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歷史

比賽規則
NBA總共有30支球隊,分為東部聯盟,西部聯盟,各15支球隊。每個聯盟各有3個賽區,每個賽區5支球隊。
82場常規賽的安排情況:
1:和不同聯盟的球隊打2場比賽,主客場各1場(總計30場).
2:和同賽區的球隊打4場,各2個主場(總計16場).
3:和同聯盟不同賽區的4支球隊打3場(總計12)6支球隊打4場(合計24場).
這其中打3場的球隊是與這支球隊上賽季戰績相差較大的,而且球隊距離較遠,由電腦編排的。故一支球隊總計打82場常規賽。一個賽季每支球隊在自己的主場至少與其它29支球隊進行一次交鋒,NBA是北美頂級職業運動唯一一個所有球隊在常規賽全部碰面的聯盟。常規賽的賽程比較緊湊,球隊在每個星期有三到四場比賽,而且每個賽季都有不同程度的“背靠背作賽”、連續客場作賽等難度賽程。
排名規則
球隊常規賽排名按勝率從高到底依次排列,當有球隊戰績相同時需要分別考慮情況,
第一種情況:當兩隊勝場差相同時,依次按以下依據排出先後:
1、相互之間戰績好的居前;2、分區冠軍居前;3、在分區中勝率高的居前(僅當兩隊同屬一分區時適用);3、在各自所屬聯盟中勝率高的居前;4、與所屬聯盟的其他前八名球隊交手勝率高的居前;5、與另一個聯盟的前八名球隊交手勝率高的居前;6、得失分差高的居前;7、抽籤決定。
第二種情況:當三隊以上勝場差相同時,依次按以下依據排出先後:
1、分區冠軍居前;2、所涉及球隊相互之間戰績好的居前;3、在分區中勝率高的居前(僅當兩隊同屬一分區時適用);3、在各自所屬聯盟中勝率高的居前;4、與所屬聯盟的其他前八名球隊交手勝率高的居前;5、與另一個聯盟的前八名球隊交手勝率高的居前;6、得失分差高的居前;7、抽籤決定。
三項新規則
從2006~2007賽季開始,在NBA常規賽季中同一聯盟里成績最好的兩個隊將不必擔心會在季後賽過早遭遇。
這是NBA董事會2006年8月2日修改的3項規則之一。另外兩項是,增加季後賽各參賽隊的球員名單和縮短暫停時間。
在前兩個賽季中,東、西聯盟中凡獲常規賽季賽區第一名的隊,全部以種子身份進入季後賽,結果就出現了上賽季同在西南賽區的馬刺和小牛這兩支西部成績最好的隊,在季後賽半決賽中就過早相遇的情形。
而從下賽季開始,季後賽東、西兩聯盟的各4個種子隊,即常規賽季各賽區第一名和一個成績最好的第二名,將按照成績排列其種子順序。這樣做顯然可以避免類似上賽季馬刺和小牛早在聯盟決賽前就遭遇的不合理情形。
季後賽各隊的球員名單將從原來的13位增加到15位。不過,每場比賽可以上場的球員仍然是12位。這個變化使球隊在季後賽使用球員的空間,將比在常規賽中更大、更靈活。
關於暫停的規則變化是,無論常規或加時賽期間,任何隊如果在比賽終場前的最後2分鐘仍有2個60秒鐘的暫停,則其中1次暫停時間從60秒縮短為20秒。此外,任何隊在加時賽中將擁有2次60秒、1次20秒暫停,而不是過去那種3次暫停時間都是60秒。
NBA負責球賽運行的執行副總裁斯圖·傑克遜說,新的暫停規則旨在加快臨近比賽結束時的節奏。
重要賽事
揭幕戰

聖誕大戰

全明星周末

技巧挑戰賽,參賽者必須在最快的時間內完成運球,傳球,投籃,上籃等一系列動作方能獲勝;
三分大賽,規定時間內在5個角度投中最多三分球者勝出;扣籃大賽,參賽者嘗試做出各種高難度、極具觀賞性的扣籃動作,通常邀請歷屆扣籃大賽冠軍作為評判;
混合投籃賽,由一名現役NBA球員、一名現役WNBA球員和一名退役的NBA球星組成隊伍,按要求在不同的投籃點投籃,完成最快組勝出;
除此之外,在整個全明星周末期間,每天都有NBA嘉年華的演出。
常規賽獎項

