代。 | |
IPhone 6 Plus | 美國蘋果公司於2014年9月推出的智慧型手機,iPhone 6螢幕大小是4.7英寸,而iPhone 6 Plus是5.5英寸,兩者均搭載iOS 8系統及新一代Apple A8處理器,同屬於iPhone系列的第八世代。 | |
iPad平板電腦 | ipad | 蘋果公司執行長史蒂夫·賈伯斯於2010年1月27日首次發表的平板電腦,是蘋果iPad系列的第一代產品,提供瀏覽網際網路、收發電子郵件、觀看電子書、播放音頻或視頻、玩遊戲等功能。最初發布的iPad,只有黑色型號,無相機鏡頭。 |
IPad 2 | 蘋果公司設計開發並銷售的平板電腦,是一個視聽媒體,圖書、期刊、電影、音樂、遊戲和網路內容的平台,大小和重量介於市面上的智慧型手機和筆記本電腦之間。2011年3月2日上午10點(PST:18點),蘋果公司在耶爾巴布埃納藝術中心(Yerba Buena Center for the Arts)發布了這款產品。 | |
IPad 3 | 蘋果公司於2012年3月7日發表的新iPad,是繼iPad 2及已停產的iPad之後的平板電腦。此機型配備Retina顯示屏,能提供約iPad 2更清晰、比擬高畫質電視的圖文解析度。在網路連線方式上,能選擇可由指定網路供應商供應4G LTE網路連線上網際網路(Wi-Fi+Cellular)的機型,或僅由Wi-Fi上網的機型。 | |
IPad 4 | 在銷售期間官方正式名稱為iPad配備Retina顯示屏,是蘋果公司在2012年10月23日於美國加州聖荷西發布的9.7吋顯示屏平板電腦,取代同年3月7日所發布、同樣配備Retina顯示屏的第三代iPad。 | |
IPad mini | 蘋果公司設計、開發及銷售的平板電腦,2012年10月23日於美國加州聖荷西發布,是iPad系列中首部設有7.9吋螢幕、並為體型最輕巧便攜的型號。一般常被人與Kindle Fire、Nexus 7相競比較。 | |
IPad mini 2 | 蘋果公司設計、開發及銷售的第二代iPad mini。此平板電腦配備有7.9吋Retina顯示屏,2013年10月22日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發布,並於同年11月15日發售。原名iPad mini配備Retina顯示屏。 | |
IPad Air | 由蘋果公司設計、開發及銷售的iPad平板電腦,它延續9.7英寸(250毫米)配備Retina顯示屏的iPad,但機型較其更薄、更輕巧。2013年10月22日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發布,同年11月1日起正式發售。 | |
IPad Air 2 | 由蘋果公司設計、開發及銷售的平板電腦,它延續9.7英寸(250毫米)配備Retina顯示屏的iPad Air。2014年10月16日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發布,標榜更輕薄的設計、指紋辨識、A8X高效處理器、八百萬像素後置相機鏡頭。 | |
IPad mini 3 | 蘋果公司設計、開發及銷售的平板電腦,配備有7.9吋Retina顯示屏和Touch ID指紋識別功能,2014年10月16日於美國加州舊金山發布,並於同年11月15日發售。較iPad mini 2主要差異是Home鍵增加了指紋掃描功能,支持Touch ID。另iPad mini 3並沒有32GB容量版本。 | |
iPod媒體播放器 | IPod | 蘋果公司按iMac的命名方式,將數字音樂播放器命名為iPod。ipod是一款蘋果公司設計和銷售的攜帶型多功能數字多媒體播放器。iPod系列中的產品都提供設計簡單易用的用戶界面,除iPod touch與第六、七代iPod nano、iPod shuffle外皆由一個環形滾輪—iPod Click Wheel操作。(型號如下: |
IPod classic | 由蘋果公司設計發售的攜帶型媒體播放器,屬於iPod產品線的一部份。使用上,由中央滾輪(Click Wheel)操作,使用硬碟作為存儲媒介。2014年9月,蘋果公司將iPod classic從其官方網站線上商店下架,同時並未發表任何聲明。iPod classic自此退出市場。 | |
