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人造鑽石是一種由直徑10到30納米的鑽石結晶聚合而成的多結晶鑽石,早期的人造鑽石由於空氣中的氮原子進進鑽石晶體而呈淡淡的糖稀顏色,經過科學家的改良製作方法,生產的人造鑽石在外觀上和自然鑽石沒有任何差異。
由於天生環境的不同,人造鑽石的的分子結構並不是自然鑽石的完全八面體結構而是一種複雜結構,從而會產生磷光現象。隨著人造鑽石生產技術的成熟,其造價低廉,且可以製作出各種顏色的鑽石而在珠寶市場上嶄露頭角。固然出自實驗室或工廠的人工合成鑽石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是具備寶石質量的人造鑽石是近年才出現的。本來人造鑽石主要用於製造切割工具等產業用途上,同樣也被使用在珠寶首飾上。
公平交易的法則要求人造鑽石商在銷售時如實說明其質量實況,並用一般接受的辭彙來描述,如“人工合成”、“人造”或“實驗室製造”。幾乎所有的人造鑽石都屬於Ib型,而此類型在自然鑽石中只占不足百分之二。有一種不很昂貴的設備能驗證Ib型的鑽石,但要確定一顆鑽石是否是人工合成的,則依靠於合資格的寶石實驗室的檢測。
歷史
1954年,人造鑽石首次成功合成,當時,一批美國CVD鑽石公司的研究員在實驗室里製造出一顆鑽石,他們仿造鑽石在自然界形成的環境,給碳加以極度的高溫順高壓。
同樣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另一種製造合成鑽石的方法被研發成功,這種化學氣相沉積(CVD)的方法,在很低壓力和相對低的溫度下,將碳從含碳的混合氣體沉積成鑽石基體。
人造鑽石的品質精良外貌與自然鑽石難以區分。剛開始的時候由於人造鑽石技術不夠精良,鑽石商可以用非常簡單的方法確認鑽石是否在實驗室培養長大,他們用的是強力磁鐵,由於人造鑽石內部有培養過程殘留的金屬結晶,強力磁鐵便能將鑽石吸起。可是隨著人造鑽石技術的不斷成熟,原來的老辦法已經失效了。
人造鑽石的鑑別需要專門的鑑定機構和鑑定儀器才能實現,又由於設計的科技和儀器本錢十分高昂,國際上只有少數幾家實驗室具備鑑別合成鑽石和自然鑽石的能力, 國際上人造鑽石鑑定機構是IGI國際寶石學院和GIA美國寶石學院。
前不久,美國著名的寶石級別人造鑽石生產商將推出其人造鑽石珠寶產品線,所有鑽石都必須經過IGI鑑定才能銷售。人造鑽石的等級已經可以達到半克拉以上,H色和VS級別以上。 人造鑽石證書上會清楚註明該鑽石是人造鑽石,與自然鑽石不同,保護消費者利益。消費者切忌貪圖便宜購買來歷不明未經認證的鑽石以免上當受騙. 在2300℃、15到18萬個大氣壓的高溫高壓環境下,在中心放一顆很小的自然鑽石作為種子,在種鑽四周是高溫金屬液體,在金屬溶液的上層是石墨,在這種環境下石墨中的碳原子會從金屬院子中列隊走向鑽石從而形成新的鑽石。這個俄羅斯的研究小組在冷戰結束後由於經費題目而使人造鑽石研究一度停止,後來隨著美國珠寶商的注資又重新恢復過來。
2005年美國的人造鑽石生產線的產能達到每小時5克拉。近期,俄羅斯的科學家們已經研製出了直徑在3毫米左右與自然鑽石晶體結構完全一致的人工鑽石。相信隨著研究的深進,在不遠的將來就可以造出與自然鑽石一樣的人工鑽石。
合成方法
1、高溫高壓合成法:溫度和壓力還是製造晶體的兩項關鍵因素,其方法是在陶瓷容器中而不是在地下製造鑽石,水壓提供高壓,電力產生高溫,使碳圍繞著直徑為1毫米,由自然鑽石製成的籽晶而形成晶體.
