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M1903因為縮短了槍管,所以長度比毛瑟步槍短,拉機柄改為向下彎曲便於攜行。由容量5發子彈的彈倉供彈,用5發分離式彈夾裝彈。M1903步槍配用的M1906步槍彈(.30-06步槍彈)是在毛瑟式無底緣彈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早期的M1903步槍還配有桿式刺刀,後改用了匕首型刺刀。
歷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當美國參戰時,M1903步槍數量不足,美國將同樣仿自德國毛瑟步槍槍機的一種恩菲爾德M1917命名為“M1917步槍”作補充裝備,甚至一度在前線美國軍隊使用的M1917比M1903還多。一戰結束後,美國軍隊只保留M1903作為制式步槍,M1917全部撤裝作儲備。
1938年,取代M1903步槍的半自動M1加蘭德步槍產量不足,因此M1903步槍仍然是美國軍隊裝備的主要步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軍隊仍然大量裝備。剩餘的M1903春田步槍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包括改裝成狙擊步槍,狙擊步槍版本加裝光學瞄準鏡,具有精度上的優勢,而為不妨礙瞄準鏡的使用,所以拆除了機械瞄具。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根據援助法案大量的M1903步槍裝備中國軍隊,在中國抗戰時期以及解放戰爭時期廣泛使用。由於該槍外形、長短均與當時中國軍隊裝備的中正式步槍(仿毛瑟1924)相似,被中國士兵稱為“花旗中正式”。
M1903步槍成為美軍制式裝備100年後,仍然在美國軍隊中少量出現。並將槍身金屬部件鍍鉻處理,配白色背帶,供訓練與檢閱使用。
改進型
M1903有四種主要改進型,而各改進型中亦有小量改進的版本:
M1903 (1903年)— 發射.30-03 (或 .30-45) 彈藥,裝有原裝S型(Type S)槍托。
M1903 (1905年)— 改變刺刀座接口,改用1905型照門。
M1903 (1906年)— 改為發射新型M1906 .30-06步槍彈。
M1903 Mk I (約1918年)—與M1903 基本相同,S型槍托,側面開槽,部分改為使用新型佩德森轉換裝置(Pedersen device)。該裝置可拆裝,圖片中從下往上第二把即是此槍,圖片中錯標為M1903A1。以頂裝式彈匣(裝40發.30手槍彈)供彈的類似半自動手槍供彈與擊發的版本稱為 M1918 .30 Automatic Pistol。該裝置也被稱為塹壕掃射機(trench sweeper),用於一戰中的塹壕作戰。本得森裝置生產了6萬5千套,春田兵工廠對約10萬支M1903步槍進行改造,一戰結束後絕大部分本得森供彈裝置在1920年代被銷毀。
M1903A1 (1930年)— 改為裝有手槍握把的直型C型槍托(Type C stock)。
M1903A2 (1930年代)— 以A1或A3改成的版本,裝備炮兵部隊。
M1903A3 (1942年)— 簡化生產方法,改為使用壓上金屬部件及後期型槍托(沒有扳機護環)。
M1903A4 (1942年)— M1903A3的狙擊步槍改進版本,裝有改良型槍托、M73或M73B1 2.2倍瞄準鏡。
M1903 Bushmaster carbine (1940年代)— 訓練用步槍,槍管縮短至18寸以適合巴拿馬環境,總共製造4725把,二戰後被大量傾倒在海里。
除以上主要改進型外,還有兩種改進型號,包括訓練型和國際級比賽型。
民用型
因M1903步槍遠距離射擊時精確性較好,成為流行的一種民用槍枝。一戰結束後,多種M1903運動型步槍應運而生,將槍托改成帶小握把的縮小尺寸的運動槍托,可加裝瞄準鏡,其中包括斯普林菲爾德兵工廠生產的美國國家射擊比賽步槍。1950年代1000支M1903A3步槍被挑選出來作為美國國家射擊比賽用槍。
類型 | 手動步槍 |
原產國 | 美國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903年-1957年 |
參與戰役 | 一戰、二戰、中國抗日戰爭、國共內戰、韓戰、越南戰爭(小量)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春田兵工廠 |
研發日期 | 1900年 |
生產商 | 春田兵工廠 |
衍生型 | 參考改進型 |
基本規格 | |
總重量 | 3.95 公斤 |
全長 | 1,098 毫米(44.9寸) |
槍管長度 | 610 毫米(24寸) |
彈藥 | .30-03.30-06(7.62 x 63 毫米) |
槍機種類 | 旋轉後拉式槍機 |
槍口初速 | 823 - 853 米/秒 |
有效射程 | 550 米 |
供彈方式 | 5發彈夾,內置彈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