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Pentium E2000表面上,E2000是E4300的簡化版,不過情況卻沒那么簡單,E2000的上市目的是要取代現有的Pentium D 925/935,本意是為Pentium系列清倉,不過從我們了解到的情況來看,Pentium E2000的實際性能與同價位的Pentium D 925/935相差不大。這樣一來,剛推出的Core微架構新品,性能和上一代的Pentium D差不多,多尷尬啊!英特爾很不情願地在“E2000”前面加上了“Pentium”老商標。 由於Intel基本放棄了NetBurst架構,因此雙核Pentium D已經大幅度減產,甚至逐步停產。在這種情況下,Pentium E2000被Intel視為取代現有Pentium D地位的產品,主攻中低端市場。正是由於這樣的定位,導致Pentium E2000的綜合性能不可能比現在的酷睿2強。現在,很多用戶都戲稱Pentium E2000為新一代賽揚。
技術解讀
在很多媒體的報導中,Pentium E2000系列被形容為二級快取減半的Intel Core 2 Duo E4300,並且似乎與E4300系列的性能差距並不大。但是,事實情況果真如此嗎?在關注CPU快取結構時,我們往往過於專注於二級快取,這未免有失偏頗。其實,Pentium E2000不僅二級快取由2MB縮減到1MB,而且一級快取也同步減少到可憐的64KB。二級快取的作用很多讀者都有深刻的體驗,那么一級快取到底又有多少威力呢?
當CPU接收到指令後,它會最先向一級快取去尋找相關的數據,雖然一級快取是與CPU同頻運行的,但是由於容量較小,所以不可能每次都命中。這時CPU會繼續向下一級的二級快取尋找,同樣的道理,當所需要的數據在二級快取中也沒有的話,會繼續轉向L3 Cache(如伺服器CPU)、記憶體和硬碟。毫無疑問,整個過程 中的第一環節便是一級快取,其重要性甚至超過了二級快取。
對於一級快取只有64KB的Pentium E2000而言,過於精簡的快取架構實在令其難以發揮出Intel Core架構在性能上的強大威力。反觀Pentium E2000的競爭對手,以Athlon 64 X2 3600+為例,其每個核心都擁有128KB一級快取,比起Pentium E2000足足多出1倍。因此,儘管X2 3600+的二級快取只有2×512KB,但由於AMD直連架構的特殊性,性能對二級快取的大小不很敏感,所以實際表現也不會比擁有1MB二級快取的Pentium E2000差多少。
新時代的細分市場
據我們觀察,E2000的上市並不完全是順理成章的,甚至更像是應戰AMD低價雙核的計畫外產品,為什麼在酷睿2 E4300已經降到800元左右時還要推出這款夾在酷睿2和奔騰D之間的產品呢?
促成E2000倉促上市的先決條件之一,是桌面CPU價格的全面下調。從去年下半年開始,AMD為了迎擊酷睿2的強大攻勢,率先發動了高端CPU的降價策略,並導致英特爾跟進。AMD雙核X2 3600+/3800+自問世以來,牢牢占據了入門級雙核市場,極高的性價比、超低功耗成為消費者的追捧。
既然在AMD平台雙核X2 4000+也只要六七百元,那么價格相對偏高的酷睿2根本無法與之正面過招,英特爾大力宣傳的酷睿2系列竟然落了個“孤軍作戰”的尷尬境地。Pentium D製程不合理、發熱量大的詬病讓好面子的英特爾恨不得讓其立即消失。這樣一來,我們就不難理解E2000為什麼會如此匆忙上陣了。
在主流市場劃分產品線的策略是英特爾最先實施的,其背景是Pentium 2過高的成本使其無法被主流用戶群所接受,於是英特爾推出賽揚系列來應對。那個年代這是一記絕招,因為Pentium 2的初始價格是數千元人民幣,而賽揚的初始價格是1XXX人民幣,兩者有巨大的差距,劃分產品線讓消費者很受益。這個策略一直延續至今,AMD從K7開始也採用了同樣的方式。
