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實驗室以貝爾和施樂為目標,主要從事網際網路產品的研發,2012年10月底,以季逸超的英文名Peak命名的實驗室——Peak Labs首次亮相,並發布了三款橫跨不同領域的產品,發布會在藍色港灣舉行,現場動用了電影院的iMax螢幕進行演示,徐小平、沈南鵬、周魁等上台助陣。 Peak Labs實驗室是以貝爾和施樂為目標的實驗室。
創始簡介
無框眼鏡、運動T恤、牛仔褲、運動鞋……眼前的季逸超,是一個典型的學生形象。和陌生人初次接觸,他還會有一絲靦腆。但就是這個學生,已經和編程打了10年交道,算得上一個“骨灰級”的程式設計師。
因為家庭的關係,季逸超在美國生活、學習了幾年,直到國小二年級,他才回到北京上學。當時,學校組織了一個機器人競賽隊伍,帶隊老師將他招至隊中。此前,季逸超並沒有機器人和計算機編程的基礎,之所以打動帶隊老師,是因為季逸超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今後出國比賽都不用請翻譯”。
在這支隊伍里,季逸超開始學習計算機編程。後來上了國中,他迷上了作業系統。“因為我覺得那才是電腦程式設計的根源。”再加上比爾·蓋茨的創業故事和Linux神話的影響,讓季逸超徹底愛上了作業系統研發。從Windows3.1到Vista,從Linux到BeOS、Solaris、UNIX,他幾乎試用了所有作業系統。“所有瘋狂的程式設計師,都在做著編作業系統的夢。”回顧這段故事,季逸超笑言自己“年少輕狂”。
在眾多系統中,軟硬體結合的蘋果電腦,讓季逸超深深折服。“看到了蘋果系統,我才知道什麼才是優雅的、好用的作業系統。”他從引導扇區開始用編寫程式。後來他相繼擁有了iPod、iTouch、Macbook、iPhone等蘋果產品,季逸超也有了一個新的身份——蘋果套用的開發者。
在高中階段,他開發上市了7個軟體,最便宜的一個也賣出了300美元。
以“程式設計師”自稱的季逸超是個典型的技術宅男。他喜歡看動漫、玩遊戲,逛技術論壇,訂閱科技部落格,他對IT界的前塵往事可以信手拈來,而對技術領域的新鮮事物和潮流,更是充滿了好奇。
創業經歷
創業?我第一想法是拒絕
通過新聞媒體的報導和網路的傳播,季逸超這個“90後”一下子成了創投界和IT圈的名人,南方都市報、齊魯晚報等眾多記者致電希望採訪季逸超,也有一些投資人希望投資,但都被季逸超拒絕了。
“當時我還在讀大一,自己開發的猛獁4瀏覽器在蘋果套用商店裡供人付費下載,每天都有收入,生活自由,因此當投資人想讓我創業時,我第一想法就是拒絕。”季逸超說。在他看來,一旦創業,就會被資本所約束,每天想著收入、財務報表、利潤這些事情,根本沒有自由可談。
2012年1月,季逸超參加了一家創新者社區組織的活動,別的演講人上台都在講自己的產品如何,季逸超登台後卻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例,說明怎么讓程式設計師去做美工,怎么讓美工來學編程,以此讓這兩個在開發套用時最重要的工種密切配合,提高效率。
演講完之後,季逸超回到台下。剛坐下來,旁邊的一個人就拍了拍他的肩膀說:“我投你錢,你創不創業?”季逸超按慣例拒絕了。事後季逸超得知,這個人就是紅杉資本創始合伙人周魁,此前早就有意投資季逸超。
雖然遭到拒絕,但周魁並未罷休。過了沒多久,他找來被青年學生譽為“人生規劃導師”的新東方創始人徐小平,在徐小平成立的真格基金里,紅杉資本是主要出資人。
在聽了季逸超對接受投資創業的顧慮後,徐小平建議,可以成立一個實驗室,做“最新最狂最新鮮”的事。作為投資人,不查賬,不過問研發方向,讓季逸超可以自由發揮。徐小平說:“我們投資,是投你這個人。哪怕你把錢都花光了,失敗了,只要你繼續創業,我們仍然出錢。”
這些承諾最終打動了季逸超。季逸超說,事後證明,徐小平和投資人履行了這個承諾。在實驗室的發起人協定上,徐小平方面把原本厚厚的契約精簡到了幾頁紙,大大減少了投資人對項目的約束條款。“實驗室成立半年來,沒有任何干涉的舉動。”
團隊成員全是朋友或推薦
實驗室的名字Peak Labs是徐小平起的。Peak既是季逸超的英文名,同時有“巔峰”的意思。3個創始人,除了季逸超,其他兩個創始人都是季逸超在北大附中讀高中時的好友。其中一個是編程的能手,除了語文外,其他幾科的高考成績比當年的狀元還高。另外一個雖然不擅言辭,卻是瘋狂的技術型人才,善於鑽研。
不過,這兩個人還在上學,只有季逸超辦理了休學手續,而且是長期休學。“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就是長期休學,至今也沒被開除。”言語之中,季逸超充滿了對蓋茨的羨慕。季逸超說,等到有一天他不再寫代碼開發程式的時候,或許會考慮重新進入大學,繼續完成學業。
除了創始人,實驗室其他成員都是別人推薦過來的。在美國讀過書的季逸超,將美國的推薦機制引入到了實驗室的團隊建設中,不惟學歷,不惟經歷。季逸超惟一要求的,是希望不管什麼崗位,從研發、客戶體驗到人力資源、媒體總監,都有一定的技術功底或者對技術感興趣。“比如我們招聘美工,就希望他了解編程是乾什麼的。這樣一來,當編程把想法告訴美工後,美工就已經心領神會,減少溝通成本。”
2012年4月,實驗室正式成立。實驗室的方向如何確定呢?“完全靠興趣。”季逸超說,從頭到尾,季逸超和其他兩位創始人沒有寫過一份商業計畫書。研發的領域主要從創始人的技術特點和積澱出發,由實驗室團隊成員民主決定。
2012年10月底的發布會發布的三款產品,是三款橫跨不同領域的產品。其中一個產品是猛獁5瀏覽器,是在季逸超之前研發的猛獁4基礎上重新設計而來。
另一款產品是針對企業與科研的數據可視化分析系統Jigsaw,通俗來說,一個沒有技術背景的人通過Jigsaw,只需要輸入一些數據,就可以幫助分析和發現數據之間的潛在關係。目前,電商網站聚美優品已經在試用這個服務。對於電商來說,這款產品解決的一個很大痛點就是,除了像銷售額、訂單量等趨勢性的分析之外,分析海量數據結構中的數據關係,比如客戶的註冊時間和首次購買行為的關係。而且,只需幾秒鐘就可以直觀地看到這種關係。
第三款產品名為“Zine Project”。在季逸超看來,這個實驗是一項革命性的創新網際網路套用行為。“這款產品能夠在信息爆炸中,滿足人們對信息的獲取需求,一旦成功,不亞於谷歌對世界的顛覆。”季逸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