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青歌賽是中央電視台創辦的歷史最為悠久、最長盛不衰的電視節目之一。它始於1984年,正如片中樂評人金兆鈞所說“青歌賽是改革開放的產物”,它已經陪伴無數電視觀眾走過了30年。該紀錄片對這一歷史進行了回顧,透過歌聲和比賽,描繪出30年來中國社會發生的巨大變遷。作為一部反映社會熱點話題的現實題材紀錄片,《青歌賽》沒有停留在比賽過程的表面,而是精心選取了30多組人物故事,通過表現他們獨特的人生經歷和音樂理想,傳遞青春勵志的正能量。同時,讓觀眾了解到,青歌賽這個國家級聲樂比賽的舞台,改變了很多青年歌手的命運,成就了他們的音樂夢想,使他們逐步成長為真正的藝術家。
播出信息
•2013年5月29日―31日,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CCTV-1)《魅力紀錄》欄目(每天22:40)(1―3集)。
•2013年6月7日―9日,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萬象》時段(每天19:00)(1―3集)。
•2013年6月24日―26日,中央電視台綜藝頻道(CCTV-3)頻道特別編排(每天15:27)(1―3集)。
•2013年9月21日,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CCTV-9)節假日編排時段(09:30―12:30)(1―3集)。
主創團隊
伴隨著本屆青歌賽的展開,一支跟蹤本屆比賽台前幕後故事、追溯30年發展歷程的紀錄片創作團隊悄然開啟了攝製工作,這就是央視紀錄頻道派出的精英骨幹隊伍。經過兩個多月的奮戰,該紀錄片攝製完成。位於五棵松的央視“影視之家”,是紀錄片《青歌賽》劇組的大本營。兩個多月來,這支創作團隊全體駐紮在這裡,不分晝夜地工作著。以央視紀錄頻道副總監、製片人史岩,執行製片人韓雯,導演賈丁為核心的主創團隊。
分集簡介
第一集 一唱三十年
本集回顧30年青歌賽走過的脈絡和一場唱30年的歷史。
從1984年創辦第一屆青歌賽開始,青歌賽歷經賽制、內容和電視呈現方式的變化,每一次改變都伴隨著中國30年來的社會變遷。同時,青歌賽也一如既往地堅守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和國家最高聲樂殿堂的權威性。
本集選取了第一屆青歌賽冠軍劉捷和亞軍關牧村、第二屆通俗歌曲金獎得主許麗麗、30年來堅持為青歌賽打分的電視觀眾林濤、本屆青歌賽歌手李勤,通過他們的故事,對一唱30年的青歌賽進行了回顧和呈現。
第二集 歌聲中的比賽
本集重點呈現第十五屆青歌賽比賽的台前幕後。
出師不利的雲南領隊李曉濤、克服方言障礙的民族歌手王慶爽、同門師兄弟的殘酷較量……通過表現本屆青歌賽劇組對賽制精密嚴謹的設定和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講述歌手出精品、央視人出精品的故事。
第三集 永恆的夢想
本集講述的是由青歌賽舞台散發出的對音樂執著追求的故事。
一對藏族夫妻攜手參賽、一個歌手尋找自我、一首《父親》的歌曲架起父子間溝通的橋樑。青歌賽是一個通往夢想的舞台,對青歌賽的渴望、對音樂的追求是人們永恆的夢想。
幕後製作
自2013年四月初建組以來,就開始高強度、快節奏地運轉,與時間賽跑。為了在短時間內將片子製作得更加精緻,他們顧不上回家和休息,夜以繼日地連軸轉。