NBA最有價值球員,年度MVP,所有球員最夢寐以求的獎項。從球員個人能力,對球隊的影響以及球隊成績等多方面綜合評選。
NBA最佳新秀,年度表現最好的新秀;
NBA最佳防守球員,年度最佳防守球員,多數由中鋒獲得;
NBA最佳第六人,年度最佳板凳球員,替補出場次數必需大於首發次數;
NBA進步最快球員,年度進步最快的球員;
NBA最佳教練,全聯盟成績最好的球隊教練不一定能獲此殊榮,一般由善於挖掘球隊潛力,帶領球隊取得意想不到成績的教練獲得;
NBA最佳經理,由體育新聞雜誌(SportingNews)頒發的非官方獎項,不過已得到廣泛認可;
NBA體育精神獎,表揚公平競賽的球員;
沃特·甘迺迪公民獎,表揚熱心慈善公益活動的球員,由職業籃球作家協會頒發。
常規賽還設有每周東(西)部最有價值球員和每月東(西)部最有價值球員。
歷史最佳戰績排名
排名 | 球隊 | 勝負 | 勝率 | 賽季 | 季後賽戰績 | 季後賽成績 |
1 | 金州勇士隊 | 73勝9負 | 89.02% | 2015~2016 | 15勝8負 | 止步總決賽 |
2 | 芝加哥公牛隊 | 72勝10負 | 87.80% | 1995~1996 | 15勝3負 | 總冠軍 |
3 | 洛杉磯湖人隊 | 69勝13負 | 84.15% | 1971~1972 | 12勝3負 | 總冠軍 |
芝加哥公牛隊 | 69勝13負 | 84.15% | 1996~1997 | 15勝4負 | 總冠軍 | |
5 | 費城76人 | 68勝13負 | 83.95% | 1966~1967 | 11勝4負 | 總冠軍 |
6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68勝14負 | 82.93% | 1972~1973 | 7勝5負 | 止步東部決賽 |
7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67勝15負 | 81.71% | 1985~1986 | 15勝3負 | 總冠軍 |
芝加哥公牛隊 | 67勝15負 | 81.71% | 1992~1993 | 15勝4負 | 總冠軍 | |
洛杉磯湖人隊 | 67勝15負 | 81.71% | 1999~2000 | 15勝8負 | 總冠軍 | |
達拉斯小牛隊 | 67勝15負 | 81.71% | 2006~2007 | 2勝4負 | 止步西部首輪 | |
金州勇士隊 | 67勝15負 | 81.71% | 2014~2015 | 16勝5負 | 總冠軍 | |
聖安東尼奧馬刺隊 | 67勝15負 | 81.71% | 2015~2016 | 6勝4負 | 止步西部半決賽 | |
金州勇士隊 | 67勝15負 | 81.71% | 2016~2017 | 16勝1負 | 總冠軍 | |
14 | 密爾沃基雄鹿隊 | 66勝16負 | 80.49% | 1970~1971 | 12勝2負 | 總冠軍 |
波士頓凱爾特人隊 | 66勝16負 | 80.49% | 2007~2008 | 16勝10負 | 總冠軍 | |
克利夫蘭騎士隊 | 66勝16負 | 80.49% | 2008~2009 | 10勝4負 | 止步東部決賽 | |
邁阿密熱火隊 | 66勝16負 | 80.49% | 2012~2013 | 16勝7負 | 總冠軍 |
歷屆成績
2009-2010賽季NBA常規賽排名
東部聯盟 | 西部聯盟 | |||
排名 | 球隊 | 戰績 | 球隊 | 戰績 |
1 | 騎士 | 61勝21負 | 湖人 | 57勝25負 |
2 | 魔術 | 59勝23負 | 小牛 | 55勝27負 |
3 | 老鷹 | 53勝29負 | 太陽 | 54勝28負 |
