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LC層結構

RLC,無線鏈路控制子層 本詞條以LTE為例介紹LTE技術中的RLC層結構

LTE

LTE無線接入協定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該接入系統分為三層:層一為物理層(PHY),層二為媒體接入控制子層(MAC)、無線鏈路控制子層(RLC)和分組數據會聚協定子層(PDCP),層三為無線資源控制層(RRC)。其中物理層是無線接入系統最底層,它以傳輸信道為接口,向上層提供服務。

圖1  LTE無線接入協定體系結構 圖1 LTE無線接入協定體系結構

LTE(LongTermEvolution,長期演進),又稱E-UTRA/E-UTRAN,和3GPP2UMB合稱E3G(Evolved3G)

LTE是由3GPP(The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夥伴計畫)組織制定的UMTS(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通用移動通信系統)技術標準的長期演進,於2004年12月在3GPP多倫多TSGRAN#26會議上正式立項並啟動。LTE系統引入了OFDM(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復用)和MIMO(Multi-InputΜlti-Output,多輸入多輸出)等關鍵傳輸技術,顯著增加了頻譜效率和數據傳輸速率(20M頻寬2X2MIMO在64QAM情況下,理論下行最大傳輸速率為201Mbps,除去信令開銷後大概為140Mbps,但根據實際組網以及終端能力限制,一般認為下行峰值速率為100Mbps,上行為50Mbps),並支持多種頻寬分配: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等,且支持全球主流2G/3G頻段和一些新增頻段,因而頻譜分配更加靈活,系統容量和覆蓋也顯著提升。LTE系統網路架構更加扁平化簡單化,減少了網路節點和系統複雜度,從而減小了系統時延,也降低了網路部署和維護成本。LTE系統支持與其他3GPP系統互操作。LTE系統有兩種制式:FDD-LTE和TDD-LTE,即頻分雙工LTE系統和時分雙工LTE系統,二者技術的主要區別在於空中接口的物理層上(像幀結構、時分設計、同步等)。FDD-LTE系統空口上下行傳輸採用一對對稱的頻段接收和傳送數據,而TDD-LTE系統上下行則使用相同的頻段在不同的時隙上傳輸,相對於FDD雙工方式,TDD有著較高的頻譜利用率。

LTE/EPC的網路架構如圖2所示,其中E-URTAN對應於圖3,E-URTAN無線接入網路架構。

圖2  3GPP接入的非漫遊架構 圖2 3GPP接入的非漫遊架構
圖3  E-UTRAN的網路結構 圖3 E-UTRAN的網路結構

RLC層結構

RLC層由RRC層配置,其功能由RLC實體執行。對於eNodeB側的每一個RLC實體,UE側都有其對等的實體,同樣UE側的每個RLC實體,在eNodeB側也有都有其對等的實體。

RLC實體從高層接收RLCSDU,並將接收到的RLCSDU封裝到RLCPDU中,通過下層向對等的RLC實體傳送,對等的RLC實體通過下層接收RLCPDU,並將其中的RLCSDU提交給高層。RLC實體通過單一的服務接入點(ServiceAccessPoint,SAP)與高層互動SDU,通過單一的邏輯信道與下層互動PDU。

RLC實體通過3種模式數據傳輸:透明模式(TransparentMode,TM)、非確認模式(UnacknowledgedMode,UM)和確認模式(AcknowledgedMode,AM)。因此,RLC實體可以分類為TMRLC實體、UMRLC實體和AMRLC實體。

TMRLC實體和UMRLC實體各包括一個傳送實體和接收實體。傳送實體從上層接收RLCSDU,並通過下層向其對等的接收實體傳送RLCPDU。接收實體通過下層從其對等傳送實體接收RLCPDU,並向上層遞交RLCSDU。

AMRLC實體包括傳送端和接收端兩部分。AMRLC實體的傳送端從上層接收RLCSDU,通過下層向其對等的AMRLC實體傳送RLCPDU,接收端通過下層從其對等的AMRLC實體接收RLCPDU,並向上層遞交RLCSDU。RLC層結構如圖4所示。