據導演賈丁介紹,這部紀錄片將時效性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本屆青歌賽5月22日正式結束,為實現延伸傳播,我們的紀錄片就得緊接著播出,所以時間相當緊張。”他說,攝製組採取了邊拍攝邊製作的創作模式,在確立主要框架的基礎上,三個分集導演每人負責一集,其他創作人員有的擔任外景拍攝,有的跟蹤本屆賽事,有的查找歷屆比賽資料,完成的片段由分集導演進行取捨組裝,再經數次修改,才有了這部片子的大體面貌。與此同時,解說詞、動畫特效、音樂音響等也不斷經歷著創作——修改——再創作的過程,力求做到最完美。“60多天出150分鐘的紀錄片,97%以上的鏡頭為現場實拍,都是第一手的素材;此外劇組還分赴6個地方進行採訪拍攝,有開闔有縱深,保證了片子的藝術品質。”他說。
製片人韓雯表示,“邊拍攝邊製作邊播出”的現實題材紀錄片創作模式,始見於紀錄頻道2012年推出的五集紀錄片《春晚》,而《青歌賽》的創作,則延續了《春晚》對此類題材和創作模式的創新。“《青歌賽》的主創團隊,除導演外,基本沿用了《春晚》的班底,這次大家磨合得更好了,把這種創作模式打造得更加紮實了。今後再有突發大事發生,我們就能快速反應,製作出精品,並且建立起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
央視紀錄頻道總監劉文就曾指出,有的紀錄片需要慢工出細活,但迅速反映當下故事的紀錄片,也是觀眾喜聞樂見的。從這個層面上來說,《青歌賽》在探索紀錄片“溫度”和“速度”同步的模式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精彩看點
30年,不僅僅是懷舊
“30年,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電視傳播手段層出不窮,真人選秀節目花樣頻出,但是為什麼青歌賽還能堅持到現在?這是我們要在片中告訴觀眾的。”該片製片人、央視紀錄頻道總監史岩說,青歌賽這個品牌走過30年的背後,是電視人智慧和心血的付出,是他們對於這份事業的傳承、堅守和不斷創新的精神,是他們打造了這台國家級比賽公開、公平、公正的比賽原則和權威性,以及持久的影響力。他還說,紀錄片《青歌賽》打通了青歌賽創作團隊和觀眾之間的通道,讓觀眾看到了比賽幕後的精彩故事,在比賽結束後再看到這部紀錄片,傳播效應將會疊加,會發揮到最大化。
片中,您能看到歷屆青歌賽推出的歌手,最終成為深受觀眾喜愛的藝術家:彭麗媛、關牧村、宋祖英、閻維文……他們年輕的笑容,曾在青歌賽的舞台上綻放;您能看到1986年青歌賽引入通俗音樂後引起的巨大轟動,它甚至成為社會文化的風向標;您能看到閻肅、李谷一、蔣大為等老藝術家對青歌賽的一往情深,閻肅那一句“人生易老,青歌賽難老”的感慨令人動容……青歌賽引領著中國人感受聲樂藝術的魅力,拉近了普通人與高雅藝術的距離,用音樂釋放了時代的張力。
30多組人物故事,閃耀的青春夢想
片中出現的每一個參賽選手,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 失去雙臂的澳門歌手施朗明,他的夢想是讓中國人能夠了解土生葡語歌這一稀有音樂品種;來自西藏的恩愛夫妻占堆和次仁央宗,他們的夢想是成為“人民的歌唱家”;餐廳老闆朱帥,用經商賺來的錢支持著自己繼續在音樂之路上前行,他的夢想是要證明自己不僅是個成功的廚師和商人,還是一個有藝術追求的歌者;出身農家自強不息的羅漢,他的夢想是讓父輩的夢想變為現實,讓自己的歌聲給更多的人們帶去歡樂……他們選擇了青歌賽這一閃亮的舞台,這個舞台也閃耀了他們的青春夢想。全片通過精心紀錄的故事和生動鮮活的人物細節,為觀眾展示了當下青年人多姿多彩的人生景觀和樂觀積極的精神風貌。不論他們來自何方,不論他們在追求夢想的途中經受過多少挫折,他們始終不放棄自己的目標,他們唱出的不僅是一串串音符,更是一首關於自身成長的青春之歌。紀錄片《青歌賽》的勵志色彩,讓每一位看到它的觀眾都深為所動。