4 | 凱爾特人 | 50勝32負 | 掘金 | 53勝29負 |
5 | 熱火 | 47勝35負 | 爵士 | 53勝29負 |
6 | 雄鹿 | 46勝36負 | 開拓者 | 50勝32負 |
7 | 黃蜂 | 44勝38負 | 馬刺 | 50勝32負 |
8 | 公牛 | 41勝41負 | 雷霆 | 50勝32負 |
9 | 猛龍 | 40勝42負 | 火箭 | 42勝40負 |
10 | 步行者 | 32勝50負 | 灰熊 | 40勝42負 |
11 | 尼克斯 | 29勝53負 | 鵜鶘 | 37勝45負 |
12 | 76人 | 27勝55負 | 快船 | 29勝53負 |
13 | 活塞 | 27勝55負 | 勇士 | 26勝56負 |
14 | 奇才 | 26勝56負 | 國王 | 25勝57負 |
15 | 籃網 | 12勝70負 | 森林狼 | 15勝67負 |
東部聯盟 | 西部聯盟 | |||
排名 | 球隊 | 戰績 | 球隊 | 戰績 |
1 | 公牛 | 62勝20負 | 馬刺 | 61勝21負 |
2 | 熱火 | 58勝24負 | 湖人 | 57勝25負 |
3 | 凱爾特人 | 56勝26負 | 小牛 | 57勝25負 |
4 | 魔術 | 52勝30負 | 雷霆 | 55勝27負 |
5 | 老鷹 | 44勝38負 | 掘金 | 50勝32負 |
6 | 尼克斯 | 42勝40負 | 開拓者 | 48勝34負 |
7 | 76人 | 41勝41負 | 鵜鶘 | 46勝36負 |
8 | 步行者 | 37勝45負 | 灰熊 | 46勝36負 |
9 | 雄鹿 | 35勝47負 | 火箭 | 43勝39負 |
10 | 黃蜂 | 34勝48負 | 太陽 | 40勝42負 |
11 | 活塞 | 30勝52負 | 爵士 | 39勝43負 |
12 | 籃網 | 24勝58負 | 勇士 | 36勝46負 |
13 | 奇才 | 23勝59負 | 快船 | 32勝50負 |
14 | 猛龍 | 22勝60負 | 國王 | 24勝58負 |
15 | 騎士 | 19勝63負 | 森林狼 | 17勝65負 |
東部聯盟 | 西部聯盟 | |||
排名 | 球隊 | 戰績 | 球隊 | 戰績 |
1 | 公牛 | 50勝16負 | 馬刺 | 50勝16負 |
2 | 熱火 | 46勝20負 | 雷霆 | 47勝19負 |
3 | 步行者 | 42勝24負 | 湖人 | 41勝25負 |
4 | 凱爾特人 | 39勝27負 | 灰熊 | 41勝25負 |
5 | 老鷹 | 40勝26負 | 快船 | 40勝26負 |
6 | 魔術 | 37勝29負 | 掘金 | 38勝28負 |
7 | 尼克斯 | 36勝30負 | 小牛 | 36勝30負 |
8 | 76人 | 35勝31負 | 爵士 | 36勝30負 |
9 | 雄鹿 | 31勝35負 | 火箭 | 34勝32負 |
10 | 活塞 | 25勝41負 | 太陽 | 33勝33負 |
11 | 猛龍 | 23勝43負 | 開拓者 | 28勝38負 |
12 | 籃網 | 22勝44負 | 森林狼 | 26勝40負 |
13 | 騎士 | 21勝45負 | 勇士 | 23勝43負 |
14 | 奇才 | 20勝46負 | 國王 | 22勝44負 |
15 | 黃蜂 | 7勝59負 | 鵜鶘 | 21勝45負 |
東部聯盟 | 西部聯盟 | |||
排名 | 球隊 | 戰績 | 球隊 | 戰績 |
1 | 熱火 | 66勝16負 | 雷霆 | 60勝22負 |
2 | 尼克斯 | 54勝28負 | 馬刺 | 58勝24負 |
3 | 步行者 | 49勝32負 | 掘金 | 57勝25負 |