IPod mini | 美國蘋果公司於2004年1月所發布的一款隨身數字音樂播放器。iPod mini屬於iPod產品系列中體型較為小巧的版本,使用日本日立(Hitachi)公司所製造的微型硬碟(MicroDrive)作為存儲媒介,有4GB與6GB兩種容量。而除了輕巧外,iPod mini也是iPod系列裡少數擁有多種外殼顏色可以選擇的機種,只提供USB 2.0的電纜而無火線(FireWire/IEEE1394)的電纜(1394電氣接口依然存在),稍有不便利之處。由於iPod mini 有許多不便利之處,因此,2005年9月7日,iPod mini 正式停產,繼而代之的是iPod Nano。 | |
iPod nano | 由蘋果公司設計發售的攜帶型媒體播放器。這是蘋果iPod家族內的中級產品。第一代的iPod nano是在2005年上市。iPod nano和iPod shuffle一樣使用快閃記憶體,但增加了一個寬型的小螢幕和iPod classic上的“click wheel”按鍵轉輪,直到第六代才取消滾輪而改為多觸控螢幕。自從首次登場以來,iPod nano至今已改款七次。在發售後不久,iPod nano就成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MP3播放器,超越前一代的商品iPod mini。 | |
IPod Photo | 蘋果電腦公司旗下iPod數字音樂播放器系列第一款備有彩色顯視屏並開始使用Adobe公司的Myriad字型的iPod。iPod Photo 擁有一個兩寸65,536色LCD顯視屏,解析度為220x176。iPod Photo由2004年10月24日起開始發售,初時只有40GB及60GB兩款型號。iPod Photo於2005年6月28日取代舊式黑白屏iPod成為標準iPod。 | |
IPod shuffle | 由蘋果公司設計跟販售的iPod數字音樂播放器。於2005年1月11日的Macworld Conference & Expo公開,標榜著“Life is random”。不同於其他的iPod家族,他把檔案存儲在快閃記憶體而不是硬碟。它的重量為22克,第二代的重量約15克,第三代的重量為10.7克,第四代的重量為12.5克。 | |
IPod touch | 一款由蘋果公司推出的MID(Mobile Internet Devices移動網際網路終端),在2007年9月5日舉行的“The Beat Goes On”產品發表會中公開,屬於iPod系列的一部份。iPod Touch可以比喻成iPhone的精簡版——不含電話及GPS等功能(An iPhone without a Phone),造型亦較輕薄。 | |
IPod touch 4 | 蘋果公司設計開發的第四代的攜帶型媒體播放器,也是屬於iPod系列的一部份,2010年9月1日由當時的蘋果的首席運行官史蒂夫·賈伯斯在舊金山的發布會中推出。蘋果於2011年10月5日的發布會中推出白色版,並把8G容量的iPod Touch降價,第三和第四代的iPod touch都可以搭載蘋果於2011年10月份推出的iOS 5作業系統。 | |
IPod touch 5 | 蘋果公司設計的第五代可攜式多媒體播放器,屬於 iPod 系列。 它使用與 iPhone 5 一樣的 4 吋 Retina 螢幕和 Apple A5 處理器;搭載了五百萬像素的後置攝像頭,支持自動對焦並配有 LED 閃光燈,最大光圈為 f/2.4。支持 Facetime、Siri 及 iCloud。連線器改用全新的 Lightning 接口,起初只提供 32 和 64 GB 兩個版本,不過後來蘋果公司又推出了 16 GB 版本以取代 iPod Touch 4,但此版本移除了後置攝像頭模組、麥克風及 iPod Touch Loop。 | |
智慧型手錶 | Apple Watch | 蘋果公司於2014年9月發布的一款智慧型手錶。分為運動款、普通款和定製款三種,採用藍寶石螢幕,有銀色,金色,紅色,綠色和白色等多種顏色可以選擇。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Tim Cook)在2015年3月10日蘋果發布會上宣布,Apple Watch將於2015年4月份正式上市,起價為349美元。 |
Mac電腦 | iMac | iMac是一系列由蘋果公司設計與生產的一體化Mac台式機品牌,從1998年推出以來一直是蘋果針對消費者市場的主力機種。iMac的特點是它的設計。 |
