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to[核心代號]](/img/a/549/wZwpmL3QzNwIjN2YTMyM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2EzL4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在1999年的6月份發布,很多人可能根本就沒有看到過它。一開始Athlon是Slot A封裝的,外表和Slot 1差不多,Pluto使用了EV6匯流排,當時就具備了200MHz的FSB,可惜當時沒有DDR記憶體,否則性能怎么會僅僅小幅超過P3。其浮點計算能力在當時更是大幅度超越老P3。AMD推出的Pluto核心是0.25微米製程的,主頻從最低的500MHz到700MHz,筆者當初買過一個K7 500至今仍健在。一開始的Pluto從理論上來講超頻能力非常出眾,因為幾乎所有的都是用的650MHz核心。但是由於鎖住了倍頻,而當時主機板超外頻最多只能到115左右,所以很可惜這些處理器的超頻能力沒有得到認可。辨認Pluto的OPN還是很容易的,其標準形式如下:AMD-K7500MTR51B C。特性:0.25/128KB L1/512KB L2片外/200 FSB/MMX/3DNow! 接口:Slot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