4 | 籃網 | 49勝33負 | 快船 | 56勝26負 |
5 | 公牛 | 45勝37負 | 灰熊 | 56勝26負 |
6 | 老鷹 | 44勝38負 | 勇士 | 47勝35負 |
7 | 凱爾特人 | 41勝40負 | 湖人 | 45勝37負 |
8 | 雄鹿 | 38勝44負 | 火箭 | 45勝37負 |
9 | 76人 | 34勝48負 | 爵士 | 43勝39負 |
10 | 猛龍 | 34勝48負 | 小牛 | 41勝41負 |
11 | 活塞 | 29勝53負 | 開拓者 | 33勝49負 |
12 | 奇才 | 29勝53負 | 森林狼 | 31勝51負 |
13 | 騎士 | 24勝58負 | 國王 | 28勝54負 |
14 | 黃蜂 | 21勝61負 | 鵜鶘 | 27勝55負 |
15 | 魔術 | 20勝62負 | 太陽 | 25勝57負 |
東部聯盟 | 西部聯盟 | |||
排名 | 球隊 | 戰績 | 球隊 | 戰績 |
1 | 步行者 | 56勝26負 | 馬刺 | 62勝20負 |
2 | 熱火 | 54勝28負 | 雷霆 | 59勝23負 |
3 | 猛龍 | 48勝34負 | 快船 | 57勝25負 |
4 | 公牛 | 48勝34負 | 火箭 | 54勝28負 |
5 | 奇才 | 44勝38負 | 開拓者 | 54勝28負 |
6 | 籃網 | 44勝38負 | 勇士 | 51勝31負 |
7 | 黃蜂 | 43勝39負 | 灰熊 | 50勝32負 |
8 | 老鷹 | 38勝44負 | 小牛 | 49勝33負 |
9 | 尼克斯 | 37勝45負 | 太陽 | 48勝34負 |
10 | 騎士 | 33勝49負 | 森林狼 | 40勝42負 |
11 | 活塞 | 29勝53負 | 掘金 | 36勝46負 |
12 | 凱爾特人 | 25勝57負 | 鵜鶘 | 34勝48負 |
13 | 魔術 | 23勝59負 | 國王 | 28勝54負 |
14 | 76人 | 19勝63負 | 湖人 | 27勝55負 |
15 | 雄鹿 | 15勝67負 | 爵士 | 25勝57負 |
東部聯盟 | 西部聯盟 | |||
排名 | 球隊 | 戰績 | 球隊 | 戰績 |
1 | 老鷹 | 60勝22負 | 勇士 | 67勝15負 |
2 | 騎士 | 53勝29負 | 火箭 | 56勝26負 |
3 | 公牛 | 50勝32負 | 快船 | 56勝26負 |
4 | 猛龍 | 49勝33負 | 開拓者 | 51勝31負 |
5 | 奇才 | 46勝36負 | 馬刺 | 55勝27負 |
6 | 雄鹿 | 41勝41負 | 灰熊 | 55勝27負 |
7 | 凱爾特人 | 40勝42負 | 小牛 | 50勝32負 |
8 | 步行者 | 38勝44負 | 鵜鶘 | 45勝37負 |
9 | 籃網 | 38勝44負 | 雷霆 | 45勝37負 |
10 | 熱火 | 37勝45負 | 太陽 | 39勝43負 |
11 | 黃蜂 | 33勝49負 | 爵士 | 38勝44負 |
12 | 活塞 | 32勝50負 | 掘金 | 30勝52負 |
13 | 魔術 | 25勝57負 | 國王 | 29勝53負 |
14 | 76人 | 18勝64負 | 湖人 | 21勝61負 |
15 | 尼克斯 | 17勝65負 | 森林狼 | 16勝66負 |
東部聯盟 | 西部聯盟 | |||
排名 | 球隊 | 戰績 | 球隊 | 戰績 |
1 | 騎士 | 57勝25負 | 勇士 | 73勝9負 |
2 | 猛龍 | 56勝26負 | 馬刺 | 67勝15負 |
