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ie Rock

den die die

Indie Rock

【參考中譯名:獨立搖滾樂
Indie的稱呼取自“independent”一詞,被用在特指那些在音樂上堅持DIY(Do It Yourself)精神的樂隊以及那些低預算的小廠牌所推出的唱片。儘管較大的Indie廠牌也會與主流廠牌有銷售方面的協定,但是這些Indie廠牌的對於音樂的取捨決定還是擁有絕對的自主權,因此他們有更多的自由去發現那些不為主流聽眾所知的音響、樂感或是其他的富有情感的音樂主題,然而另一方面他們推出的這些音樂也許並不會帶來和其音樂品味成正比的收益(即使是Indie廠牌,其實也想在商業上能夠堅持,並不是為了音樂而全然放棄商業)。

發源

Indie Rock深深植根於美國地下音樂(American Undergroud)和80年代的另類搖滾(Alternative Rock)。在當Nirvana步入主流後,這些American Undergroud 、Alternative Rock即行分化,一部分跟隨著Nirvana進入主流(同時也宣告整個另類搖滾步入主流),而另一部分未能進入主流或是堅持獨立姿態的則演變為如今的Indie Rock,正因為Alternative已為主流,而這些樂隊所持的獨立姿態,因此其稱呼上就由Alternative而為Indie。Indie Rock是對Nirvana步入主流所產生的一種現象的回應,這種現象就是:並不是所有的Alternative樂隊成功過渡為主流抑或是這些樂隊原本就不想。

商業樂隊

但是你不能說所有的Indie Rock樂隊都不商業,比如當Indie Rock藉助Punk而實現其商業化(這些樂隊風格好像叫做朋克復興“Punk Revival”)時,你就不要認真地去介意它是Indie還是主流。其實公認觀點一直就認為Indie Rock從就不會改變它的音樂取向而迎合主流聽眾,也就不可能成為主流聽眾的首選。這其中的原因也是Indie音樂的特點所決定的,如主流聽眾一直就認為這樣的音樂:太古怪和無知(too whimsical and innocent)、太不可思議(too weird)、太敏感和太憂鬱(too sensitive and melancholy)、太輕柔和太脆弱(too soft and delicate)、太空幻和太令人催眠(too dreamy and hypnotic)、太個人化和歌詞的潛在啟示(too personal and intimately revealing in its lyrics)、在製作上太低質和太低預算(too Lo-Fi and low-budget),在旋律和吉他Riff上太有稜有角(too angular in its melodies and riffs)以至於形成更多的分支,就拿吉他噪音來說就有好幾種不同風格(Sonic Youth/Dinosaur Jr./Pixies/Jesus & Mary Chain-style)。
進入90年代以後,Indie Rock產生了很多不同的分支(比較為人熟知的有indie pop, dream pop, noise-pop, lo-fi, math rock, post-rock, Space Rock, Sadcore, and emo),所有的這些Indie樂隊正是構建當今美國地下音樂的重要力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