但我們也應該看到,今天的市場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當高端CPU的價格也只要幾百元時,過度劃分產品線就會大大加重消費者的選購難度。在500~1000元主流價位段,Pentium D、Pentium E和酷睿2同時存在,產品多達十餘款。消費者除了要知道頻率、快取等指標的不同,還得知道CPU屬於這三個系列中的哪一個,比較麻煩。再來看看AMD平台,其實AMD已經“悄悄地”順應了時代的變化,產品線里很少見到閃龍了,清一色的Athlon 64 X2,從3600+到4800+,選擇起來非常方便。
近期入門級雙核購買分析
從前面的分析我們得出的結論是E2000不能算是一個“好產品”,那么它到底能不能算是“合適的產品”呢?畢竟英特爾的平台實力是相當強的,在晶片組領域依舊是份額最大的公司,E2000與英特爾晶片組是否可以構成強有力的組合,來抵抗AMD陣營的攻勢?其實在對付AMD之前,Intel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在推出Pentium E2000之後,Intel面向中端市場的產品線已經變得有些臃腫。除了價格並不平易近人的Core 2 Duo E4300以外,Pentium E2000系列和Pentium D之間形成互相殘殺的局面,讓入門級雙核處理器市場變得紛繁複雜。不過這一情況會隨著Pentium D的停產而逐漸消失。與此同時,Intel的老冤家AMD卻顯得更為老道一些,高頻Athlon 64 X2系列按部就班地實現降價策略。
從E2000的市場定位來看,主要針對的是4000元以下的中低端桌面電腦,這些電腦不太可能採用高端的965系列主機板和高端顯示卡,一般都會採用945系列主機板,還要儘可能利用集成顯示卡,騰出的資金才可以購買更符合需求的大螢幕液晶顯示器和大容量記憶體。945系列是相對低端的英特爾晶片組,未來要想升級成高端的酷睿2處理器,有一定的風險。
與之相對的AMD 690G晶片組則可以支持全系列的Athlon 64處理器,從最低端的3000+到高端的5000+以上都沒問題。在升級潛力方面,同價位的AMD平台要強過英特爾平台。根據以往的評測,945主機板的集成顯示核心GMA950不敵690G主機板的顯示核心Radeon Xpress 1250,無論是基準的理論測試還是實際遊戲測試,690G都有比較明顯的性能優勢。
目前Pentium E2140在市場上只有散裝產品供貨,價格為600元左右。而盒裝AMD Athlon 64 X2 3600+一直保持在600元以下,因此這兩者之間的競爭非常引人矚目。整個Socket AM2低頻雙核平台的性價比向來很受用戶喜愛並推崇,在搭配AMD 690G整合主機板時,整體套用效果非常理想。反觀Pentium E2140的尷尬定位,再加上缺少高性價比的整合晶片組搭配,因此平台成本較高阻擋了不少用戶的熱情。綜合市場情況和評測數據來看,Athlon64 X2 3800+對E2140,4000+對E2160的性價比優勢依然明顯,特別在搭配了目前最火爆的AMD 690G主機板之後,AMD在入門級雙核平台市場可謂非常強勢。
我們可以預見今後的一段時間內,在低端市場,E2000與低價的945G系列主機板組合將與X2 3600+和與AMD690G、MCP68的組合展開激戰!
結語
從去年夏天開始,英特爾對酷睿2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算得上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品牌轟炸”。英特爾看到當前的桌面市場仍舊被AMD占據著較多份額時,摘掉了酷睿2名頭的Pentium E2000系列擔負著占領低端市場的重任,但酷睿2 E4300,酷睿2核心的賽揚400系列構成了一條完整的CPU產品線。
英特爾要在入門級雙核市場上有所作為,首要是大刀闊斧地處理好各種產品線的配置問題。當然,作為消費者的我們還期待著Intel和AMD兩家公司更精彩,更白熱化的“核戰爭”,不斷為我們帶來更強大,更便宜的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