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由來
1969年,蘇聯研製成HCB“岩石”12.7毫米機槍,大寫字母代表三位主設計人員尼根基、薩卡洛夫和沃爾科夫。安裝在T-64、T-72、T-74等主戰坦克上的HCB機槍首次出現在莫斯科紅場閱兵式上。
20世紀70年代以來,蘇軍將HCBC式12.7毫米平射機槍裝備到了摩步連屬機槍排,每個摩步連有一個機槍排,每個摩步師有108 挺,BMЛ連有6 挺,BTP連配有3 挺。
配置結構
槍身
該槍槍身長1560 毫米,槍身質量 25千克,槍管質量 9.2千克 槍架質量 (6y6型)16千克,主要彈種為BT-32穿甲燃燒彈、BT3-44穿甲燃燒曳光彈、MЛ3燃燒彈以及雙頭彈。配用直肩托,似PK機槍槍托反向安裝,中間空隙較大,為近似方形。導氣筒平行槍管安裝,與槍管結合處前方裝有提把。 ③槍口消焰器為喇叭形,底部與槍管連線處有加強箍,粗於槍管。
該槍採用導氣式工作原理,其自動機結構比較新穎,槍機框、槍機、活塞平時鉸接在一起,槍機和槍機框形成平行四連桿機構。槍機上有兩個支耳環,分別套在槍機框的相應軸上,槍機可以繞其迴轉。
該槍採用槍機偏轉式閉鎖方式,閉鎖時,槍機和槍機框開始共同復進,槍機上部的閉鎖凸榫和閉鎖啟動凸榫分別被機匣上右側的兩個啟動斜面作用向左偏移,使槍機閉鎖凸榫同機匣上的閉鎖凸榫相配合實現閉鎖。
然後槍機框撞擊擊針,擊發槍彈底火。擊發後,通過導氣孔的火藥燃氣推動活塞向後運動,槍機框帶動槍機向後運動時迫使槍機向右偏移,閉鎖凸榫脫離機匣限制,實現開鎖。再者,拋殼機構為前方拋殼,比較獨特,可避免彈殼打傷、燙傷友鄰人員。
槍架
為該槍配備的6T7平射槍架由什傑潘諾夫和巴雷舍夫設計,裝在該槍架上的機槍稱為HCBC平射機槍,用於對付800米內的輕裝甲目標和 1500米內的火力點和土木工事,以及2000米內的有生目標。6T7平射槍架是蘇聯第一批生產的沒有輪子大口徑機槍架。在野戰狀態下,兩名射手就可以搬走。這種槍架不能實施高射,也沒有高射瞄具。
為HCB式12.7毫米機槍研製的高射槍架稱6Y6。1970年4月,進行工廠試驗,1971年進行靶場試驗, 1972年3月一4月部隊試驗,1973年開始列裝。6Y6高射槍架和機槍,加上70發彈的彈箱,總重92.5千克。該槍架有高射和平射兩種射擊狀態,配有準直式高射瞄準鏡和平射瞄準鏡;主要用於打擊1500米內的航速 300米/秒的空中目標。為了方便高射,配有射手座椅,可由腳踏或手動擊發射擊。
套用領域
HCB式12.7毫米機槍前方拋殼,特別適合作為車裝機槍使用。裝在坦克上的HCB機槍叫HCBT-12.7,在蘇聯的T-64,T-72、T-80等坦克上特別顯眼。其高低射角為-5°~+75°;對空中目標射程1500米,對地面射擊距離2000米。槍重25千克,槍長1560毫米;發射四種型號的12.7×108毫米機槍彈:B-32穿甲燃燒彈,帶鈍化火藥的B-44穿甲燃燒曳光彈、教練彈和空包彈。為區別各種槍彈,彈丸頂部都有顏色標記。初速(840-860)米/秒,理論射速 (700-800)發/分,表尺射程2000米。
技術參數
口徑 12.7毫米
初速 820-860米/秒 有效射程
反裝甲:1.5-2 千米
壓制有生目標:800~500米
表尺射程 2千米
理論射速 700-800發/分
戰鬥射速 80-100發/分
發射方式 連發 供彈方式 彈鏈
容彈量 50 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