Mac mini | 由蘋果電腦所設計的麥金塔電腦,於2005年1月11日的Macworld中公布。它的低價加上小巧和容易使用的設計,主要吸引使用Windows的電腦、iPod、和舊型麥金塔電腦的用戶。Mac mini最初有兩款不同的型號,於2005年1月22日在美國推出(1月29日全球發售)。最新版的Mac mini於2014年10月16日推出,採用Intel Core i5或Intel Core i7處理器。 | |
Mac Pro | 蘋果公司推出的高級台式機系列產品,搭載英特爾(Intel)“Xeon”微處理器以及“PCI Express”架構。蘋果電腦公司在2006年8月7日的“全球研發者大會”(WWDC)上發表了這台電腦,是接替Power Macintosh的系列產品。其外觀的鋁製機殼與Power Mac G5的幾乎相同,但擴充了光碟驅動器的插槽,以及前後重新排列設計的I/O連線連線埠。蘋果已於2013年6月10日的WWDC上推出最新型號的Mac Pro,外形呈黑色圓筒狀,並於同年12月推出。新一代Mac Pro採用AMD FirePro而不是NVIDIA Quadro是因為前者的OpenCL運算能力較佳,這項技術正是由蘋果公司開發。 | |
MacBook | 蘋果電腦所開發推出的筆記型麥金塔電腦(Macintosh)。它最早於2006年5月推出,用以取代iBook G4以及系列12英寸PowerBook系列筆記本電腦。MacBook是MacBook 家族的一部分,其主要面向教育與消費者市場。 由於消費者更青睞MacBook Air,MacBook產品系列於2011年7月20日正式被蘋果終止。不過,蘋果仍然向教育機構以 US$899 的價格出售 MacBook 直到2012年2月。2015年MacBook產品系列重新推出。MacBook被重新設計成非常薄的筆記本電腦,使用全金屬外殼和只有兩個連線埠,分別是耳機/麥克風插孔和USB Type-C進行充電和其他各種用途。 | |
MacBook Air | MacBook Air是蘋果公司(Apple)開發的一款超薄型麥金塔筆記本電腦,於2008年1月15日時首次發布。蘋果公司聲稱這部電腦是“世上最薄的筆記本電腦”,最新版本最厚部位只有0.68英寸(1.73厘米)厚,而最薄部位更只有0.11英寸(0.28厘米)。 2010年10月20日,蘋果發布了新款13.3寸MacBook Air。新款擁有更輕的外殼,更高解析度的顯示屏,以及更大的電池容量。 2011年7月20日,相隔9個月後,蘋果發布了更新的第三代13.3寸及11.6寸MacBook Air。 在2012年WWDC大會上,蘋果發布了升級的第四代MacBook Air,配備第三代Intel Core處理器及Intel HD Graphics 4000核芯顯示卡。 在2013年WWDC大會上(6月10日),蘋果再次發布了升級的第五代MacBook Air,配備第四代Intel Core處理器及Intel HD Graphics 5000核芯顯示卡。 在2014年4月29日,蘋果發布了更新的第五代MacBook Air,配備更新的第四代Intel Core處理器,同時降低了售價 | |
MacBook Pro | MacBook Pro是蘋果公司於2006年1月開始推出的Mac筆記本電腦系列,現已推出到第三代。它是繼iMac後,第二款取代了以PowerBook G4生產線的英特爾核心筆記本電腦。2006年1月11日由蘋果公司時任總裁史蒂夫·賈伯斯在MacWorld 2006大會上發布,並於同年2月正式出售。第二款機型,稱為"Unibody"的一體式電腦,它由單一鋁塊製成,外殼設計更為錐形,並於2008年10月以出及15英寸的MacBook Pro,及13英寸鋁合金一體式的MacBook一起推出。隨後的1月更帶來17英寸的機型,以及6月推出內置電池的MacBook Pro系列,包括蘋果公司引入的13英寸機型到這個系列。隨後它更升級至英特爾 i5 和 i7處理器,以及引進英特爾的Thunderbolt技術。 2012年6月的WWDC上,蘋果公司推出了第三代重新設計的15英寸螢幕的MacBook Pro。同時,上一代的13及15英寸一體式的機型也公布了更新,銷售的同時也停產了17英寸的機型。 第三代13英寸的MacBook Pro於2012年6月12日推出。 | |
其他型號 | Performa | Power Mac G4 Cube | Power Macintosh | Power Macintosh G3 | PowerBook | PowerBook 100 | PowerBook G4 | Pre-PCI Power | Macinto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