圖4  RLC層結構 圖4 RLC層結構

RLC層功能

RLC子層支持以下功能。

(1)高層PDU的傳輸。

(2)ARQ糾錯(僅適用於AM數據傳輸)。

(3)RLCSDU的級聯、分段和重組(僅適用於UM和AM數據傳輸)。

(4)RLC數據PDU的重分段(僅適用於AM數據傳輸)。

(5)RLC數據PDU的重排序(僅僅適用於UM和AM數據傳輸)。

(6)重複檢測(僅適用於UM和AM數據傳輸)。

(7)RLCSDU丟棄(僅適用於UM和AM數據傳輸)。

(8)RLC重建。

(9)協定錯誤檢測(僅適用於AM數據傳輸)。

TMRLC實體

TMRLC實體能通過BCCH、上下行CCCH和PCCH邏輯信道傳送或接收RLCPDU,TMRLC實體傳送或接收的RLC數據PDU為TMDPDU。

TMRLC傳送實體不會分段或級聯RLCSDU,在RLC層也不會增加任何頭部指示結構。TMRLC接收實體接收到TMDPDU,直接將這些PDU傳送至高層。TMRLC實體如圖5所示。

圖5  透明模式對等實體的模型 圖5 透明模式對等實體的模型

UMRLC實體

UMRLC實體可通過上下行DTCH、MCCH和MTCH邏輯信道傳送或接收RLCPDU,UMRLC實體傳送或接收的RLC數據PDU為UMDPDU。

UMRLC實體結構如圖6所示。

UMRLC傳送實體在生成UMDPDU時可以分段或級聯RLCSDU,並針對不同的分段或級聯情況加上相應的RLC頭,使得生成的UMDPDU可以完全占用傳送時刻下層指示的RLCPDU大小。

圖6  非確認模式對等實體的模型 圖6 非確認模式對等實體的模型

UMRLC對接收實體接收到所有UMDPDU按照如下方式操作。

(1)檢測該UMDPDU是否被重複接收,並丟棄重複的UMDPDU。

(2)對接收順序混亂的UMDPDU進行重排序。

(3)檢測下層UMDPDU丟失並避免過多的重排序延遲。

(4)從重排序後的UMDPDU重組出RLCSDU並且按順序向上層提交RLCSDU。

(5)丟棄由於下層數據丟失而不能重組出RLCSDU的UMDPDU。

AMRLC實體

AMRLC實體可通過上下行DCCH和上下行DTCH傳送或接收RLCPDU,AMRLC實體傳送或接收的RLC數據PDU為AMDPDU和AMDPDU分段。

AMRLC實體結構如圖7所示。

AMRLC實體按照下層指示的PDU大小將RLCSDU分段或級聯之後形成AMDPDU進行傳送。在重傳時,如果需要重傳的PDU大小與下層指示的大小不相符,可以將該PDU重新分段為AMDPDU分段,分段個數不限。

AMRLC實體傳送端的主要作用由高層接收到RLCSDU,形成AMDPDU進行傳送。或對AMDPDU進行重傳,根據需要將RLCPDU進行分段,形成AMDPDU分段,並在數據PDU中加入相關的RLC頭。

圖7  確認模式實體的模型 圖7 確認模式實體的模型

AMRLC實體傳送端在考慮優先權時認為RLC控制PDU優先於RLC重傳數據PDU,重傳數據PDU優先於RLC新數據PDU。

AMRLC實體傳送端需要維護一個傳送視窗和一個接收視窗,傳送端在完成傳送功能的過程中需要根據PDU的序列號和傳送視窗的大小判斷該PDU是否在傳送視窗內,傳送端只會將在傳送視窗內的PDU傳送到下層,PDU傳送完成後更新傳送視窗以使得新的PDU進入到傳送視窗內。傳送端還需要維護一個接收視窗用於接收ACK信息。每收到一個ACK信息則需要更新接收視窗以便接收更多的ACK信息。當一個已傳送的RLCSDU的所有的AMDPDU都已經接收到ACK信息後,RLC實體通知高層完成RLCSDU的傳輸。

AMRLC實體接收端在接收到RLC數據PDU之後需要完成以下過程。

(1)檢測該RLC數據PDU是否被重複接收,並丟棄重複的RLC數據PDU。

(2)對亂序接收的RLC數據PDUs進行重排序。

(3)檢測下層RLC數據PDU的丟失,並向其對等的AMRLC實體請求重傳丟失的PDU。

(4)根據重排序後的RLC數據PDU重組出RLCSDU,並且按順序遞交給上層。

在RLC重建時,AMRLC實體的接收部分完成以下過程。

(1)根據亂序接收的RLC數據PDU重組出RLCSDU,並遞交到上層。

(2)丟棄任何不能重組RLCSDU的數據PDU。

(3)初始化相關的狀態變數並停止相關定時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