3 | 熱火 | 48勝34負 | 雷霆 | 55勝27負 |
4 | 老鷹 | 48勝34負 | 快船 | 53勝29負 |
5 | 凱爾特人 | 48勝34負 | 開拓者 | 44勝38負 |
6 | 黃蜂 | 48勝34負 | 小牛 | 42勝40負 |
7 | 步行者 | 45勝37負 | 灰熊 | 42勝40負 |
8 | 活塞 | 44勝38負 | 火箭 | 41勝41負 |
9 | 公牛 | 42勝40負 | 爵士 | 40勝42負 |
10 | 奇才 | 41勝41負 | 國王 | 33勝49負 |
11 | 魔術 | 35勝47負 | 掘金 | 33勝49負 |
12 | 雄鹿 | 33勝49負 | 鵜鶘 | 30勝52負 |
13 | 尼克斯 | 32勝50負 | 森林狼 | 29勝53負 |
14 | 籃網 | 21勝61負 | 太陽 | 23勝59負 |
15 | 76人 | 10勝72負 | 湖人 | 17勝65負 |
東部聯盟 | 西部聯盟 | |||
排名 | 球隊 | 戰績 | 球隊 | 戰績 |
1 | 凱爾特人 | 53勝29負 | 勇士 | 67勝15負 |
2 | 騎士 | 51勝31負 | 馬刺 | 61勝21負 |
3 | 猛龍 | 51勝31負 | 火箭 | 55勝27負 |
4 | 奇才 | 49勝33負 | 快船 | 51勝31負 |
5 | 老鷹 | 43勝39負 | 爵士 | 51勝31負 |
6 | 雄鹿 | 42勝40負 | 雷霆 | 47勝35負 |
7 | 步行者 | 42勝40負 | 灰熊 | 43勝39負 |
8 | 公牛 | 41勝41負 | 開拓者 | 41勝41負 |
9 | 熱火 | 41勝41負 | 掘金 | 40勝42負 |
10 | 活塞 | 37勝45負 | 鵜鶘 | 34勝48負 |
11 | 黃蜂 | 36勝46負 | 小牛 | 33勝49負 |
12 | 尼克斯 | 31勝51負 | 國王 | 32勝50負 |
13 | 魔術 | 29勝53負 | 森林狼 | 31勝51負 |
14 | 76人 | 28勝54負 | 湖人 | 26勝56負 |
15 | 籃網 | 20勝62負 | 太陽 | 24勝58負 |
東部聯盟 | 西部聯盟 | |||
排名 | 球隊 | 戰績 | 球隊 | 戰績 |
1 | 猛龍 | 59勝23負 | 火箭 | 65勝17負 |
2 | 凱爾特人 | 55勝27負 | 勇士 | 58勝24負 |
3 | 76人 | 52勝30負 | 開拓者 | 49勝33負 |
4 | 騎士 | 50勝32負 | 雷霆 | 48勝34負 |
5 | 步行者 | 48勝34負 | 爵士 | 48勝34負 |
6 | 熱火 | 44勝38負 | 鵜鶘 | 48勝34負 |
7 | 雄鹿 | 44勝38負 | 馬刺 | 47勝35負 |
8 | 奇才 | 43勝39負 | 森林狼 | 47勝35負 |
9 | 活塞 | 39勝43負 | 掘金 | 46勝36負 |
10 | 黃蜂 | 36勝46負 | 快船 | 42勝40負 |
11 | 尼克斯 | 29勝53負 | 湖人 | 35勝47負 |
12 | 籃網 | 28勝54負 | 國王 | 27勝55負 |
13 | 公牛 | 27勝55負 | 獨行俠 | 24勝58負 |
14 | 魔術 | 25勝57負 | 灰熊 | 22勝60負 |
15 | 老鷹 | 24勝58負 | 太陽 | 21勝61負 |
歷屆MVP
年份 | MVP獲得者 |
---|---|
2018 | 哈登 |
2017 | 威斯布魯克 |
2016 | 庫里 |
2015 | 庫里 |
2014 | 杜蘭特 |
2013 | 詹姆斯 |
