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歐拉伯”(Eurabia)是由英文“歐洲”(Europe)與“阿拉伯”(Arabia)兩詞組合而成的一個新的人造詞。一九七三年中東十月戰爭結束不久,法國新創刊的一份以歐阿合作為主題的時事評論雜誌,以《歐拉伯》(Eurabia Newsletter)為刊名,由此正式“製造”了這一新詞。該雜誌圍繞當時“歐-阿對話”(Euro-Arab Dialogue)發表評論,並沒有產生太大的社會影響。但是,“歐拉伯”一詞,卻逐漸被英、法、德、荷等諸多拉丁系語言所接納,成為一個國際性辭彙。例如,荷蘭鹿特丹伊拉斯姆斯大學(Erasmus Universiteit Rotterdam)的“摩洛哥—荷蘭學生聯合會”就自我命名為“歐拉伯學生聯合會”(荷蘭文:Eurabia Studentenvereniging)。在此,“歐拉伯”還只是一個中性且多少有些調侃味道的符號。
定義
2005年1月出版的《歐拉伯:歐洲—阿拉伯軸心》(以下簡稱《歐拉伯》)一書,對“歐拉伯”進行了重新解構,將其定義為“歐洲正在阿拉伯化、伊斯蘭化”的政治標籤,並進而衍生出“歐拉伯威脅論”,從而引發歐、美、中東學界、政界的廣泛關注與爭論,“歐拉伯”成為研究當代歐洲政治的重要新概念。
歐拉伯這個辭彙大體意思就是說,隨著阿拉伯人大舉向歐洲移民,早晚有一天,歐洲人將淹沒在阿拉伯人的汪洋大海里,從而失去自我。
歐洲是統一還是分裂,從歐盟誕生之日起就一直是時起時伏的老大難問題。隨著冷戰結束,中東歐國家不斷加入歐盟,歐盟成員國之間的發展不平衡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一些富裕國家不願意讓窮國“搭車發展”,出現危機時也不太願意“解囊相助”。2009年年初,當世界經濟危機最嚴重的時候,新近加入歐盟的東歐成員國經濟面臨極大困難。許多經濟學家擔心,“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等國經濟可能崩潰”,但歐盟富國卻對救助東歐猶豫不決。於是,東歐國家驚呼,分裂歐洲的“經濟柏林圍牆”正在形成。
希臘債務危機爆發後,以德國人為首的歐洲富人大多反對為救助希臘埋單,有的甚至主張乾脆把希臘“踢出”歐元區。而最近的一項民調顯示,47%的德國民眾支持恢復德國馬克。其潛台詞是,德國應該退出歐元區。
在表達民意的歐洲媒體上,特別是“疑歐派”言論較濃的英文媒體上,認為歐洲走向分裂的言論可以說綿延不斷。如果隨便翻翻近期的《金融時報》,下列悲觀標題便會躍入眼帘——《歐元區是合還是分》、《歐洲夢結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