2、化學氣相澱積合成法:使天然氣和氫氣加熱後,在洗碗機大小的壓力室里形成一種碳電漿,該電漿不斷沉積在壓力室底部的碳底層上,並逐漸積聚和硬化,形成鑽石薄片,進而切割成寶石外形. 尺寸達8.2mm的高質量黃色鑽石,該樣品為內地重量和尺寸最大的人造金剛石單晶。此項成果標誌著在國內人工合成鑽石(寶石級金剛石)領域已處於領先地位。
市場拓展
據了解,優質寶石級金剛石單晶作為一種戰略性資源,在產業、科技及國防等眾多領域具有重要套用,市場遠景廣闊。此前,世界上僅有美國、英國、日本等幾個已開發國家能夠合成寶石級金剛石單晶。巨大的貿易價值使得寶石級金剛石單晶的合成技術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嚴密的封閉。經過長期、大量的探索,成功把握了合成優質寶石級金剛石單晶的核心技術,實現了3-8mm優質金剛石單晶的批量化生產,合成實驗的重複性超過90%。已成功合成出黃色、藍色、綠色及無色透明的優質寶石級金剛石樣品。近期將衝擊更大尺寸(預計10-15mm)的寶石級金剛石單晶,為我國寶石級金剛石高壓合成技術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鑑定
過往合成鑽石及處理本錢仍然很高,品牌飾品尤其是在設備、技術、工藝等方面要求仍然很高,但世界上已有少量的合成鑽石投放市場,但無價格上風。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造鑽石已經具備貿易價值。
主要鑑別特徵:
(1)內含物 具有不同形態合金包裹體,這些包裹體呈渾圓狀、棒狀、板狀、針狀等,其排列方式與內部生長區界限相關。包裹體還可呈微粒狀分散於整個晶體中。這些包裹體不透明,反射光下呈金黃色或玄色,具金屬光澤。種晶及種晶幻影區;種晶幻影區是在鑽石內部存在的沿四方形種晶片向外生長形成的、邊沿由相對明亮的細線構成的四方單錐狀生長區,無論種晶片是否在加工過程中被磨掉,該幻影區始終存在,在暗域場中或將鑽石置於浸液中觀察該現象表現更為清楚。
(2)顏色 盡大多數合成鑽石呈黃色、渴黃色(大多數)具沙漏狀色帶;而自然鑽石為無色、淺黃及其它顏色。
(3)吸收譜線 合成鑽石 缺失自然鑽石中無色-淺黃色系列具有415nm最為特徵 譜線。另外盡大部分自然鑽石為Ⅰa型,而合成鑽石主要為Ⅰb型,少數情況下有雙原子集合體氮存在。
(4)異常雙折射 正交偏光下,自然鑽石因生長及運移過程的複雜性表現出複雜的異常雙折射特徵,如不規則帶狀、波狀、斑塊狀和格子狀等,而合成鑽石異常雙折射表現較弱,某些合成鑽石呈十字形交叉的亮帶。
(5)發光特徵 紫外螢光: 有些合成鑽石在長波紫外光下呈惰性,在短波紫外光下顯示中等至強的黃綠色螢光,並且具分帶現象,與自然鑽石的螢光特徵不同。 陰極發光儀(電子激發下):合成鑽石:顏色:黃色-黃綠色,規則分區(主方體、八面體區不同) 自然鑽石:藍色為主,層狀生長或複雜的生長形式
(6)晶形及表面特徵 合成鑽石常以八面體和立方體聚形為主體,並且可發育菱形十二面體、四角三八面體或三角三八面體晶面。 表面可能顯示樹枝狀生長紋或不規則的小丘或瘤狀物與自然鑽石不同。
影響
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化學氣相沉澱)鑽石的影響
1. 顛覆對鑽石價值觀
過去號稱要百萬年才能結晶的昂貴鑽石,可以在實驗室中不到一周就製造完成,顛覆了一般人對鑽石的價值觀感。
2. 提升鑽石在各領域套用
以往鑽石因價格高昂,多半用作珠寶飾品。一旦可便宜制出高質量的鑽石,其套用價值,會迅速普及到各個領域。
專家預言廿一世紀最重要的發明將是會長大的鑽石。有朝一日,價廉物美的鑽石會取代矽在半導體的角色,使人類科技進入另一世界。
鑽石大量生產後,可更平價,且發展有更多元的功能。鑽石硬度高,具優異導熱及切割、研磨特性,可在醫療上及電子組件上有很好之套用。
如何辨別CVD合成鑽石
合成鑽石:HPHT合成鑽石大多為Ⅰb型;CVD合成鑽石都是Ⅱ型的。主要用於區分改色鑽石。但就從科技發展本身的規律來看,所有的儀器並不可能成為終極武器。文獻資料顯示,還有更多的大型儀器和研究方法用於檢測合成鑽石及最佳化處理方法,例如,液氮冷卻技術用於可見光吸收檢測、紅外光譜檢測、光致發光光譜、雷射拉曼光譜、陰極發光等等。
合成鑽石也可經過輻照和高溫高壓處理獲得各種艷麗的顏色。按行規,人造鑽石需要在鑽石的腰部註明“人造”字樣,或是英文,或是中文,而這批100多粒的人造鑽石並沒有亮明身份,供貨商也未附帶任何產品說明,國內外均有人工鑽石的加工基地,加工地點相當隱蔽。鑽石難辨真假,市場上售賣的鑽石往往帶有專業機構出具的鑑定證書。用老方法檢測易被“忽悠”,所以業內專家提醒消費者,人造鑽石價格便宜近兩成,且不具保值潛力,購買鑽石時應看清楚第三方檢測證書。
CVD鑽石人造鑽石的方法
高壓高溫造人造鑽石
在實驗室有兩種製造人造鑽石的途徑。
一種是化學氣體相沉積法,英文簡稱叫做 CVD ,由位於美國的 CVD 鑽石公司研製。
這種方法較靈巧,是一種在高壓器里製造鑽石。具體是在一個如洗碗機大小的高壓器里,用化學氣體相沉積的方法來加熱天然氣和氫氣,接著便會產生一種碳化電漿,電漿隨後會像雨點一樣撒落在高壓器底部的碳化基片層上。電漿越積越多,而且慢慢變硬,最後形成像鑽石一樣的晶體,純且清亮。
另一種製造人造鑽石的方法是由位於佛羅里達州的蓋邁希公司研製的 “ 殘酷 ” 辦法。
在數十年的實驗之後,科學家終於可以“種”出可媲美最珍貴的戴比爾斯鑽石的人造鑽石。
大於2克拉的單晶鑽石很快就可以被“種”出來。科學家們已經成功掌握了造出10克拉單晶鑽石的方法,最厲害的是,這種鑽石在顏色和純淨度上甚至超過了真的礦產鑽石。在10年內,人造鑽石將會變得越來越便宜。2011年,第一顆鑽石半導體將會面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