2012 | 詹姆斯 |
2011 | 羅斯 |
2010 | 詹姆斯 |
2009 | 詹姆斯 |
2008 | 科比 |
2007 | 諾維斯基 |
2006 | 納什 |
2005 | 納什 |
2004 | 加內特 |
2003 | 鄧肯 |
2002 | 鄧肯 |
2001 | 艾弗森 |
2000 | 沙克-奧尼爾 |
1999 | 卡爾-馬龍 |
1998 | 喬丹 |
1997 | 卡爾-馬龍 |
1996 | 喬丹 |
1995 | 大衛-羅賓遜 |
1994 | 奧拉朱旺 |
1993 | 巴克利 |
1992 | 喬丹 |
1991 | 喬丹 |
1990 | 埃爾文-詹森 |
1989 | 埃爾文-詹森 |
1988 | 喬丹 |
1987 | 埃爾文-詹森 |
1986 | 伯德 |
1985 | 伯德 |
1984 | 伯德 |
1983 | 摩西-馬龍 |
1982 | 摩西-馬龍 |
1981 | 朱利葉斯-歐文 |
1980 | 賈巴爾 |
1979 | 摩西-馬龍 |
1978 | 比爾-沃爾頓 |
1977 | 賈巴爾 |
1976 | 賈巴爾 |
1975 | 麥卡杜 |
1974 | 賈巴爾 |
1973 | 考恩斯 |
1972 | 賈巴爾 |
1971 | 賈巴爾 |
1970 | 威利斯-里德 |
1969 | 昂塞爾德 |
1968 | 張伯倫 |
1967 | 張伯倫 |
1966 | 張伯倫 |
1965 | 比爾-拉塞爾 |
1964 | 奧斯卡-羅伯特森 |
1963 | 比爾-拉塞爾 |
1962 | 比爾-拉塞爾 |
1961 | 比爾-拉塞爾 |
1960 | 張伯倫 |
1959 | 佩蒂特 |
1958 | 比爾-拉塞爾 |
1957 | 鮑勃-庫西 |
1956 | 佩蒂特 |
最佳陣容

歷史上入選一隊最多的是卡爾馬龍(KarlMalone)、勒布朗·詹姆斯(LeBronJames)和科比布萊恩特(KobeBryant)11次,其次是∶
鮑伯佩蒂特(BobPettit),10次
艾爾金貝勒(ElginBaylor),10次
賈巴爾(KareemAbdul-Jabbar),10次
喬丹(MichaelJordan),10次
蒂姆鄧肯(TimDuncan),10次
奧斯卡羅伯特森(OscarRobertson),9次
拉里伯德(LarryBird),,9次
魔術師詹森(MagicJohnson),9次
歷屆得分王
年份聯盟球員每場得分

2017NBA拉塞爾·威斯布魯克31.6
2016NBA史蒂芬·庫里30.1
2015NBA拉塞爾·威斯布魯克28.15
2014NBA凱文·杜蘭特32.00
2013NBA卡梅隆.安東尼28.7
2012NBA凱文·杜蘭特28.03(史上最年輕連續三屆NBA得分王)
2011NBA凱文·杜蘭特27.7(史上最年輕連續兩屆NBA得分王)
2010NBA凱文·杜蘭特30.1(史上最年輕的NBA得分王)
2009NBA德懷恩·韋德30.2
2008NBA勒布朗·詹姆斯30.0
2007NBA科比·布萊恩特31.6
2006NBA科比·布萊恩特35.4
2005NBA艾弗森30.69
2004NBA麥克格雷迪28.03
2003NBA麥克格雷迪32.09
2002NBA艾弗森31.38
2001NBA艾弗森31.08
2000NBA沙奎爾·奧尼爾29.67
1999NBA艾弗森26.75
1998NBA喬丹28.74
1997NBA喬丹29.65
1996NBA喬丹30.38
1995NBA沙奎爾·奧尼爾29.3
1994NBA大衛·羅賓遜29.79
1993NBA喬丹32.58
1992NBA喬丹30.05
1991NBA喬丹31.46
1990NBA喬丹33.57
1989NBA喬丹32.51
1988NBA喬丹34.98
1987NBA喬丹37.09
1986NBA多米尼克·威爾金斯30.33
1985NBA伯納德·金32.89
1984NBA丹特利30.61
1983NBA英格利什28.37
1982NBA喬治·格文32.29
1981NBA丹特利30.65
1980NBA喬治·格文33.14
1979NBA喬治·格文29.56
1978NBA喬治·格文27.22
1977NBA馬拉威奇31.14
1976NBA麥卡杜31.12
ABA朱利葉斯·歐文29.31
1975NBA麥卡杜34.52
ABA喬治·麥克吉尼斯29.78
1974NBA麥卡杜30.55
ABA朱利葉斯·歐文27.37
1973NBA阿奇巴爾德33.99
ABA朱利葉斯·歐文31.94
1972NBA賈巴爾34.84
ABA查理·斯科特34.58
1971NBA賈巴爾31.66
ABA唐·伊塞爾29.88
1970NBA傑里·韋斯特31.2
ABA斯賓塞·海伍德29.99
1969NBA埃爾文·海耶斯28.38
ABA拉里·瓊斯28.44
1968NBA戴夫·賓27.11
ABA康尼·霍金斯26.79
1967NBA里克·巴里35.58
1966NBA張伯倫33.53
1965NBA張伯倫34.71
1964NBA張伯倫36.85
1963NBA張伯倫44.83
1962NBA張伯倫50.36
1961NBA張伯倫38.39
1960NBA張伯倫37.6
1959NBA佩蒂特29.24
1958NBA喬治·亞德里27.79
1957NBA保羅·阿里津25.59
1956NBA佩蒂特25.68
1955NBA保羅·約翰斯頓22.65
1954NBA保羅·約翰斯頓24.43
1953NBA保羅·約翰斯頓22.34
1952NBA保羅·阿里津25.36
1951NBA邁肯28.41
1950NBA邁肯27.43
1949BAA邁肯28.3
1948BAA喬·福爾克斯22.07
1947BAA喬·福爾克斯
激素檢測
據ESPN的亨利-阿伯特報導,在NBA賽事進行得如火如荼時,聯盟對球員身體的檢測力度也從未放緩。NBA和球員工會一致同意,將於2013-14賽季開始檢查球員是否使用人體生長激素(HGH)。
NBA將HGH列為禁藥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了,但從未檢測過,因為進行此項檢測需收集球員血樣,而這在此前是不被允許的,對該檢測的可信度NBA也一直抱有疑問。但這在有所改變,決定性事件就是職棒大聯盟(MLB)已開始檢測HGH,使NBA的立場也發生動搖。
2011年的勞資談判催生了一個委員會的誕生,專門致力於討論HGH檢測的具體項目。此後此事一度被擱置,直到再度被提起,這是由於受到了國際反興奮劑組織的壓力,該組織在2012年秋曾嚴厲斥責NBA檢測不力,其發言人伊利亞-康明斯在年底還曾表示,NBA出於各種考慮不執行HGH檢測的做法,是“極端荒謬的”。
如今雙方已達成一致,問題只在於該採集何種血樣。如今,NBA球員一年要進行6次尿檢,其中2次是在休賽期進行,還不知會增加多少種血檢,血檢是否只查HGH,以及血檢能否能取代尿檢等。更麻煩的是工會又陷入動盪,執行董事比利-亨特遭彈劾下台。但有訊息稱,在解決領導權歸屬前,工會會同意進行HGH檢測。
另據悉,該檢測最快在下賽季就將開始執行。總裁大衛斯特恩在休斯敦全明星周末期間表示:“NBA有完備的藥檢計畫,列入檢測名單的項目多達上百種,包括HGH。我們期待著正式開始檢測,會在下賽季開始前搞定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